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CT表现误诊分析。结果病灶平扫表现为较正常肝组织为低的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中心液化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低密度灶内及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班状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缺乏典型表现的特征性,误诊为周围浸润生长的假象。结论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准确部位,根据其特征及非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的表现特征。结果 CT平扫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形态呈片状或类圆形、边界多不清楚的低密度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动脉期:25例患者病灶周围呈楔形或片状的肝段短暂强化,发生率为54.35%;(2)门静脉期:16例出现晕征,发生率为34.78%,20例出现蜂窝征及细网格征,发生率为43.48%,10例出现周边多囊征,发生率为21.74%;(3)延迟期:30例病灶范围比平扫时缩小,表现为持续强化征,发生率为65.22%。结论与常规CT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判断不典型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有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过临床观察及手术证实的肝脓肿CT表现。结果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大部分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呈大小不一的蜂窝、蜂房样改变、房隔样强化的特点。结论强调增强扫描不典型肝脓肿出现蜂窝、蜂房、蜘蛛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7例肝脓肿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和肝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再延时7rain扫描。结果7例共10个肝脓肿,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6个典型脓肿中4个见“双环征”;1个脓肿三期增强始终无强化表现,只是平衡期边缘变清;1个边缘强化呈“肿块缩小征”。4个不典型脓肿中3个呈现“花瓣”征及“肿块缩小征”;1个呈现“簇状征”及“持续强化征”,同时边界变清楚、锐利。10个脓肿中4个脓肿周围肝实质动脉期见一过性肝段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特别是不典型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增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45-1046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对63例肝血管瘤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环状强化,静脉期强化区扩大或呈等、高密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填充呈等密度改变。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特征及其病理基础,并与肝癌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特征。结果:28例病变CT平扫均为模糊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见分隔样强化(蜘蛛征),边缘亦有强化,平衡期,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密度相近,病灶趋于缩小,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特征具有特异性,可与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对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经证实的30例肝脓肿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肝脓肿多形态,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脓肿液化区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组簇状征13例,周围环征25例,小气泡或气―液平面征4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肝脓肿的主要检查方法。上述"三征"中的任何"一征"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卢先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79-2481
目的通过对45例肝血管瘤的CT影像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血管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呈圆形结节状或椭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楚,极少数巨大血管瘤病灶边缘可欠清晰,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性环状强化或结节样明显强化,较小的血管瘤可形成高密度结节状充填;静脉期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央延伸;延迟期病灶呈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等密度充填影,巨大血管瘤中央可见点片状或裂隙状不充填影。结论肝血管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场MR多期增强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肝脓肿的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脓肿在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中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17例动脉期肝脓肿周围可见片状一过性强化,静脉期13例表现"靶环征",8例出现"蜂窝征",延迟期均可见病灶范围缩小。另4例为不典型肝脓肿。结论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性高,特别对不典型肝脓肿是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朱海根  罗勇 《江西医药》2013,48(2):157-158
目的观察肝脓肿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脓肿的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33例共42个病灶治疗前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见32例均表现肝内低密度灶,其中病灶内含气2例;病灶CT动态强化表现:蜂窝状强化18例,簇状灶6个;单、双环或三环靶征14例,病灶周围一过性强化19例。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CT增强扫描征象对肝脓肿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脓肿动态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动态增强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其中24例行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为:(1)早期(30s)表现为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肿周围肝组织呈一过性明显强化;(2)晚期(60~90s)增强形式依脓肿结构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脓肿壁环状强化,或脓肿壁呈不规则性强化;(3)延时期脓肿增强有所消退,脓肿周围呈低密度环,部分可强化为等密度,或脓肿内部强化,病变范围缩小,液化坏死区更明显。结论常规进行增强CT扫描是肝脓肿诊断的重要手段,动态增强CT及延时扫描有助于对不典型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13.
俞腾先  郭宏伟  刘杰 《重庆医药》2009,38(13):1635-163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8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38例49个病灶在平扫时均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46个病灶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并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在肝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结核的CT资料。结果10例肝结核中,局限型肝结核6例,共12个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10个病灶为边缘环形强化,2个病灶为分隔强化;粟粒型肝结核4例,表现为肝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或肝肿大伴有多发性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本组6个病灶内或边缘见不同形状钙化。结论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扫描是诊断肝结核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之一,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张翔  白人驹  孙浩然 《天津医药》2003,31(7):422-424
目的探讨不典型脂肪肝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提出脂肪肝新的影像学分类.方法分析24例CT平扫上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忠者资料,其中"肝岛"组12例22个灶,局灶性脂肪肝组6例,不均匀脂肪肝组6例.结果3种类型的不典型脂肪肝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且边缘常不清楚;在平扫和动态增强CT 3期扫描中,24例不典型脂肪肝中的脂肪变性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均为相对低密度区,且两者的平均密度差值在3组病例的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据不典型脂肪肝的CT表现,包括好发部位、形态边缘及密度、增强表现等特征通常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总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方法采用PHILIPHS64层螺旋CT,对已行X线平片检查,发现肺内有孤立类圆形高密度影的17例患者进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的影像资料进行评价分析,总结肺硬化性血管瘤特征性CT表现。结果 17例均为单发病灶,在肺的中外带。形状呈类圆形,无明显分叶,边缘光滑。CT平扫病灶为均匀高密度,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及空泡征象,多期增强扫描病灶呈逐渐强化且强化明显,薄层重建瘤体呈高密度与低密度混杂影像。其中边缘钙化5例,空气半月征7例,贴边血管征8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肺内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诊断FNH的准确性。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均进行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11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9个,等密度者2个,其中8个病灶中央有条状、裂隙状以及放射状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且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7个病灶为略高密度,4个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而中心瘢痕者6例有延迟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FNH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