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2mL/次,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程时间、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较传统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小激素用量,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检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反复发作、双眼发生的变应性眼病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1] 。我们将本院 1996年 8月至1999年 8月在我科就诊的 2 3例过敏性结膜炎青少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 ,旨在探讨过敏性结膜炎的常见变应原 ,分析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的变应原种类。1.资料与方法 :(1)对象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因典型眼部症状就诊于我院变态反应门诊的青少年患者 2 3例 ,均根据文献 [1]方法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8例。年龄 4~ 18岁 ,平均 10 4 8岁。 4岁 1例 ,8~ 14岁12例 ,15~ 18岁 10例。病程 0 5~ 12 0年 ,平均 3 94年。(…  相似文献   

3.
        石一宁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已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框架,直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从近视研究的历史源头以及近视的几个病因入手,将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和由此而形成的治疗理论连为一体,探寻社会目前流行的繁杂的治疗方法隐含的最初临床观察、逻辑推理假设。从整体观、发展观的系统性高度,从几何光学、流体胶体力学的角度,从生命的反馈、适应自然的自我调控的生物性深度,梳理出一条国人可行的近视预测预防控制矫正之路。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第二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屈光状态;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眼球的发育与近视发病机制和病因;第四章儿童青少年眼球正视化过程中的屈光因子的演变及相互关系;第五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匹配、缓冲、补偿和失代偿;第六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底改变;第七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早期眼底改变;第八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视功能改变;第九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其他生物参数的改变;第十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测、预防、和矫正。可以作为眼科医生和眼视光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生的眼保健参考书,也适合于青少年的家长、学校幼儿园和儿童青少年眼保健工作者的眼保健参考书。该书550页,彩色,精装,全铜版纸印刷。定价350.00元。欲购者请与石一宁手机(13991817380)短信联系。免费邮寄。请注明详细地址、邮编、单位、姓名和手机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更合理的防治时机.方法:观察76例147眼之眼轴长度及其与屈光度、年龄及眼底严重损害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病变过程中后巩膜葡萄肿、漆裂样纹损害、玻璃体变性及Fuchs斑等病变之发生与进展.结果:眼轴长度、屈光度、年龄与眼底严重损害成正相关;眼轴在26mm以下,屈光度8D以下或年龄10岁以下眼底严重损害发生率很低;在眼底损害中,后巩膜葡萄肿出现较早,发展亦快,在眼轴由26mm增长至30mm之全过程中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均显著增高;20岁之前眼轴长度、屈光度进展较快,但眼底严重损害较少和较轻,20岁以上者眼轴长度、屈光度进展较缓,然眼底严重损害之发生率却显著增高.结论:及时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之病程进展是眼科临床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的静态阈值视野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静态视野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对45例(87只眼)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和36例(72只眼)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进行定量视野测定,并分析其视野缺损形式及视野指数与眼压、屈光度的关系。结果: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视野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视野损害多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特征性青光眼视野缺损。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敏感皮MS值、平均缺损MD值、缺损变异LV值均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组中,随着近视度数增加,MS值逐渐下降,MD及LV值逐渐升高。结论:高眼压是青少年近视人群中发展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眼压应列为青少年近视的眼科常规检查项目。采用全自动视野计检测是早期发现青少年近视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最敏感最有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Leber病(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家族遗传性急性双眼性视神经网膜病变,病程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Leber病1871年由德国眼科医生Leber首先系统地描述为一独立的遗传性疾病,多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呈母系遗传特征,是典型的线粒体mtDNA遗传病。现报告对一家系四代共11例(图1)患者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青少年视力下降近视眼日趋增多的现象越来越引人关注。长期来,如何采用一些较为有效的,既不给广大青少年及其老师和家长带来额外负担又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预防方法,一直是保护青少年视力预防青少年近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在正常学习条件下读写的身体姿势不对、眼距书本的距离过近是引起学生后天近视和脊柱畸形的首要原因。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中近视患者逐年增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迫切要求积极防治。多年来医学界在青少年近视的治疗与预防研究上投入很多精力,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作者曾发现青少年近视患者血清锌含量低于正视组,似有缺锌现象。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对170名12~16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给予补锌治疗,现将有关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5~14 岁儿童青少年的散光分布特征,评估儿童青少年散光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1 年9 月至2016 年3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儿童青少年525 名。对研究对象进行睫状肌麻痹下(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下电脑验光, 测量身高、体质量、三围。并对陪同前来的父母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收集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父母资料等信息,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青少年散光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525 名研究对象中有438 名(83.4%)完成研究,其中存在散光者(≥0.5 D)260名,检出率59.4%。散光在0.50~1.00 D者占80.8%、1.25~2.00 D占11.2%,>2.00 D占8.1%。散光儿童青少年中肥胖比例更高(χ2=6.347,P =0.042)。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73.8%),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04,P =0.212;χ2=10.578,P =0.102)。经矫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后发现,与双方父母均无散光的儿童青少年相比,父母双方中一方有散光的儿童青少年的散光检出率更高(χ2=7.484,P =0.024)。母亲柱镜度增加,儿童青少年患散光的风险明显增加(OR =2.2,95%CI=1.1~4.4,P =0.023)。结论:温州地区参与常规体检儿童青少年的散光检出率为59.4%,以顺规散光为主,母亲有散光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发生散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视发生的低龄化趋势及高度近视患病率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给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工作造成沉重的负担和经济损失, 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及进展是我国提出的战略目标。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多因素眼病, 涉及教育过程、学习环境、学习用具和学生用眼行为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干预更符合眼和身心健康的自然规律。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专委会针对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广泛调查研究并总结相关的实践经验, 讨论形成《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用眼行为干预的倡议及实施方法共识(2023)》, 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用眼行为干预大处方, 具体措施包括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预警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儿童青少年学习过程中的用眼方法、户外活动行为监督、家校对近视预防机制的联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用眼行为干预大处方的科普宣教等, 从卫生经济学和卫生保健的角度提出最经济、更合理、安全有效、易普及、可推广的近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调节有关,而有关通过减少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来观察近视眼进展的一系列研究却发现.不同隐斜状态的近视眼进展程度不同。因此,除了调节滞后.隐斜的变化在近视眼进展中的作用也同样值得关注。现就青少年近视眼研究中调节滞后与隐斜对近视眼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眼眶蜂窝织炎是一种急性的眼眶炎症。它不仅损害视力,而且处理不好,可引起颅内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最近18年住院的91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性52例,女性39例。发病年令自14岁到75岁,但以青少年为多。除1例双眼、2例未记外,其余均单眼,右眼40只,左限48只,病程1周内55例,1月内85例。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计算机操作者的视疲劳调查和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视频显示终端(VDT)青少年操作者的视疲劳病因。方法对青少年VDT操作者96例视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了解其操作时间、环境及对视疲劳者进行验光检查,对已配的28副眼镜进行检测。结果青少年VDT操作者96例中有54例有视疲劳(占56.25%),均与操作时间过长、环境不良、眼镜配置不合适有关。结论青少年VDT操作者视疲劳发生率高,应限制其操作时间,改善环境,矫正其屈变不正,以保证其视觉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需求和配戴后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并作初步分析。方法调查研究。对2011年1—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进行间卷调查,分别在配戴镜片前、配戴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对角膜塑形镜的认识和需求;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的心理、视觉等的影响。共分发和调查100例青少年配戴者,并对完整完成的84份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群体中,有78%愿意主动选择配戴角膜塑形镜;83%的青少年配戴者认为夜间配戴镜片对入睡没有影响;青少年对于角膜塑形镜的需求主要是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占60%);约50%的青少年配戴者自觉在美观、自信心、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配戴1个月后,这种心理优势更加明显,其中戴镜后1个月自信心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1,P〈O.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需求、视觉需求以及心理感觉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122例晚期青光眼患者住院手術治瘵的情况做了回颇性探討.針對青少年性近視的防治,應警惕青少年型青光眼潜在的危險.方法晚期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治瘵以手術爲主,術中術後應防止瘢痕形成,提高治瘵成功率.結果術中應用絲裂霉素C,術後使用5-FU,本組病例成功率可達77%.結論對于早期青少年型青光眼應以保守治瘵爲首選,晚期患者則以手術治瘵爲主.  相似文献   

16.
青光年型青光眼1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122例晚期青光眼患住院手术治疗的情况做了回顾性探讨,针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应警惕青少年型青光眼潜在的危险。方法:晚期青光年型青光眼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术后应防止瘢痕形成,提高治疗成功率,结果: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使用5-FU,本组病例成功率可达77%,结论:对于早期青少年型青光型青光眼应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晚期患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近视大都有调节因素存在。目前防治工作中主要措施也是针对调节因素。但由予阿托品所致的畏光症状发生率较高,过敏性或激刺性结膜炎发生率也较高。电视法也可产生头晕等副作用,并且还受镜片质量等影响,不易被青少年接受,因此探求新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的防治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生理光学的新发展,综合临床文献报告和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制作成防治青少年近视的治疗器现将其设计原理、治疗方法和近期远视力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陈家河区医院(416917)彭辉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家庭的前途与个人的前途。近视眼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生率很高,并有继续上升趋势,这一事实,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积极开展防...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长宁区某校视力不良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科技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社会对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就学和择业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我区中、小学校视力检查统计,91年3月份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8.40%,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3.93%.从统计中显示近年来近视眼发病趋势在青少年中不断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眼新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所以对青少年视力保护,控制青少年新发病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的关系,并评估遗传及环境因素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166例329眼,分别精确测量其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并按照屈光度分为正视眼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患者父母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对各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间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比较,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组内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正相关;屈光度与眼内压在中高度近视组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0.817,P=0.031),且患者与其父母的屈光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眼内压有密切关系,眼轴长度增加是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与环境因素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