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中医“肾主骨”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治骨与关节退变性和衰老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会导致多种骨病的发生,因而从“肾”论治骨病成为历代医家沿用的治病法则。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是指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转化、矿化以及骨量改变的疾病。由于肾精亏虚是肾性骨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补肾方药对于改善骨代谢异常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骨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骨病症状,但如何鉴别补肾中药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和精简补肾复方,并在肾性骨病的早期积极干预,仍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志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
肾主骨理论的研究进展李志安(1992年级博士研究生250014)关键词肾主骨;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自《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理论后,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而且治疗的病种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肾主骨理论敞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4.
5.
“肾主骨”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肾主骨"理论指导下临床疗效确切的"肾病及骨"和"骨病及肾"病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模式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中医"肾主骨"理论的系统研究,多角度阐明"肾主骨"的内在联系与协调机制,揭示临床疗效产生的内在规律,深化对"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理论的认识,以提高"肾主骨"理论体系的整体认识水平,能够提高"肾主骨"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发展和创新中医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肾主骨""髓生骨"理论出发防治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复习骨质疏松症的古代文献资料,认为肾精不足、骨谴失养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可以从中医"肾主骨"、"髓生骨"理论出发,运用补肾填精法为主的中药抑制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或诱导脂肪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为临床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内经》肾藏精主水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令军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2):86-88
分析五脏藏精与肾藏精和肾与肺对水液代谢作用的不同和联系,认为《内经》提出肾藏精的机理在于:(1)肾所藏先天之精后天水谷精的培育滋养下,产生的功能不仅体现于自体,而且能使自体的生命活力延续给下一代新个体中。(2)肾能纳藏肝心脾肺四脏盈满有余精,而成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8.
9.
朱溪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1):41-43
肾主骨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首载于《内经》,并经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内经》肾藏精主水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2)
分析五脏藏精与肾藏精和肾与肺对水液代谢作用的不同和联系,认为《内经》提出肾藏精的机理在于:①肾所藏先天之精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培育滋养下,产生的功能不仅体现于自体,而且能使自体的生命活力延续给下一代新个体中。②肾能纳藏肝心脾肺四脏盈满有余之精,而成封藏之本。③肾精能在生殖期以男子遗精、射精和女子月经来潮的形式泻于体外,为人类生殖繁育的基础。《内经》提出肾主水的机理是肾的气化作用不仅为水液代谢的动力之一,而且是维持机体水液平衡的最主要功能,也是肺宣发肃降津液、脾转运输布津液的动力之根。 相似文献
11.
“肾”藏象理论及其在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
从中医"肾"的生理功能、肾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肾的易发疾病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肾的藏象理论;通过介绍补肾复方、补肾中药有效组分防治骨质疏松证,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例,进一步阐述补肾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实验依据,以加强对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日久则耗伤人体阴精,"久病必穷肾",且肾又是精气之居所,肾精虚损,"肾藏精"功能失常,无以主津液代谢产生肢体水肿、舌苔厚腻等湿浊内滞之象,无以固摄精微产生蛋白尿、夜尿频多等精不敛固之象,无以化阳助气产生气短乏力、畏寒等阳虚之象,无以充润阴液产生口干、目涩等阴虚之象,故肾不藏精是DKD的核心病机之一。在"肾藏精"理论指导下,补益肾精法为DKD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方法。填补肾精是补益肾精之基石,补气生精是在填补肾精基础上的补充治法,固涩敛精是益精治法之藩篱,通补肾精是益精治法之御守,调摄养精则是益精治法之土壤。补益肾精法环环相扣,内恤外护共达填精、生精、固精、养精之功,肾精之耗损方可恢复。 相似文献
14.
"肾藏精"理论是人体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理论内涵包括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重点分析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藏精起亟理论,以及关于情志病变恐惧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基础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卵巢低反应是辅助生殖技术中至今尚未解决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标准,可能的病因,从“肾藏精,主生殖”角度出发探讨了卵巢低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针灸通过补肾提高卵巢反应性的疗效和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素问·水热穴论》中"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历代医家的认识多有不同。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与临床相关病证的研究,本于《内经》篇目原文,首先论述了"肾为胃之关"的原旨内涵,肾不仅为胃的水液代谢之关,还为胃的水谷精微代谢之关;其次提出了肾与脾胃相关的认识,并从经脉、生理及病理三个方面对肾与脾胃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阐述,以求对此理论进行全面理解;并提出在治疗诸如水肿、消渴、泄泻、便秘等二阴失司所致病证及部分中焦脾胃病时,皆可根据临床辨证从肾论治,以期为临床诸多疾病的论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肝与睡眠的关系、肝失疏泄与失眠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认为肝主疏泄通过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肝失疏泄则气机受阻情志不畅,气血失和则心神不安发为失眠。 相似文献
18.
"肝者,罢极之本"是联系肝两个生理功能的枢纽。肝主藏血是其物质基础,主疏泄是其功能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调控气血的运行,使肝为"罢极之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国传统医学“肾主骨”理论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两个方面在基本理论、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等多角度去探讨相互间之关系,希冀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