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余森 《河北医学》1998,4(10):29-30
急性心肌梗塞(AMI)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使心肌细胞复极不均.造成心肌复极的离散度(Q-Td)。本文运用Campbell[1]1985年提出的Q-Td来探讨其与AMI的病死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1年1月~1996年12月止,我院收治AMll81例.选择资料完整,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及无电介质紊乱的71例,其中男49例、女22例。年龄36~84岁、平均57.3±1.7岁。AMI为部位:前间壁22例、侧壁11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9例、正后壁5例、下壁12例,71例中合并…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共46例,年龄32—87岁;男39例,女17例;前间壁心梗19例,下壁心梗18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合并高侧壁2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下壁并正后壁1例。  相似文献   

3.
魏怀英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0):632-633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不难诊断,不典型者易误漏诊。1985~1993年我院误漏诊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55~72岁,60岁以上7例。下壁AMI3例,前壁与前间壁各2例,广泛前壁2例,心内膜下与正后壁各1例。现将误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0年1月~198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332例,并发房室阻滞AVB)者26例,其中下壁梗塞18例,前壁梗塞7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1例。本文对上述患者的结局进行初步分析,并简述AMI时应用起搏器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2007年12月对2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男146例,女72例,平均年龄52.6岁(42—76岁);梗死部位分别为前壁41例,广泛前壁37例,前间壁32例,前间壁+高侧壁28例,高侧壁+下壁23例,下壁22例,下壁+正后壁19例,前壁+下壁16例。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学学分会颁布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溶栓时间均在6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心律失常致死的数量已减少,而在AMI的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变得更加突出。所以,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本科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诊断AMI抢救成功的并发症左心衰竭的6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5.6岁。前壁(包括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38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7例,前壁+下壁4例,非Q波型3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CCU病房中除了接受AMI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16例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沈凤  王慧 《四川医学》2002,23(3):271-27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心病严重临床类型之一 ,其病死率高 ,特别是合并急性肺水肿 ,住院期间病死率可高达 38% [1]。近年来 ,随着对 AMI认识的提高 ,CCU病房的广泛建立及静脉溶栓的推广应用 ,使AMI合并急性肺水肿住院期间病死率有所下降。我院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诊治 16例 AMI合并急性肺水肿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5 2~81岁 ,平均 66.4岁。心肌再梗死 2例。梗死部位 :前壁6例 ,广泛前壁 4例 ,前侧壁 2例 ,下壁 2例 ,下壁 +高侧壁 1例 ,前间壁 1例。符合条件的 10…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泵衰竭是其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对资料完整的52例AMI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静息心电图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对预测AMI并发泵衰竭的价值。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AMI病人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及心肌酶学改变确诊。男41例,女11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前间壁18例;广泛前壁14例;下壁7例;下后壁4例;后壁2例;前侧壁7例。  相似文献   

9.
郭晋祥 《河北医学》1998,4(10):31-32
AMI的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域心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导致Q-T间期延长与预后有关.本文运用Q-TLc是依照心率调正的Q-T间期的计算方法,来探讨与重危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3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AMll54例,选择资料完整,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影响室内及束支传导阻滞药及无电解质紊乱的118例.其中男89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3上1.7岁。AMI部位.前问壁30例.侧壁11例、前壁26例、广泛前壁30例、正后壁7例、下壁14例。按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症…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于1990~1994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8例,用蝮蛇抗栓酶加20%甘露醇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发病8小时内,资料完整,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结合专题组规定诊断标准的AMI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45~78岁。梗塞部位:下壁10例,前壁16例,广泛前壁2例。  相似文献   

11.
覃学美 《广西医学》2003,25(12):2509-25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钾是AMI患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分析 80例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的变化 ,旨在探讨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我院 AMI患者 80例 ,其诊断符合 WHO标准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内。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90岁 (平均 6 8.5岁 )。梗死部位前壁 38例 ,单纯下壁 1 7例 ,下壁 +右室梗死 1 4例 ,下壁 +后壁 9例 ,前壁 +下壁 +右室 2例。采用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并发症多,临床过程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溶栓疗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距发病不同时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1临床资料本组45例均为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入我院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男38例,女7例,年龄40~75岁。梗死发生部位:前壁范围25例,下壁范围8例,复合壁12例,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4组,1组≤2小时10例,2组2~4小时12例,3组(4~6小时)13例,4组6~12小时10例。治疗方法:除常规治疗外,立即给予尿激酶天普生化制药产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150ml,30分钟滴完,…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国产瑞通立(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根据WHO制订标准符合AMI诊断、有溶栓适应证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5岁,平均5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侧壁1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6小时内.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 ,老年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 ,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特点 ,进行合理的护理 ,减少并发症 ,可使其病死率从 4 0 %~ 50 %下降至 10 %~ 2 0 % [1]。我科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4 8例。现结合临床实践 ,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 8例病人 ,男性 4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60~ 84岁 ,平均 66岁。梗塞部位 :下壁 12例、前间壁 10例、广泛前壁 5例、前壁 10例、下壁 后壁 4例、广泛前壁 高侧壁 2例、再发下壁 5例。死亡 6例 ,其中…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率较高,且为猝死(SCD)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AMI后QT离散度(QTd)延长是预测此类高危患者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1]。观察分析我院1997年3月~1999年8月42例AMI患者的ECG资料,以探讨QTd与VA及SCD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58.69±8.66)岁。发病48h经ECG确诊,根据WHO标准为首次Q波型梗死,梗死部位:前间壁14例,前壁9例,下壁7例,后壁5例,下壁并后壁3例,下壁并前壁2例,心内膜下2例。凡存在电解质紊乱,束支传导阻滞,心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银川地区近20年来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发病情况的变化,现将我院内科1966年1月~1985年12月20年中所收住的风心病1,093例进行回顾分析。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1966年1月~1975年12月(以下称前十年和1976年1月~1985年12月(以下称近十年)的住院风心病病例进行分析,并将两个十年的临床资料加以对比。本组均系13岁以上的病例,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心脏听诊等检查所见,结合X光和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高峰与某些疾病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有一定的高峰时间.主要与寒冷季节、情绪波动、劳累等有一定关系.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50例AMI患者的发病从时间上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统计,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250例AMI患者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病例系1985~1995年收入我院的全部AMI患者.其中男性188例,女性62例,年龄均为36~82岁.心肌梗塞部位:下壁81例,前间壁59例,前壁40例,广泛前壁36例,侧壁34例.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0.6%,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占32%。扬兴生等在155例AMI中,早期检出106例,为68.4%。我们对1984年1月~1991年1月收治的57例AMI患者进行常规测定电解质,发现发病3日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钾关系密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性43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2.2岁。既往有高血压者25例,有高血脂者12例,有糖尿病者2例。梗塞部位:前壁15例,广泛性前壁10例,下壁12例,前间壁8例,前壁+高侧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 M I)8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根据WHO制定标准符合AMI诊断、有溶栓适应症者共81例,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46~74岁,平均58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5例,前间壁20例,前侧壁18例,下壁18例。溶栓时机均在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75年3月~1988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97例,确诊前误诊15例,现将本组15例AMI 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9~68岁。下壁5例,前壁3例,前间壁3例,广泛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