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70例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不同孕周、不同类型早产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5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4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早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为29.03%(470/1 619)。②早产发生孕周:平均分娩孕周33.5周,其中早期早产发生率为15.11%(71/470),中期早产发生率19.87%(94/470),晚期早产发生率64.89%(305/470)。③早产发生的原因: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医源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PPROM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5位原因分别是双胎及其相关并发症50例(18.58%),前置胎盘44例(16.35%),子痫前期39例(14.49%),子宫疤痕33例(12.26%),胎盘早剥9例(3.34%)。④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周相关,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在医源性早产、PPROM及自发性早产中,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上述原因的早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及NRDS发生率在上述各种原因的早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孕周密切相关,<32周的早期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早产在我国的定义为发生在孕28~36~(+6)周之间的分娩。早产按孕周分为早期早产、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部分国家将28周之前分娩早产归入极早期早产。早产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神经发育及功能均会产生影响,成年期罹患脑瘫、学习障碍、视力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1]),而且早产儿的干预治疗费用以及妊娠期为预防早产而产生的治疗费用均严重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因此,对早产早期预测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152例孕妇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及不同孕周早产的妊娠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孕妇早产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早产原因。按孕周以34周为界将早产分为两组,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合并内科疾病为前6位原因。早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RDS和死亡比高于足月组。二组孕周早产其孕周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RDS、死亡比增高,而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早产关键在于避免小孕周早产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儿的妊娠结局与分娩孕周密切相关。预测和早期诊断早产,处理早产相应并发症并积极转诊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伤残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阴道炎、臀位、不良孕产史、双胎、羊水过多、合并妊高症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两组比较对孕产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当积极预防并治疗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对于孕周<34周者应当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年龄、多胎妊娠、孕周、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贫血、羊水异常、母亲心血管疾病等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孕周≤32周16.3%;胎盘早剥12.8%;胎膜早破48.2%;多胎妊娠35.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9%;母亲贫血27.9%;羊水异常11.1%;母亲心血管疾病2.5%。孕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诊断及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期新生儿死亡是指孕周满28周至出生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即围产期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先天畸形和出生窒息。为了解本市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情况,探讨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应对策,本文对我市380例早期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孕中期宫颈尺寸和形态对早产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孕中期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分为早产组(n=8)和足月组(n=52)。所有孕妇均在孕14、28周采用经会阴部超声检测宫颈尺寸及形态,比较两组的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及宫颈形态分布情况,并分析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孕14周,两组的宫颈长度与宫颈内口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28周,早产组的宫颈长度显著短于足月组,宫颈内口宽度显著长于足月组(P<0.05)。两组的U型宫颈和Y型宫颈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的T型宫颈占比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孕28周孕妇宫颈长度与早产发生呈负相关(r=-0.624,P=0.031),而宫颈内口宽度与早产发生呈正相关(r=0.675,P=0.023)。结论孕中期超声检测孕妇宫颈尺寸和形态有助于预测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芸  苏君  朱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31-1332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14.7%、13.2%、12.4%、9.3%、6.9%,不明原因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9.5%。结论: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包影  胡燕  黄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399-440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早产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单胎妊娠、初次确诊时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的ICP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早产组及足月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孕周、发病时及分娩前的总胆汁酸水平,妊娠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孕周、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ICP患者中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为75.67%,70.27%的早产发生于孕34周后。早产组ICP发病时间明显早于足月产组,初次确诊时及分娩前胆汁酸水平早产组均明显高于足月产组,且早产组治疗后胆汁酸下降不理想,早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结论:血总胆汁酸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预后和预测早产的指标。积极有效地治疗与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的临床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闫印春 《职业与健康》2004,20(2):141-14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胎膜早破致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5周35 ~37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 77.6%胎膜早破致早产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5周与孕35 ~37周间,胎膜早破致早产者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5周胎膜早破致早产者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 ~37周者(P<0.01).2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0周前.结论对于孕28~35周胎膜早破致早产者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林叶飞  曾蓉蓉  金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7-157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386例孕妇根据建卡进行系统性产检的按孕周分为早孕组196例(孕周<24周)和中孕组190例(孕周24~28周),将同期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56例晚孕患者(孕周>34周)纳入对照组。采用空腹血糖(FPG)测定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法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进行筛查,采用75 g糖耐量实验进行确诊并对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早期干预组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治疗,比较3种筛查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7.6%和95.65%,优于FPG和GCT的筛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早期筛查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孕妇其妊娠期合并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孕妇早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方便可靠,利用其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57例早产病因与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7例早产的病因及新生儿结局,将早产分娩不同孕龄分为28~33+6周,34~36+6周两组,与同期足月分娩50例对照。结果:胎膜早破、妊娠胆汁淤积症、双胎、臀位、妊高征占早产病因前5位,不同孕龄组母亲年龄及人流史无显著差异;而新生儿死亡、窒息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其窒息死亡发生率越高。提高对早产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治疗对防治早产、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炎(BV)的孕妇早期与中晚期应用甲硝唑凝胶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574例产检孕妇进行BV筛查,结果阳性者116例(20.21%),按照孕周不同分为早期(孕周≤20周)组(54例)和中晚期(孕周>20周)组62例,两组孕妇均予阴道内放置甲硝唑凝胶37.5 mg,连续使用1周.观察两组孕妇的近期疗效,并随访至分娩,记录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16例BV阳性孕妇中,孕周≤20周的检出率为16.12%(54/335),>20周的检出率为25.94%(62/2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5,P=0.004).早期组孕妇BV的治愈率为85.19%(46/54),显著高于中晚期组的69.35%(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0.044).早期组孕妇的早产率及总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BV在孕妇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妊娠中晚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困难、容易复发.早期的筛查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率及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rea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定期正规产检的孕20~36+6周孕妇1615例进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随访妊娠结局,对出现先兆早产的患者进行保胎治疗,统计不同孕周的保胎成功率。结果:完成随访1274例,其中发生先兆早产276例(21.66%),ROC曲线得出12分值的灵敏度+特异度之和最大,准确度达85.5%,是预测早产的临界分值;在各因素中,子宫敏感、紧张繁重的工作、宫颈管长度、双胎、低社会经济状态、早产史、子宫畸形等因素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有统计学意义;先兆早产患者保胎治疗的成功率随孕周的增大呈递减趋势。结论:Creasy高危因素评分≥12分可有效预测先兆早产的发生,对先兆早产患者进行早期防治有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早产胎膜早破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05例,其中孕周28周~35周45例(A组),孕周35周~37周60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新生儿死亡方面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孕28周~35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死率高,宜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17.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早产是围产保健工作面临的一项严重临床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早产是指从孕妇末次月经周期首日算起,孕龄<37周或259天的分娩。按分娩时孕龄大小,早产通常分为:轻度早产(34周~36周),占全部早产的60%~70%;中度早产(32周~33周),约占20%;重度早产(28周~3l周),约占15%;极度早产(20周~27周),约占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通过对余姚市梨洲镇近5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明确该乡镇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便提出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6-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所有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2006-2010年5年间该院分娩围产儿死亡率为12.33‰;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的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死产病例全部为流动人口;死胎主要原因为胎儿畸形、脐带胎盘因素、母体疾病、胎膜早破,死产主要原因为家庭分娩、脐带脱垂、子宫破裂和早产,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胎盘早剥等;死亡病例中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占55.89%,其中孕34周前分娩25例,占65.79%。结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是导致医院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胎儿畸形是死胎明确病因中的首位;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需加强流动孕妇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把国家免费发放叶酸和分娩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分娩救助,提高流动孕妇的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规范产前检查,提高胎儿产前畸形筛出率及必要的产前诊断方法,及早预防和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及早诊断胎儿畸形;提高围产儿死亡的病理诊断水平以明确病因;产、儿科配合,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各期与足月儿各期每组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出生后24 h内,孕周为310-6~410-6周,未开奶、未解大小便的新生儿,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10-6周~330-6周)、晚期早产儿组(340-6周~360-6周)、早期儿组(370-6周~380-6周)、足月儿组(390-6周~400-6周)、晚期儿组(410-6周)共5组,分别测量体质量及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早期早产儿组到早期儿组,体质量、总蛋白和白蛋白各值呈递增趋势,总蛋白和白蛋白到足月儿组数值呈现一个峰值,而到晚期儿组又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早产是导致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孕产妇孕前及孕中保健,定期产检,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