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8例隐球菌感染患儿均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其中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皮肤淋巴结感染;前者治疗采用二性霉素B或二性霉素脂质体静注及自身脑脊液(CSF)稀释的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后者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墨汁涂片菌体计数,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8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有效率为87.5%.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未见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明显变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4例出现颅内压增高、视力下降、听力障碍,1例临床治愈患儿的CSF仍有新生隐球菌菌落生长.伊曲康唑治疗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儿童隐球菌感染药物治疗有效.儿童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视力和听力下降等后遗症较为严重;临床治愈患者CSF中仍可能有菌体存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影响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合理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非艾滋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建模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x10)、脑实质受累(x4)、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x7)、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x13)、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涂片阳性率(x12)与预后影响(y)有紧密联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1+exp(-z)],其中,z=0.781x10+2.287x4+0.707x7+1.134x13-1.837x12-4.420.通过Hosmer-Lemeshow等混合检验发现所得模型是合理的,通过样本检测发现平均准确率高达84%.结论 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预后与宿主存在的基础疾病、脑实质有无受累、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图片阳性率、首次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相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罹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者预后较差,目前近期治愈率仅55.9%,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本院传染病科1971~1990年收治的26例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7天~58岁(<2岁2例,均死亡),其中70%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7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例 60岁以上患者 1 0例死亡。 2 5例急性起病者 2 1例死亡 ;45例慢性和亚急性患者 1 1例死亡。 1 9例误诊时间≥ 90天者 1 5例死亡。 1 0例长期使用激素患者 7例死亡。结论 起病急骤 ,年龄偏大 ,误诊时间长 ,有多种慢性基础病 ,长期使用激素及抗生素 ,脑脊液中压力、蛋白过高和糖过低以及细胞数以中性为主的患者 ,病死率高 ,后遗症多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cocusmeningitis)是隐球菌病(cryptoccosis)的一部分。病原菌是新型隐球菌,主要存在于潮湿阴暗的土壤和鸽粪中,故认为鸽子是人类的主要感染源。病菌可随尘埃吸入呼吸道,或经皮肤、粘膜感染而发病。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7.
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陈锐  朱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F0003-F0003
目的:总结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14例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等药物治疗。14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顾菊林  温海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344-1344,1347
隐球菌是一种具荚膜的酵母样真菌 ,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隐脑多见于成年人 ,有关儿童隐脑的相关资料报道甚少 ,我院自 1993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儿童隐脑患者 8例 ,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8岁。被确诊为隐脑时病程 14 d至 1年 ,8例中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 3例 ,上呼吸道感染 3例 ,结核性脑膜炎 2例。发病前有鸽粪接触史 2例。本组仅 1例因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1.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7/ 8) ,呈进行性加剧 ,其中以头痛…  相似文献   

11.
邰建飞 《中外医疗》2016,(34):112-114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_2015年11月该院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儿给予平喘止咳、退热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组应用阿奇霉素。比较①小儿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②发烧、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持续时间;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阿奇霉素组较之红霉素组小儿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更高,其中,阿奇霉素组为94%,红霉素组为80%,P﹤0.05;②阿奇霉素组较之红霉素组发烧、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持续时间(3.11±0.42﹚、(5.51±1.61﹚、(4.67±0.82﹚、(7.23±1.66﹚d更短,P﹤0.05。③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和8%,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用药效果确切,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退,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 40例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手术切除程度、放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年生存率全切除组 35 .7%高于次全切除组 12 .5 %与部分切除组 0 .0 %,放疗组 38.5 %高于未放疗组 7.1%(P <0 .0 5 ) ;后颅窝 +脊髓放疗的五年生存率 41.2 %与全脑+脊髓放疗的 5年生存率 5 0 .0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手术加术后放疗是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有效措施 ,手术全切除与后颅窝 +脊髓放疗可明显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李志娟  包瑛  黄惠梅  唐筠  张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34-4137
目的 探讨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病水平蛋白尿并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患儿(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选择同期80例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总结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肾脏病理检查特点,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肾脏病理光镜检查显示均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例(42.9%)有新月体形成,但比例均<10.0%;电镜检查显示上皮下“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1例电子致密物沉积较多。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仅9例(42.9%)有C3沉积(≥++)而无IgG沉积,2例伴明显的IgG沉积(≥++)。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清蛋白水平、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率低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除了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6例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补体恢复时间长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结论  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AKI发生率更高,近期预后良好,仅少数遗留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并结核感染儿童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厚兰 《医学综述》2014,(9):1666-166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合并结核感染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地纳德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沙丁胺醇,病情较重时给予甲泼尼龙或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沙丁胺醇平均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急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次数稍多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呼气流量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结核感染提高了吸入类激素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哮喘患儿人工结核感染可能为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鼠药中毒近些年来时有发生,往往病情危急,治疗棘手,一旦延误治疗会危及生命,留下难以逆转的后遗症。2003年至2007年我们应用腹膜透析为主的技术,治疗12例急性鼠药中毒患儿获得成功。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足月儿与近足月儿(34W≤胎龄〈37W)近期预后情况。方法: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院出生足月儿5042例和近足月儿215例,从中随机抽取足月儿180例和近足月儿130例,收集包括母亲的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重量和Apgar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足月儿和近足月儿的临床近期预后(体温不稳定、呼吸困难、黄疸、低血糖及住院天数)有无差异。结果:足月儿与近足月儿体温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5.6%与29.2%),呼吸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9%与47.7%),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5.6%与58.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与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近足月儿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 d与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足月儿比较,近足月儿临床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住院时间长,近期预后差,因此临床应对近足月儿的护理和治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亚急性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5.0×109/L,淋巴细胞计数均≤1.0×109/L;2例患者脑脊液中总细胞数>1 000×106/L,5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例蛋白质含量增高,氯化物均正常,2例患者葡萄糖<2.5 mmol/L;脑脊液涂片均可见大量隐球菌。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后转院继续治疗,2例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涂片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意义不大,采用抗真菌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应提高医院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做好AIDS宣传教育工作,为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80~2005年收住并有随访结果的CITP 115例的诊断、治疗及2~25年随访资料。结果115例中自发缓解17例,药物治疗有效72例,脾切除有效13例,难治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3例。死亡5例,3例为颅内出血,1例为脾切除后仍出血,1例为激素治疗中患爆发性水痘。结论儿童CITP经过多年甚至10余年后仍有可能恢复。诊断应根据外周血检查是否典型和病情进展,有选择地做骨髓细胞学检查。CITP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影响意外跌落伤住院儿童转归的有关因素,提高患儿的住院治疗质量,促进医院建立有效的院内医疗系统,利用多项有序分类反应变量的逐步Logistic回归对3035例0~14岁意外跌落伤住院患儿的转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转归的因素有住院时间、确诊时间、院前时间、病情程度、受伤部位、并发症、生活环境、手术及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表明医院要正确处理缩短住院时间与提高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缩短院前时间、及时确诊、降低并发症、控制病情、降低住院费用、尽量减少术前住院天数,强化和贯彻整体医疗观念等综合措施即可有效地提高意外跌落伤住院儿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