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各国、各地区有明显差异,我国约为1%~2%,美国约3%~5%,北欧5%~7%,是一种内科的常见病。因其在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病程等方面显示高度异质性,所以糖尿病是一组高血糖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上,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即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即Ⅱ型糖尿病,以及其它类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又因年老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肾糖阀升高,因此使尿糖及高渗性多尿或多饮症状减少,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尿糖。以多尿、多饮等典型糖尿病症状发病的人数仅占1/4~1/3左右。所以确认糖尿病必须依靠检查空腹血糖才能明确认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糖尿病肾病是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肾脏病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探究有效的手段防治DN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DN的辨证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DN中医辨证治疗的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糖尿病肾病是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肾脏病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探究有效的手段防治DN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DN的辨证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DN中医辨证治疗的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69%,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群 《四川中医》2006,24(11):20-2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因证施治。结果:显效391例,有效853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96.73%。结论:对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施治,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为阴虚燥热之征,病在肺、胃、肾,分上、中、下三消论治。老年糖尿病与老年以前糖尿病具有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变化,临床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患病率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笔者从2008年以来,应用中医辨证组方治疗糖尿病30例,初获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彭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0-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要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中,显效18例,占45%;有效20例,占5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显效9例,占22.5%;有效11例,占27.5%;无效20例,占50%,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药物联合中医针灸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2010年共有26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和气阴二虚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针灸方法为,依据不同患者体重与体型(胖瘦)的差异,选择0.35mm×(40—50)mm的毫针,于胃脘下俞穴垂直进针,得气之后留针35min,同时,在得气后、行针中、起针钱分别对患者施行平补平泻手法5min。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整体有效率为96.2%(25/26);2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得到程度不同的改善。结论:中医药物联合中医针灸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的辨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光明中医》1998,13(1):22-23
糖尿病的辨证治疗体会刘爱兰山东高密市中医院(261500)关键词:糖尿病/辨证治疗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为发挥祖国医学的特点,探讨本病的中药疗效。笔者自1985年以来,共治疗139例病人,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绝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化验检查血糖趋于正常,总有效率达90.91%;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传统医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为69.0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传统西药治疗糖尿病,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囊炎泛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在《内经》中就有“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的精辟论述。胆囊炎是以口苦、右胁下疼痛,往来寒热,胸胁痞满;甚或痛引肩背为其临床主证的内科常见病。其主要病机是脾气虚泛,湿热内生,又因情志不舒或饮食不节或劳倦内伤而至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最终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14.
伊艳杰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74-227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候分型采用中医辨证施护,连续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治疗3个月后中医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者占92.5%,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病房综合满意率为100%。西医对照组对疾病知识掌握者占71.0%,有5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病房综合满意率为7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我科2010至2013年共收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15例,在中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收到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115例患者中男59例,女56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短者半年最长8年;临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其中58例体态肥胖,30例曾有过肥胖史,住院后给予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平均住院时间50天,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出院时血糖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革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614-615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合并胃肠神经病变时可出现胃运动异常。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概论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尿,醒后方知的病症,俗称尿床。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亏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不约所致。本症虚多实少,虚证常予温肾固涩,实证则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主。西方医学认为遗尿包括小儿或成人遗尿以及西医的神经功能紊乱和泌尿系统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气阴两虚、津液亏虚、肝肾亏虚论治糖尿病的观点。在玉女煎合玉液汤的基础上,自拟基本方,全方以兼顾上、中、下三消而立法,旨在整体调理肺、脾胃、肝肾的功能,使之正常运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达阴平阳秘之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35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化验检查血糖趋于正常,总有效率为94.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