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必备方法,自1953年Gibbon首次成功将CPB用于心脏直视术后,随着CPB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治愈率有很大的提高.然而CPB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伤[1,2],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有报道[3]称1.9%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ARF是CPB心脏手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4].随着CPB心内直视手术操作技术的发展,CPB设备不断改进,对肾脏的影响日益减少,但不少重症患者病程长,往往术前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较差,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可能性更大.本文对CPB相关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机制、诊断与保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邵宏涛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8):882-884,889
体外循环术(CPB)后机体常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他汀类药物除具有强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效性作用.作者就他汀类药物在CPB后对重要器官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功能损伤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仅表现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改变,重者则表现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CPB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2].大量研究发现,在CPB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有助于减轻术后肺功能损伤[3-4].因此,本文就CPB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及肺保护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伤仍然是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几乎所有的患者CPB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轻者仅为一过性症状,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本文就目前CPB术后肺损伤发生的机制及CPB术后肺损伤的保护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肺泡毛细血管基膜损伤是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M-9(MMP-9)可能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调节细胞因子而参与CPB所致损伤的发生,研究MMP-9在CPB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防治CPB术后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患者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患者(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CPB过程中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CPB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每组15例。分别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30 min、停转流、手术结束、术后1 d和术后3 d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sTM、vWF和ET-1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NO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指标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观察组患者CPB期间至术后3 d的血浆sTM、vWF和ET-1均低于对照组,NO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循环(CPB)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心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CPB术后因肺部合并症死亡的患者约占CPB术后总死亡率的1/3。体外循环致肺损伤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血液暴露于人工仪器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肺缺血一再灌注性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对乙肝阳性患者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 )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依术前HBsAg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术后24,术后7天的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结果 CPB术后HBsAg( )患者GPT、TBIL比HBsAg(-)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GABG术CPB对HBsAg( )患者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对此类患者围术期应注意保肝治疗,术中防止CPB低灌注压,加强心肌保护,防止右心衰所致的肝淤血,并尽可能减少库血预充。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后大鼠肝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肝脏的损伤,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和CPB组.Sham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CPB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l/(kg·min)转流60min.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1)和转流结束后(T2)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T1、T2、术后30min(T3)、术后1 h(T4)、术后2 h(T5)、术后3 h(T6)以及术后24h(T7)的ALT、AST和LDH以及TNF-α.术后24 h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同时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CPB后大鼠血压、红细胞压积(HCT)、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较Sham组有统计学改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CPB组大鼠术后肝功能指标较Sham组均有显著的升高,峰值出现在术后1-2 h.血清TNF-α也呈现明显高于Sham组的趋势,同时CPB组肝MDA浓度,tNOS和iNOS活性也有较大幅度上升,而GSH浓度,SOD、CAT、GSSG-R、GST、GSH-Px活性的变化则相反.24 h肝组织学检查提示心肺转流对肝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CPB对肝有损伤作用,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和缺血冉灌注损伤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种机制相互影响、相互诱导、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常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针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针刺通过调控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损伤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感神经的活性,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针刺复合麻醉用于CPB心脏手术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降低围术期风险,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在CPB心脏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谢永果 《医学综述》2014,(12):2192-2193
脑损伤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脑保护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因素。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高血糖增加神经并发症及病死率。该文通过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以改善体外循环术中血糖管理的策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组21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心包填塞,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室性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死亡7例,死亡率为3.2%,各种并发症25例,而上述三种并发症占72.7%。结论:术后24 h对于严重并发症的正确预防与处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平善 《吉林医学》2014,(22):4868-4869
目的:研究并讨论在心血管外科中应用急诊体外循环的经验和临床疗效,并对急诊体外循环在临床中应用指征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术救治的50例患者,其中包括5例心脏肿瘤,12例心瓣膜功能不全,14例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7例大血管手术,2例外伤性的心脏破裂,4例患者实施法洛四联症的急性缺氧的矫治手术和6例先天性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急诊术。结果: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中,在手术后有45例存活,其手术的成功率是90%。结论:急诊体外循环术是心外科中救治急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有效措施,也是临床上救治心外科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科室进行协作,并及时掌握手术中的各项指征,及时建立体外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总结40例新生儿体外循环手术并发症以及与转流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分为长 时间转流组(L组,>120min)和对照转流组(C组,<120min),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总结新生 儿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结果 L组死亡4例,低心排8例,肾衰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血培养(+)3例。 C组死亡5例,低心排11例。结论 注重预防、早期阻断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预防新生儿转 流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88-108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系统的护理方法,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方法: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我科对53例心脏疾病患者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现回顾分析上述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①53例心脏疾病患者,其中50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3%;3例死亡,病死率为5.7%,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呼吸衰竭、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重度心律失常各1例。②53例心脏疾病患者,其中6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各2例,急性呼吸衰竭、轻度肺水肿各1例,但是上述4种类型并发症的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9,P=0.8265)。结论:我科采取的护理措施可以较好地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系统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前后血中可溶笥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于诱导麻醉期间、体外循环结束、停机后2h、4h、术后经一天清晨取血及尿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结果 体外循环结束后2h、4h及术后第一天清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诱致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并可能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在体外循不心脏不停跳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在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心脏跳动下行重症二尖瓣置换术46例,心胸比0.70-0.88,平均0.77,心脏B超LVED70-89mm,平均79mm,EF0.36-0.63,平均0.51,体外循环时间28-68min,平均46min.结果:全组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常和胸并发症。结这种方法能更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乙肝(HB)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心脏病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肝功能测定,其中肝功能正常组45例、HBV携带组42例,HB组18例。结果体外循环对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术后出血也无明显影响。HB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且其术后出血量较肝功正常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心脏手术是安全的.HB患者心脏手术中肝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只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a case of combined heart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This is the first such combined transplant performed in Asia, and differs from previously described cases, in tha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as continued at partial flow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our case. This was done in order to provide haemodynamic support to the cardiac graft and to protect it from the impending reperfusion insult that frequently accompanies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utility of this management course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its actual and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We als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a 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employed during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374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结果 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15ml/kg者共45例,占12 .03%。异常失血的原因以术前心功能不全及继发的多脏器功能失调、术中止血不彻底、鱼精蛋白中和不足、深静脉穿刺不当、转机时间过久等多见。结论 术前调整脏器功能,术中细致操作、彻底止血、加强血液保护,术后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开胸止血,是防治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