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肠及其系膜神经的走行、分布及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在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与测量:于手术显微镜下,自系膜及直肠壁游离神经,剥离神经外膜,分离神经束并追踪各分支;采用防腐固定的直肠及其系膜标本进行Sihler神经染色并观察.结果:直肠及其系膜神经分为3丛,其主干分别伴直肠上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支、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走行.神经分布相互重叠.Sihler染色结果支持相关神经的形态学特征.结论:直肠及其系膜神经伴相邻血管走行,神经分布密集,重叠分布区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根走行定位,以及三维重建。方法:新鲜胚胎标本的三叉神经节及分支(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胎儿,胎龄为5~8个月),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经H-E染色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等技术,对三叉神经的形态结构进行可视化三维重建。结果:通过本实验实现了人胚胎三叉神经的三维重建,应用可视化三维重建可观察三叉神经根、节及其分支的分布,以及三叉神经运动纤维位置、立体行征。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实现了三叉神经的内部可视化三维重建,反映了三叉神经节、分支的位置、分布及内部结构三维可视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4例经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部剖观测了肩胛上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及分布,拟定了穿刺点及其体表定位方法,并进行募拟穿刺。结果:肩胛上神经起于臂上干,斜向后外下径斜方肌深面及肩胛切迹至网上窝。起干臂丛上干处的外径为1.86±0.25mm,干长为43.0±6.0mm。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冈下肌支及较为细小的肩关节支。冈上肌支外径为0.08±0.12mm,干长为26.6±3.9mm;冈下肌支的外径为1.07±0.13mm,干长为41.5±5.7mm。结论:根据肩胛上神经恒定的走行和分支分布,对其定位阻滞可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的距离和冈上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均为4.0~4.5cm,冈下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为4.0cm。②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的距离为5.  相似文献   

5.
外周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神经阻滞要求定位准确、快速。很多初学者在实际操作时,对所要阻滞的神经走行、分布及其所支配器官的情况认识不清,临床操作时不知进针的位置、方向及深度,从而导致速度慢、成功率低。绘图法是简单有效的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神经阻滞的方法。我科通过摸索和实践,自2008年以来,行神经阻滞6000余例,利用绘图法引导70余名实习同学和50余名进修医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走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5个(30侧)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颅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中线侧暴露翼腭窝,在手术显微镜(×10)下解剖并观测。结果:(1)上颌神经出圆孔后立即分为两支,一支在上颌窦上壁与后壁交界的中点处进入眶下管,另一支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交界处下行,两者走行方向垂直;(2)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盘曲走行,其分支位于与上颌窦后壁平行的平面内;在翼腭窝外侧部,动脉位于上颌神经主干的下方,在翼腭窝上部,动脉位于翼腭神经节的前方,在翼腭窝内侧部,动脉恒定地位于腭降神经的外侧。结论:(1)翼腭窝内神经的定位及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为该部位的手术操作提供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2)在三叉神经切断术中应分别切断结扎上颌神经的眶下分支及腭降神经。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观察到腋动脉分支和正中神经的位置均出现走行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以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我们仔细解剖了腋腔内的结构,观察其内血管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并测量了有关数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由于下颌神经管走行于下颌骨体内,有时可损伤下齿槽神经,因而制约了牙种植术的应用。 因此,牙种植术的应用需详细了解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及管内的解剖结构。 方法:共纳入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与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纳入对象均牙列完整,后牙无缺失,牙槽骨无吸收。测量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下颌管走行及其管腔各径长度,包括下颌管横径与纵径,下颌管至上下内外缘距离。观察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管内下颌神经管内神经、血管位置关系。 结果与结论: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P < 0.01);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P < 0.01)。表明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偏下颌骨下缘。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体部的部分横径小于纵径(P < 0.05),亦即下颌管截面形态为上下径略长的椭圆形。神经管横纵径于前后牙位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还发现在暴露的下颌管腔中下牙槽神经及伴随血管有一层被膜包绕成神经血管束,血管位于神经上方,而且位置恒定,并发出小分支包绕神经。结果提示,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在下颌管内走行中血管位于神经之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异感定位或神经刺激定位对肌间沟臂丛一点阻滞效的起效时间、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方法以神经刺激定位法(PNS)或诱发异感法(PAR)定位臂丛神经主支,注入1.5%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20ml,观察和记录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可行手术时间及总的麻醉时间。结果PNS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PAR组、PNS组的完全阻滞发生率较PAR组高(P〈0.05)。结论PNS较PAR成功率更高,阻滞出现更快,麻醉效果好,技术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咽丛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4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咽丛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支数及类型,测量咽丛神经的分支在咽后壁舌骨大角水平至舌大角的平均距离。结果:咽丛神经的位置较为恒定,分支相对规则,两侧基本对称。咽上缩肌大部分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咽下缩肌大部分由迷走神经分支支配。结论:在一侧舌骨大角后内侧咽缩肌的后表面6.5mm左右,可找到咽丛神经支配咽下缩肌的主支,将其阻滞或切断,达到解除咽下缩肌痉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