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速眠新与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对猕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猕猴 10只 ,动物分成单纯麻醉组 (速眠新组 ,5只 )和复合麻醉组 (速眠新和盐酸氯胺酮组 ,5只 ) ,均采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 速眠新麻醉维持时间仅 0~ 1h ,麻醉效果低于复合麻醉效果。速眠新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复合麻醉使速眠新效果更佳 ,麻醉时间更长、更稳定 (1~ 2h) ,复苏期较快。结论 速眠新和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 ,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 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 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 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动物实验中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针对不同实验动物,选用不同药物,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复合麻醉,综合判断麻醉效果。结果 将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和安定三者以4:2: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对犬、猫和猪,以静肌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辅助麻醉药物,能有效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结论 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复合麻醉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铁生  林李嵩  黄立 《医学综述》2009,15(14):2206-2207
目的观察复合麻醉在犬同种异体颜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氯胺酮诱导麻醉,3%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维持麻醉,术野采用0.5%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比格犬麻醉后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表现。结果复合麻醉用量比推荐剂量少,比格犬在实验中麻醉效果好,诱导期短,氯胺酮的诱导期为(3.7±2.4)min,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后,诱导期为(3.2±2.5)min,麻醉维持时间约100min,苏醒快,平均约10min。结论氯胺酮、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进行犬颜面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麻醉用药剂量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犬180只,动物分成单纯麻醉组(氯胺酮组,60只)和复合麻醉组(氯胺酮与速眠新组,60只;氯胺酮与硫喷妥钠组,60只),采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麻醉。结果氯胺酮麻醉维持时间为0.5-1h,用量较大,麻醉效果低于复合麻醉效果,复合麻醉能相互弥补本身不足,增强麻醉效果,提高肌肉松驰力,麻醉深浅容易控制,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的抑制,麻醉时间更长,更稳定(1-4h),用量小,苏醒快。结论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犬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犬180只。动物分成单纯麻醉组(氯胺酮组,60只)和复合麻醉组(氯胺酮与速眠新组,60只;氯胺酮与硫喷妥钠组,60只),采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麻醉。结果氯胺酮麻醉维持时间为0.5~1h,用量较大,麻醉效果低于复合麻醉效果,复合麻醉能相互弥补本身不足,增强麻醉效果,提高肌肉松驰力,麻醉深浅容易控制,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的抑制,麻醉时间更长,更稳定(1~4h),用量小,苏醒快。结论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犬麻醉剂。  相似文献   

7.
兔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手术全麻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物实验中采用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对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6只,分成A组(48只),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B组(48只),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行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均采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麻醉显效时间、首次用药维持时间、第二次维持时间、总维持时间分别为:A组,(7.2±1.5)min,(38.4±4.9)min,(32.7±5.5)min,(70.5±3.8)min;B组,(3.9±1.3)min,(52.3±6.7)min,(43.2±4.1)min,(95.4±2.3)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咪唑安定基础麻醉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可有效增强复合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P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PD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两组必要时均追加上述氯胺酮与速眠新的混合液。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模型制备结束后,停止输注麻醉维持药物,待恒河猴恢复自主呼吸,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建模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丙泊酚用量、麻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6只恒河猴全部存活超过24 h。实验中16只恒河猴未发生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合并症。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恒河猴均在实验结束停药后30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低于P组(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效果良好,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建模术中丙泊酚、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用量。  相似文献   

9.
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在动物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外科手术实验动物的麻醉一般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从多年的教学应用,我们发现戊巴比妥钠麻醉药存在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2002年选用了一种新型的麻醉剂——速眠新。通过实验应用,麻醉效果尚佳,现将速眠新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速眠新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佟玉章,马文锋,魏春果,滕宝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局部解剖手术学教研室)关键词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动物实验麻醉方法很多,我们应用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做动物实验手术,效果较为理想。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衡孝伶  丁力  李飞 《吉林医学》2012,33(33):7178-7179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琴  吴定于  凌斌  李雪涛  秦琴  兰国碧 《吉林医学》2012,33(25):5388-5390
目的:总结氯胺酮联合乙醇在手术实验犬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60只杂种犬给予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进行股静脉切开插管术,然后联合乙醇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氯胺酮基础麻醉维持时间为(17±3)min,乙醇麻醉效果优235只(90.4%),良24只(9.2%),差0只(0%),麻醉过程中死亡1只(0.4%)。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能够保证股静脉切开插管术的顺利完成,乙醇能够保证手术犬的持续麻醉,氯胺酮联合乙醇进行手术犬麻醉具有安全、省时、易调节等优点,完全可以满足动物外科教学中实验动物犬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地卡因复合氯胺酮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局麻药中加入氯胺酮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ASA分级 ~ 级腹部手术病人 5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n=2 5 )。实验组硬膜外麻醉剂配方为 1.33%利多卡因 + 0 .16 7%地卡因共 30 m l内含氯胺酮 10 0 m g。对照组局麻剂浓度与实验组相同但不含氯胺酮。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效明显快于对照组 ,术中麻醉及抗牵拉反应效果优于对照组 ,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 ,且实验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麻药中加入氯胺酮用于硬膜外麻醉 ,起效快 ,麻醉效果确切 ,有很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国牙科治疗用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口腔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出版平台、维普资讯作为已发表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检索时间:2011年7月18日.收集1990 ~ 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甲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应用于口腔局部麻醉效果比较的中文文献.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13项(2320例).甲哌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比利多卡因组缩短,麻醉持续时间较利多卡因组延长,但两项指标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WMD=-7.60,95% CI:-23.98~8 78,P>0.05; WMD=10.85,95% CI:-8.75~30.46,P>0.05).而两组的完全麻醉率差异有显著性(RR=1.48,95% CI:1.15~1.90,P<0.05),甲哌卡因的完全麻醉率为利多卡因的1.48倍,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结论 甲哌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与利多卡因相似,但完全麻醉率优于利多卡因,作为口腔科的局部麻醉用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氯胺酮与利多卡因合剂(氯利合剂)用于儿童全麻诱导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分成2组,每组20人,A组为氯胺酮麻醉诱导组,B组为氯利合剂麻醉诱导组,观察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插管条件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在诱导过程中,B组的心血管反应轻微,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2组的插管条件可接受率没有差异,但是B组暴露喉镜明显较A组容易(P<0.05),也没有发生呛咳,而A组呛咳发生率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组病人均未发生幻觉、噩梦等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但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氯利合剂用于儿科麻醉诱导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条件良好,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优点,用于儿童的麻醉诱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碱性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麻醉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碱性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明显强于盐酸利多卡因。其表面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4倍,浸润麻醉和椎管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2倍,传导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6倍,此外与盐酸利多卡因相比,还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氯胺酮、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四组麻醉药物在家兔脊柱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剂麻醉家兔,然后行脊柱手术。氨基甲酸乙酯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戊巴比妥钠组:3%戊巴比妥钠30mg/kg。氯胺酮组:1%氯胺酮40mg/kg。氯胺酮+地西泮组+利多卡因组:1%氯胺酮40mg/kg+地西泮2mg/kg,在进入椎管后局部椎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1ml。结果:氯胺酮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安定+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延长(P<0.05)。戊巴比妥钠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和术后瘫痪率增高(P<0.05)。氨基甲酸乙酯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术后死亡率、术后瘫痪率及术后腹部膨胀率均增高(P<0.05)。结论:在家兔脊柱手术中选用氯胺酮(40mg/kg)和地西泮(2mg/kg)缓慢静脉推注,辅以少量2%利多卡因(1ml)局部椎管内滴入的麻醉方法很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