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暑厥一得     
治暑厥一得广西省桂林市中医院(541002)陈桂富关键词暑厥盛夏,随师汤年光外治一老妇人。抵寓,见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语塞,四肢厥冷,牙关紧闭,无汗,静卧如尸,脉微欲绝。究其故,其儿云:“母本年迈体虚,素有‘哮喘’及‘高血压’宿疾。今步外稍久,午后...  相似文献   

2.
暑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治疗相关性探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论述暑邪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以充实中医六淫致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暑厥是新感暑淫所致的温病。笔者曾治疗暑厥1例,现报告如下:陈某,男,27岁,军人。于1989年7月24日午后因暑热而下河游泳,既而回家电扇尽吹,当夜发热,体温高达40℃。次日黎明到我院急诊室输液观察,其间有头痛、暑寒、恶心呕吐之症。病势观察延至26日,  相似文献   

4.
针刺急救暑痉症和暑厥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暑可分为轻症、重症和危症三种。根据病情,又有中暑轻症、暑血症、暑痉症和署厥症四种,后两种为危症。现就暑痉症及暑厥症的针刺急救方法介绍如下:1 暑痉症1.1 主证  相似文献   

5.
痛厥辨治2则     
痛厥辨治2则王心好(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476400)关键词病厥,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1肝气郁结型张某某,女,36岁,农民,1987年8月6日初诊。主诉:少腹部疼痛1年余。饮食、两便如常,经内科、妇科及B超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发作时自购止痛药服...  相似文献   

6.
针刺放血急救2则江正钦(江西中医学院成教部330006)关键词暑厥气厥,针灸治疗例1.严某某,女,18岁,农民。1978年8月12日,时值盛夏,气候醋热,农时间在田间劳作,烈日暴晒,感头昏、头痛、胸闷、身热,淬然昏倒于田间,不省人事。立即移至阴凉处,...  相似文献   

7.
中暑外治3法     
笔者在临床中。以外治方法《刺血疗法、穴位按摩疗法、擦药疗法》治疗中暑数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0.5~1ml,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min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5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  相似文献   

8.
中暑是炎夏酷暑或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热病。中医辨证可分为三个基本证型:暑热侵袭型、气阴两伤型、热盛动风型。1 临床特点1.1 暑热侵袭型 病人大热、大汗、大渴、烦燥、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脉洪大。1.2 气阴两伤型 病人表现冷汗不止,身凉肢软,短气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1.3 热盛动风型  相似文献   

9.
周璇,为30~40年代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素有“金嗓子”之称,1957年9月,周璇因中暑高热,导致中暑性脑病,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10.
急黄辨治     
  相似文献   

11.
维厥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肾结核辨治     
肾结核为泌尿系常见结核,多由原发病灶如肺结核、骨结核、肠结核杆菌通过血液与淋巴转移肾脏所致,好发于青壮年。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的发生,虽外因在于瘵虫传染,  相似文献   

13.
阴黄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时雄 《光明中医》2002,17(2):19-20
黄疸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临证时又常将其分为阳黄、阴黄。按中医理论 ,阳证属实属热 ,阴证属虚属寒。因此 ,阴黄当属虚寒证范畴。虽然历来对阴黄认识颇不一致。但终究不能游离于阴黄属虚寒证这一概念之外。兹仅就笔者对阴黄的认识略陈管见。1 阴黄的病因病机黄疸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外因多由感受外邪 ,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有关。两者互相关联。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因此阴黄的发病与湿邪有密切的联系。1 1 感受外邪 :外感湿浊疫毒之邪 ,从表入里 ,郁而不…  相似文献   

14.
吴宗艺  张慧  陈新枝 《光明中医》2008,23(10):1455-1456
中暑(Heat illness)与暑温之“暑必挟湿”的发病机理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探讨这两者的病因病机,认为中暑属于暑温的范畴,暑必挟湿,暑温挟湿与暑湿病有着根本的区别,对临床治疗中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炎夏季节,常易中暑。按摩治疗,可泻热开窍,疏经活络,平衡阴阳,为及时解除中暑病害,特介绍按摩治法,疗效神速,简便易学,有意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般汗证,始为小疾。患之既久或大汗淋漓,消耗元气与津液,并因汗为心液,久汗大汗致心脏衰弱,更有汗脱一证有亡阴亡阳之危,因而久汗大汗不可小视,笔者临证遇其怪顽汗证,不圊于止汗,而从本论治,收效显著。今拾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经行泄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行泄泻,临床并不少见,不经施治,往往迁延难愈。余从事中医妇科数十载,颇得浅见,今举其一隅,敬请同道指正。脾虚寒湿型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经期血盈于冲任,素体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聚浊下,遂致经前、经期泄泻三五日,食少纳呆,肢体倦怠,同时带下白浊,月经量少色暗,或量多色淡,舌胖苔白滑,脉濡,证属脾虚多湿。腹痛则泻,泻后痛减,为脾虚食滞;泻后痛甚,为脾虚有寒。治以参苓白术散、运脾饮加减,健脾化湿;偏属脾虚有寒,治用理中汤加减,温中散寒,若兼淤血腹痛,治以温中汤加减,温经散寒;化淤止泻。如李某,31岁。已婚。1989年6月9日初诊。产后体弱,每于经期泄泻3~5天,少食呕恶,腹痛肛坠,曾服参苓白术丸数日少效,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带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与中医"骨痿"相似,<索问·痿论>指出:"肾气热,则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现对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