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介了汤颂延的生平。汤氏头针疗法为上一世纪70年代汤颂延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其吸取了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古天文学中的"盖天说"、微针系统诊疗法、方氏头皮针、高丽手指针中的有关内容。汤氏认为头部映射区中存有"微经络系统"。世传"汤氏头针意象图"颠倒了上肢前区拇指和下肢前、后区大趾方向的前后。"眶横径"系由"目寸"变化而来。阴阳点位于百会穴之前,非百会穴。风区和静区原为汤氏经验穴。世传本之"血线"系"血压区"误,且无活血化瘀之功。汤氏头针疗法采用细短毫针,多针轻刺,长时间留针。"得气"与疗效之优劣成正比。应用时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扶正培元在治疗中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汤氏头针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汤氏头针疗法贺静松(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汤氏头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在我所老中医汤颂延老师20余年探索、实践下,逐渐蕴酿而成。较完整地拟定了人体的意象图和穴区定位图,创立了一种与其他头针取穴不同的新方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疗效颇为理...  相似文献   

3.
运用“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源性疾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源性疾病120例200032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贺静松“汤氏头针”是上海巾针灸研究所汤颂延先生的遗作,早在70年代初,他就设想、探索大脑与全息的关系,经过十余年的摸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今日独树一派的“汤氏头针”...  相似文献   

4.
汤氏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的病理改变 ,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在临床上对 2 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汤氏头针 [1] 进行治疗 ,并与颈夹脊为主治疗的 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病人 ,所有病例均做颈部 X线摄片 ,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头针组2 8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对照组 30例 ,男 1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58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 1 0年。治疗方法1 .头针组嘱患者坐位 ,常规消毒 ,颈略前屈 ,医者位于患者前方 ,先定阴阳点 (即百会穴 ) ,取 0 .35…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文献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焦氏头针、汤氏头针、靳氏头针以及林氏头针等流派。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对各头针体系穴位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探讨。发现:(1)穴区分布与构成所依据的理论有中医藏象,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定位与神经生理学理论之差异。(2)不同流派配穴理论、进针层次、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各有特点。(3)在头针体系的选择方面,总体表现出以某一流派为主的特点,但也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应用的情况。为提高小儿脑性瘫痪领域头针临床水平,使其应用更趋规范,在临床研究中亟需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对不同头针体系的组合应用模式、施术方案等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6.
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贾杰 《中国针灸》2003,23(9):513-514
目的观察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协同作用.方法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头针疗法、Ⅱ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和Ⅲ组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60天治疗后,3个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Ⅲ组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芬 《新中医》1997,29(6):25-26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0例林芬主题词@脑性瘫痪/针灸疗法脑疾病头针疗法儿童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属中医手足拘挛、痿证、耳聋、目盲、痴呆、五迟、五软、五硬范...  相似文献   

8.
中风发生后易出现肢体偏瘫、脑髓失养、阴阳失衡等,其发病机理可责之于阳,阳气阻遏、气血上逆,阳气耗伤、筋失温养都是导致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阳气来和血柔筋、健脑填髓、平衡阴阳,以此达到防治中风的目的。"于氏头针"是治疗中风的特色疗法,它是将头部腧穴划分为七区,根据症状和表现在头部相应穴区进行丛刺、透刺,并且采用间断行针、长留针的一种针法。基于对阳在中风防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笔者拟从阳论治"于氏头针"防治中风的思路。头部是人体诸阳汇集之处,取头部腧穴进行针刺,此可以激发人体阳气、扶正抗邪、调整阴阳,利于中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开始创用头针疗法以来,在头针名称方面共有:山西头针、陕西头皮针、陕西颅针。山西稷山县人民医院从70年代运用头针治疗23种疾病;到197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推广运用。其适应症不断扩大,治疗病种由神经抖,推广到内科、眼科,妇科及传染病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效果,并已开始用于针刺麻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40个单位应用本疗法治疗50余种病症8420例患者,其有效率为69~97%,基本痊愈为24~30%,其中偏瘫患者34个单位共治疗2917例,基本痊愈705例(24.2%),显效1013例(34.7%),有效1039例(35.6%),无效160例(5.5),总有效率(94.5%)。其中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的效果比脑出血后遗症好。脑炎后遗症针刺运动区、足运感区等治疗164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126例,无效8例,针刺胸腔区治  相似文献   

10.
头针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微针疗法,它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独特的古代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中有显著的疗效。文章简要介绍了头针疗法形成的古代理论基础及头针在中枢神经系统、精神、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疾患中的现代临床应用与相关机制,以期为今后采用头针疗法进行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医脑病与头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诸阳之会,脏腑经络有直接或间接与头部有广泛联系,应用头针疗法治疗脑病有明显的疗效。本文就头针在脑病中的应用作了具体的介绍,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针合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头针合运动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头针取穴以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予针刺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的变化。结果:头针合运动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06.58±54.19、154.20±46.31,WeeFIM评分分别为58.93±25.07、86.05±23.97,运动组GMFM评分分别为106.55±54.20、127.10±47.93,WeeFIM评分分别为60.90±23.44、73.30±23.0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头针合运动组优于运动组(P<0.05);头针合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运动组的72.5%(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头针疗法作用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钢  王东岩 《河北中医》2000,22(11):848-848
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的一定刺激区或穴位上进行针刺、艾灸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其在脑源性疾病,尤其在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现已成为临床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很多学者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脑电生理学、生化及免疫学方面对头针作用原理进行了多层次、多学科、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头针作用途径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我们从事头针临床多年,兹就头针作用途径,结合自己临床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头针的作用途径同体针一样,是通过神经传导来实现的,即通过刺激头部穴、区,兴奋神经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15.
试述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两种头针划分方法及统一后的新方法.从针刺部位的命名和取法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种划分方法的命名及取法特点.结果表明头皮投射区划分的优点是命名容易联想,简单、易记;不足之处是取法中的量度欠合理.头针标准治疗线划分的好处是"量度"更具合理性;不足之处是针刺部位名称繁多,不易联想、记忆,针刺部位名称中重复的线太多.新的头针针刺部位划分方案吸取常用两种方法的精华,以达到简单、易记、灵活运用及统一之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温针"之法最早见诸《伤寒杂病论》.该文从针具材质形状与"温针"、"白针"与"温针"、"温针"利弊之争、《明医杂著》之温针、从"烧针尾"到"温针疗法"5个方面,对"温针"的发展演变予以探讨.认为《伤寒论》中的"温针"为针后复灸;《明医杂著》之"温针"为针刺之时行隔物灸;《目经大成》以艾绒裹针后,燃烧加热,接近今日通行之"温针"法.此法经陆瘦燕推广,并在理论上予以阐发,从而创立了"温针疗法",并成为上海陆氏针灸流派之代表针法.  相似文献   

17.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头针组50例,体针组50例,头体针组50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头体针并用方法治疗20日,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头针组、体针组、头体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2%、94%,其中头体针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运用汤氏头皮针法治疗小儿脑瘫40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历年来,我们运用汤颂延老师生前传授的头皮针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症,收效每多见良。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均确诊为脑性瘫痪,且多经他法治疗无效。男23例,女17例;年龄6个月至16岁,12岁以下者37例;全瘫26例,半瘫14例;病程3个月至16年。治疗方法穴位按汤氏头穴定位,取心区、三焦区、腰骶区、患肢后区、语智区、枕区、苴线、风线。操作 嘱家长抱住患儿,勿使其手足乱动。用0.30~0.35mm×25mm毫针。避开囟门,顺头发生长方向,刺入2~3mm。一般以3针为1穴区。每次留针0.5~2小时,隔天1次。3个月为一疗程;休息10~14天后进入第二个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按摩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13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按摩疗法,Ⅱ组采用按摩及现代康复疗法,Ⅲ组采用头针、体针并用结合按摩及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前后按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经过90天治疗后,3个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 01),Ⅰ组和Ⅱ组差异不显著,而Ⅲ组各项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前两组(P<0 01).结论 针灸、按摩及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性瘫痪 (Cerebialpalsy,简称 CP) ,是一组脑部病变所致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由于婴儿出生前、出生时或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引起大脑运动中枢损伤 ,导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其病变广泛 ,可伴有智力低下、四肢运动功能障碍。目前采用针灸治疗 CP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以头针为主有方氏头针、焦氏头针 ,还有我所的“汤氏头针”。现将笔者采用“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 3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 。其中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 18岁 ,以 1~ 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