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从感染性和变态反应性两方面进行探讨。水通道蛋白在一些液体平衡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也渐被证明。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从水转运紊乱性疾病的全新角度,对水通道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时的表达、可能作用机制、调控物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咽鼓管粘膜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生物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了正常咽鼓管粘膜的细胞分布和粘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特点,并与分泌性中耳炎时上述结构的变化做了对比.同时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更进一步探讨了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认为表面活性物质、粘液素、水通道蛋白、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等细胞分子对其病理生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就咽鼓管粘膜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生物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了正常咽鼓管粘膜的细胞分布和粘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特点,并与分泌性中耳炎时上述结构的变化做了对比。同时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更进一步探讨了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认为表面活性物质、粘液素、水通道蛋白、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等细胞分子对其病理生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耳腔和咽鼓管的上皮及呼吸道上皮在发生学上是同源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中耳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耳和呼吸系统的AQPS的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调节相关性细胞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免疫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学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免疫调节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分泌性中耳炎病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与水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在体内液体转运和分泌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水通道蛋白5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呼吸系统中,参与水转运和腺体分泌,与气道炎性/免疫性反应和黏液的过度分泌有关,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水通道蛋白5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近况,以期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耳腔和咽鼓管的上皮及呼吸道上皮在发生学上是同源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中耳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耳和呼吸系统的AQPS的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常合并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皮质类固醇激素、变应原脱敏治疗等可能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小鼠制成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了解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黏膜的增生及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实验组16耳中12耳鼓膜呈淡黄色,中耳腔有少量的浆液性渗出液,鼓室黏膜明显增厚且以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而两对照组鼓室无积液,黏膜无明显破坏。结论 Ⅰ型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本文分别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同时关注儿童和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各自的发病特点,以期对指导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组(6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给药后各组大鼠中耳积液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黏蛋白MUC5B、MUC5A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AQP1、AQP4及MUC5B、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Q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QP4、MUC5B、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BPI治疗后,AQP1的表达升高,而AQP4、MUC5B、MUC5AC的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AQP1、AQP4及MUC5B、MUC5AC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BPI通过提高AQP1,抑制AQP4及MUC5B、MUC5AC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分泌;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可能有效预防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特别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发生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肿瘤侵犯所致的中耳负压的增高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中耳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腔黏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病理变化,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学者们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17.
腺样体是如何与中耳炎发病相关联,尤其在复发性中耳炎、顽固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及如何处理腺样体从而达到治疗中耳炎的目的,近十年来再次吸引了小儿耳鼻喉医师们的目光.本文就腺样体的微生物学、腺样体的耐药菌、腺样体切除与中耳炎、疫苗等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20.
鼓膜打孔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我科近年来应用腺样体切割吸引器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腺样体,配合CO_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