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临床疗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全椎板组11例脊柱稳定性发生变化(P<0.05)。临床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半椎板组优于全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进  张跃康  黄思庆  鞠延 《四川医学》2007,28(4):410-412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采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方式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16例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随访脊柱稳定性好,1例术中改全椎板手术。结论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且肿瘤大部分偏向椎管一侧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也有暴露受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半椎板切除治疗12例偏一侧生长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结果:与常规全椎板切除做法对比,发现无论手术创伤、术后脊柱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都明显减少。结论:半椎板切除肿瘤切除术对于偏一侧生长的椎管内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176例术前经MRI确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n=88)和全椎板切除术组(n=88),分别行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或全椎板切除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全切除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术后6个月的脊柱稳定性,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7.53,P〈0.01;t=4.88,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11.28,P〈0.01);术中肿瘤完全切除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88例均脊柱稳定性良好,全椎板切除术组11例出现脊柱不稳定(χ2=4.60,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发生感染;全椎板切除术组2例出现局部疼痛,1例肌肉无力,3例脊柱后突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胡玮 《当代医学》2014,(6):62-62
目的分析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7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管内肿瘤患者114例,分别采用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观察组)和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治疗,评价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脊柱稳定性、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要比对照组少(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9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4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脊柱不稳定4例。观察组未出现脊柱不稳定情况;对照组出现并发症5例,观察组出现2例。结论采用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能最大限度保证术后患者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椎管内肿瘤的手术,传统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切除或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植骨固定术,不同程度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且手术创伤较大[1-3].我院于1996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椎管内肿瘤42例,其中1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22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或脊柱畸形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位于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过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从我院确诊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挑选9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分组法把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肿瘤方法,观察组采取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过程总花费时间、留院观察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康复时间均显著降低。疗效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全过程所需时间较少,患者治疗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对脊柱内部构造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应广宇 《大家健康》2013,(12):71-72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显微手术在治疗椎管内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采用单侧半椎板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的30例椎管内髓外膜内肿瘤,29例全切除,1例脂肪瘤患者因肿瘤与神经根关系密切行部分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发生。卧床时间短,恢复快。随访时间3个月至22个月,平均14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椎体滑移。结论:经单侧半椎板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结构破坏少,避免术中过度显暴露,术后脊柱的三柱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尤其是颈段和腰段),术后患者恢复快,适用于绝大部分椎管内硬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MRI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为等或(和)低信号,T2WI多表现长T2及更长T2混杂信号,可伴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 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T2WI信号及增强后的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多数肿瘤可作出准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6例椎管内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占54%,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良性肿瘤占46%,以囊性肿瘤和畸胎瘤多见。肿瘤70%位于胸腰段,多位于硬膜外。肿瘤全切除率为50%。70%的患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复发患儿再次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胸腰段椎管内病变患者3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2岁(38~7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 I平扫,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根据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以及术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通过Frankle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硬膜外肿瘤4例,髓内肿瘤1例,椎管内、外及硬膜内哑铃型肿瘤3例,其他椎管内病变2例;其中第10~12胸椎19例,第1~3腰椎12例。术中分别给予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le)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MR I是诊断椎管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定性仍有一定困难。术中疑为恶性者,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良性病变尽量全切,恶性肿瘤无法切除,也应行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重点分析肿瘤在MRI上的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髓内肿瘤,尤其当肿瘤很小时,其边界不清、三方位成像始终显示脊髓增粗的特点至关重要;在对髓外膜内肿瘤的神经鞘瘤与脊膜瘤鉴别中,观察T2WI的信号强度最有意义,并有其病理学根据;硬膜外肿瘤中,转移瘤最多见,但也有少量良性肿瘤。结论:椎管内肿瘤在MRI上各有特征,MRI有着重要的定位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功能障碍。MPd检查为椎管内占位、脊髓受压征象。45例均已行手术治疗,35例肿瘤切除完整,1O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肿瘤10例、纤维脂肪肿瘤3例、脊膜瘤7例。有4例术前出现不完全截瘫,术后3例完全恢复,有1例遗留部分功能障碍,其它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士梅  刘义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97-98,127,F000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其中6例为颅内SFT、2例为椎管内SFT,分析其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邻近脑膜和骨质改变等。结果 6例颅内SFT位于幕上,2例椎管内SFT位于颈段和胸段的硬膜下。肿瘤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短T2信号和流空血管影,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呈明显强化。1例颅内STF可见"脑膜尾征",2例椎管内SFT未见"脊膜尾征",2例颅内SFT邻近骨质受压变薄。6例颅内SFT在DWI上分别呈稍低信号、等信号和稍高信号。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脉冲序列 (Fast- FL AIR)在椎管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 2 .0 T超导磁共振仪对 2 3例疑有椎管内病变的患者进行 T1 WI、T2 WI和 Fast- FL AIR扫描 ,5例患者进行了 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脊髓肿瘤 6例 (髓内肿瘤 1例 ,髓外硬膜下肿瘤 5例 ) ,脊髓血管畸形 2例 ,椎管内囊肿 2例 ,脊髓局灶性水肿 2例 ,白血病 1例 ,脊髓炎症 3例 ,脊髓空洞 7例。Fast- FL AIR序列可以清晰的显示髓外病变范围 ,优于 T2 W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不如 T2 WI;对于椎管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鉴别 T2 WI均为高信号的病变 (脊髓炎症、空洞、水肿、肿瘤 )。结论 :对于椎管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Fast- FL AIR序列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序列 ,特别是对 T2 WI为高信号的病变的定性诊断 ,应在 MR检查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椎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椎管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颈段肿瘤24例,胸段56例,腰骶段26例,其中多发9例;髓外93例,髓内13例。均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95例(89.6%)。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01例,加重5例。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椎管肿瘤的最有效措施,显微手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