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MK-801对缺血性脑损伤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K-801这种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c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流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从而保护脑线粒体的功效。观察提示,在脑缺血及再灌流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假手术组有非常显著的降低,用MK-801治疗组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未治疗组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MK—801对缺血性脑损伤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K-801这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流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从而保护脑线粒体的功效。观察提示,在脑缺血及再灌流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假手术组有非常显著的降低,用MK-801治疗组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未治疗组有非常明显的,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C57BL小黑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过程中,同时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Ketamine和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in,观察其行为药理学变化。结果Ketamine+MPTP组和Bicuculin+MPTP组及MPTP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行为药理学指标都有明显改变。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帕金森氏病模型具有防治作用,GABA神经元的功能降低可加重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本实验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C57BL小黑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过程中,同时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Ketamine和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in,观察其帕金森行为症状、病理变化及生化改变。结果Ketamine+MPTP组和Bicuculin+MPTP组及MPTP级和生理盐水组比较,上述指标都有明显改变。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帕金森氏病模型具有防治作用,GABA神经元的功能降低可加重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 (N -methyl -D-aspartatereceptor,NMDAR)是兴奋性氨基酸的一种特异性受体 ,不仅参与突触兴奋性的传递 ,而且还与突触的可塑性及发育[1] 、神经元变性和某些神经精神病的发展有关。NMDA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体外循环手术尤以深低温停循环后 ,脑部损伤作为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质量。本文在此就NMDA受体介导的体外循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谷氨酸和NMDA受体谷氨酸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神经兴奋性的主要递质。…  相似文献   

6.
NMDA受体模型及其意义石刚刚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研究和分类已经历了30年的历史,到80年代初,Watkins和Evans[1]根据放射配体结合的资料分析,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三个亚型;即NMDA: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脑病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水平胆红素脑病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制作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基础上,在体脑内微透析提取兴奋性氨基酸(EAA)神经递质,HPLC检测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6),并给予模型动物NMDA受体拮抗剂GAPA干预,电镜检测脑组织超微结构,荧光检测脑组织ATP与细胞内Ca^2+含量。结果胆红素毒性脑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外Gly与  相似文献   

8.
文中报道了观察大鼠脊髓中度损伤(50g/cm)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灰质血流量(SCBF)、脊髓诱发电位(SPEP)和运动诱发电位(CMEP)的影响。结果发现NMDA明显加剧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缺血和脊髓上、下行传导功能障碍。表明在脊髓损伤基础上增加EAA可加剧脊髓组织的损害,进一步证实了EAA通过激活NMDA受体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引起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激活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如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激发Ca2+内流,导致Ca2+超载,引起神经元坏死。右美沙芬为中枢镇咳剂,同时也是NMDAR的拮抗剂。作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观察右美沙芬治疗兔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选用健康成年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脑外伤组,C组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A、B、C3组动物均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脑损伤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脑损伤后NMDAR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作脑损伤模型,以侧脑室注射AP5(2-amino-5-phophonlanoic acid)制作治疗模型,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于不同时期检测伤侧大脑皮质NMDA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脑损伤后15min NMDAR1表达明显增加,伤后72h表达最少,伤后168h表达基本正常;经AP5治疗,伤后72h其表达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脑损伤后NMDAR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AP5对脑损伤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Excitatoryaminoacidonsecondaryspinalcordinjury:effectanmechanism¥(叶晓健)(李家顺)(王家林),(李明)YeXiaojian,LiJiashun,WangJialinLiMing(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N-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非NMDA类受体在基本呼吸节律发生和调 节中的作用。方法 在新生SD大鼠离休延髓脑片上记录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在改良的Krebs液中加入兴 奋性氨基酸类递质及相应的拮抗剂,观察其RRDA的影响。结果 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海人酸(Kainic acid.KA) 后,可见呼吸周期及呼气时间有所延长, NMDA受体激动剂对呼吸活动则没有明显影响(P>0.1);相应的拮抗剂6-氰基 -7-硝基喹恶啉土卫四(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DNQX)和2-氨基磷酸戊酸(D-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P5)均可使放电频率和积分幅值明显降低吸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DNQX同时可致呼吸周期和呼气时间明显缩短 (P<0.05)。结论 在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NMDA类受体主要对呼吸活动的强度产生调节作用;而非 NMDA类受体不仅可以影响呼吸的强度,同时对呼吸的频率也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流后多胺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全脑缺血大鼠缺血期与再灌流期海马组织多胺与EAA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再灌流期腐胺含量增高,EAA释放增加,采用EAA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使增高的腐胺降低,表明多胺代谢紊乱与EAA释放密切相关,多胺代谢又受MNDA受体的调节,多胺与EA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在癫发作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和内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青霉素致及海马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MK-801(5-methy1-10,11-dihydro-5H-dibenzo[a,d]cycloheptan-5,10-iminemaleate)和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后,大鼠海马内前脑啡肽原和前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青霉素致4h后,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前脑啡肽原mRNA和海马CA3区、齿状回前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在青霉素致前分别在海马内微量注射MK801(6μg)和DNQX(4μg),则在减弱发作的同时,海马内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而前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继续增加。结论青霉素致引起大鼠脑内脑啡肽和强啡肽的变化可能和NMDA受体及非NMDA受体对其基因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纳络酮和CP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LX)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3-(2-羧基哌嗪-4-基)丙基-1-磷酸(CPP)在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7.5g重物从10cm高处落下致伤大鼠T10脊髓,伤后60min开始治疗,从鞘内给予NLX10mg/kg、CPP100mg/kg、甲基强的松龙(MP)30mg/kg。结果:NLX、CPP、MP均显著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组织损害,NLX、CPP和MP之间无显著差别,但较三者合用的效果为差。结论: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是多水平、多因素的综合作用,NLX、CPP与MP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较之单一用药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DND模型,以计数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谷氨酸钠和氯胺酮对海马DND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测定脑缺血10分钟时背侧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示谷氨酸钠加重海马DND损伤;氯胺酮对海马DND有明显保护作用;短暂性脑缺血10分钟时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此结果均直接或间接说明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DND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 )模型中,使用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通过阻断谷氨酸与相应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进而研究两种拮抗剂在镇痛作用方面对大鼠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分子生物学指标产生的影响,即应用上述拮抗剂后大鼠血清及组织液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Janus激酶-3(Janus-activated kinase,Jak3)等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通过体内研究,向大鼠关节腔内注射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和NBQX,观察CIA大鼠行为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大鼠的触痛及关节肿胀情况,触痛情况使用机械性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threshold,PWT)来评价,同时使用排水法测足容积来评估肿胀情况。分子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即由大鼠心脏采血,并取组织匀浆液,检测血清及组织液中在拮抗剂使用后COX-2和Jak3等表达的变化。结果: MK-801和 NBQX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均能表现出镇痛作用(P<0.01), 且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均大于24 h,两种拮抗剂均在注射后4 h达到镇痛作用的峰值,且NBQX比MK-801镇痛作用更强(P<0.05);MK-801和 NBQX在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均不能改变CIA大鼠的足跖肿胀(P>0.05);MK-801可降低CIA大鼠COX-2的表达(P<0.01),NBQX则未见此作用(P>0.05);MK-801和NBQX对CIA大鼠的Jak3表达增高均未见产生影响(P>0.05)。结论: MK-801及NBQX均可产生镇痛作用,且NBQX比MK-801表现更强,但两者对肿胀均未见效果;NMDA受体与COX-2炎症通路有一定的交叉作用,而对于Jak3尚不能发现其与离子型谷氨酸信号通路存在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是离子型受体的一种亚型。NMDA受体可介导Ca2+内流,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另一方面,机体兴奋性氨基酸剧增时,通过激动NMDA受体引起大量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进一步激活一系列胞内机制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NMDA受体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及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本文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对侧腹外侧索(cVLF)至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和介导递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电刺激cVLF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及其药理学特性。结果:在49个测试的MN上,观察到cVLF电刺激可在25个MN上诱发去极化反应(即cVLF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VLF-EPSP),在2个MN上诱发超极化反应(即cVLF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VLF-IPSP),在3个MN上诱发cVLF-EP-SP复合cVLF-IPSP的反应。cVLF-EPSP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膜电位依赖性、被TTX可逆性取消和双脉冲易化的特性。NMDA受体阻断剂APV(30μmol/L)、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1μmol/L)均可抑制cVLF-EPSP,并显现出cV-LF-IPSP成分,该成分主要对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敏感。结论:cVLF电刺激可在MN诱导谷氨酸能的cVLF-EPSP和甘氨酸能为主的cVLF-IPSP,介导对侧下行激活通路对MN功能的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