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早期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优化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观察分析2组血气变化及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经口咽通气管吸痰与常规经鼻吸痰对比,发现前者明显改善通气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床旁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护理配合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痰术,并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6例患者纤支镜下吸痰术全部获得成功:听诊痰鸣音显著减弱或消失;术后30 min血氧饱和度平均95%;5例肺不张患者中4例顺利复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常规吸痰术失败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支气管镜下吸痰术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重症监护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机机械通气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痰是临床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时机,笔者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优化吸痰法与传统吸痰法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04-2013-03收治80例接受气管切开的脑外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负压插管的优化吸痰法,对照组接受传统吸痰法.比较2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血气分析参数、肺部感染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第3天、第5天、第7天的PaO2与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第7天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气道黏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化吸痰法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中预防肺部感染及维持呼吸道正常通气的效果优于传统吸痰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神经外科的患者中,一些昏迷患者或一些无力咳痰患者,因病情原因,痰液无法咳出,气管切开花费大,护理比较复杂。患者因痰液无法咳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肺不张,经口吸痰病人容易咬住吸痰管导致吸痰失败,故我们科采用了经鼻气管内吸痰法,效果良好,现将有关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吸痰方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肺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2-10-2013-03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吸痰组(32例)和常规吸痰组(31例),分析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呼吸次数、日吸痰量、痰黏稠度、不同时间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及呼吸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85.71±4.13)mL,常规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62.26±6.97)mL,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第1、3、7天的氧分压、PaO2/FiO2均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的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控制肺部感染,护理工作离不开临床医师配合,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是新型护理与临床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51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治疗组128例与对照组123例,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aO2、PaO2、PaCO2、BP、HR、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14 d时两组间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氧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01—2004-01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加氧对气道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装置给氧,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情况、痰液黏稠度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PaO2、PaCO2、SpO2和呼吸频率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痰液黏稠度治疗后3d、5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吸氧装置气道给氧相比,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效显著,是明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意义. 方法 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行43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判断纤维支气管镜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 所有患者24h内体温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消失;X线胸片示肺部浸润阴影缩小或不张的肺叶复张/或部分复张;血气分析结果 示血PaO2、SaO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组织有效供氧、减轻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手段。但吸痰过程中由于负压过高,可导致气管痉挛、颅内压升高、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负压过低,痰液不易吸尽,达不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因此选择适宜负压吸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 1 材料与结构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式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常用类型:塑料型,为白色,半硬,中间有腔,呈"?"型,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神经外科的患者中,一些昏迷患者或一些无力咳痰患者,因病情原因,痰液无法咳出,气管切开花费大,护理比较复杂。患者因痰液无法咳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肺不张,经口吸痰病人容易咬住吸痰管导致吸痰失败[1],故我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吸痰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吸痰时机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结果 48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4~21 d,无1例发生人工气道堵塞、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做到了安全有效吸痰.结论 正确掌握最佳吸痰时机,适时进行吸痰,才能使吸痰护理更加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插管及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救治重型颅脑伤呼吸障碍患者替代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43例经鼻气管插管与55例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氧代谢情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人工气道放置、住院日期长短及预后情况。结果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均能够满足呼吸障碍患者的基本氧代谢或施行机械通气的需要,二者问无明显差异P>0.05;经鼻插管组肺部感染及双重感染的并发症低于气管切开组.P<0.01,尤其在GCS≥6分患者中其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短.预后优于气管切开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特别是GCS≤6~8分的患者可先考虑经鼻气管插管取代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经皮微创气管切开(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根据发病后行PDT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PDT组30例(发病后5d内)和对照组28例(发病后10d后)。评估2组患者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早期PDT组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结合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患者8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0.45%氯化钠溶液气管内持续滴液湿化组)和观察组(43例,盐酸氨溴索结合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房环境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Ⅲ度粘痰和形成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Ⅰ度粘痰比例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增高(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痰、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系统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DEX。观察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后、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30 min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对患者咳嗽的次数和程度、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对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 HR和MAP显著高于其他时点(P0.05),观察组HR和MAP与其他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前发生咳嗽的比例、次数和程度、发生不自主运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使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夹闭瘤手术患者应用DEX,可发挥稳定患者心率和血压的作用,降低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减少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比例,对于加速患者苏醒和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院前超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时机分为超早期组(40例)和常规组(36例)。超早期组于院前出现意识障碍<30 min行气管插管,常规组于出现意识障碍≥30 min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显著改善(P<0.05),超早期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超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院前超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气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