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拙文原提到《医方集解》凡例将“成无己”误作“陈无择”,乃“汪昂的记误”。经有关学者查阅《集解》多种版本、汪氏自序和康熙壬戌刊本残卷“凡例”皆为“成无己”,可见上述“记误”,乃后来若干版本  相似文献   

2.
清·汪昂《医方集解》一书“凡例”第1条有这样一段话:“……及宋·陈无择始将仲景之书,先释病情,次明药性,使观者知其绪端,渐得领会,其嘉惠后人之心,可谓切至,而世犹以循文训释讥之……”。同  相似文献   

3.
方剂配伍 ,由来已久 ,但能以处方学原理来阐发前人方剂者 ,实自成无己释仲景方为始。成无己 ,宋·聊摄 (山东阳谷县 )人 ,后划入于金 ,故又称为金人。“所难者惟创始耳” ,作为第一个释方医家 ,其释方的特点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1 释方不离气味理论“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四卷 ,前三卷俱言症 ,惟第四卷为药方论 ,凡分析桂枝汤等二十方 ,悉本《素问》四气五味论以言药之性 ,君臣佐使以论方之制”(《中医各家学说》) ,即便成氏在《注解伤寒论》中 ,注其 112方 ,更是无不引据《素问》“阴阳气味之说以畅发”(同上 )如释桂枝汤方云 :“《内经》…  相似文献   

4.
和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认为“论病之情 ,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 ,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因其简明扼要 ,故仍被当今所认可沿用。对于和法 ,明代徐思鹤提到“调”、“和”、“解”治法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专列“和解”类 ,其实和法的始作俑者应是宋代的成无己。他在《注解伤寒论》中说 :伤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汗之不宜 ,吐下不合 ,当“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自此成为和解之定法。诚然 ,和解少阳 ,使邪从半表半里而出 ,是和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临证…  相似文献   

5.
著名新安医家汪昂,毕生潜心医学,著成《医方集解》。该书选方广泛,博采众长,书写新意,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成无己对方剂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无己的贡献具有开创性,首注《伤寒论》,明和解法之旨;“方制之法”,开创方论之先河;主张以“经”释“论”,独具特色,颇多发挥。  相似文献   

7.
方论,是指研究方剂的配伍理论和配伍方法,包括方名解释,源流关系,运用宜忌,以及方剂之间比较等论著。宋以前方书,仅记载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等,方论自金·成无己开始。清·柯琴著《制方大法》、《伤寒附翼》,对仲景制方原理,有重要发挥。至于吴昆的《医方考》、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张秉成的《成方便读》,均是方论的代表之作。解放后,各地中医院校为了教学需要,编写了多种方剂书籍,对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方论著作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因司天方》是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将同乡名医姜体乾所藏之宋版陈无择《三因方》加以书论而成。从缪问的注解出发,通过撄城自守与围魏救赵两则典故,联想分析治病过程中的组方、用药,解析《三因司天方》中治病思想与治军思想的相通之处有助于理解中医五运六气学说。  相似文献   

9.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版本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张仲景著作、名称和流传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注释家的移整考订及《伤寒论》作伪之书作了概述。对明·赵开美宋刻《伤寒论》和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作了深入探索,从历代文献记录之《伤寒论》113方与赵刻本之112方分析;从《本草纲目》所引张仲景古本《伤寒论》,及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之释音加以研究;从《伤寒论》条文后之原文注释,及《太平圣惠方》所引桂枝汤加以印证等多方面分析,说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更忠于“林校”小字本《伤寒论》。故笔者认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要优于赵刻宋本《伤寒论》,是目前存世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1.
<正> 《伤寒论》第29条:“……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成无己谓:“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赵嗣真谓:“脚挛急,乃血为汗夺,筋无以润养也。”陈修园曰:“热盛  相似文献   

12.
汪昂在《医方集解·序》中说:"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解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笔者试从方药配伍角度对《伤寒论》相反用药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汪昂《医方集解》开创的方剂综合分类法被现代《方剂学》承袭,其分类中的“和解之剂”是和法的代表方剂.汪昂对和法的认识承袭于成无已,又有三点显著的进步,其突出强调了和法的重要性,拓展了和法的功效和选方范围.从其所列和解剂来看,和法有和解半表半里、升降阴阳、太少两解、调和气血、调和六气等作用,可用于腹痛、胸痹、失眠、疟疾、痢疾、痛泻、霍乱、中毒等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医方集解》方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慧  年莉 《山西中医》2009,25(3):31-32
对汪昂《医方集解》方剂来源及选方特点进行考证、分析,发现《医方集解》所收录的方剂,大多集中在宋至明清时期,揭示该书是自宋代以来对优秀方剂的又一次系统筛选,以期更好地掌握其历史地位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普济消毒饮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站成 《光明中医》2008,23(5):676-676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此方是李杲(东垣)为大头天行专方,原方共有陈皮、黄芩、黄连、甘草、元参、马勃、牛蒡子、连翘等共十五昧药。明朝傅红宇在《审视瑶函》一书中用于治火眼大头证,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收载,药味只有薄菏人参之差异。总之,历代对该方应用,大都为大头瘟证所立。汪昂对方中药用给予明确阐释:“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气,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出于《伤寒论》。成无己称其是辛温发汗剂。刘鹤一说:“桂枝汤乃仲景书中第一方。……此方之用药为: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前可后,可虚可实。药仅数味,寓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一方(牛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方》,但方中有生姜而无茯苓,用治大病后胆寒不眠之症。然后世方书记载,多与此见解相反,如汪昂《医方集解》有云:“胆为清静之腑,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正欲其温而不热,守其清静之故”。说明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以胆欲不寒不燥,  相似文献   

18.
凡例     
凡例是说明本书内容或编撰体例的文字。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例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阳明篇215条曰:“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仲景通过谵语与郑声辨虚实,以测阳明病之预后。然历代医家对“郑声”的注释各有其说,不甚一致,今试辨析于下。金·成无己注曰:“伤寒郑声,为邪音也。”又曰:“郑声为不正之音也。伤寒郑声者,则其声如郑卫之音转不正也。”(《伤寒明理论》)元·李东垣释为;“郑声者,声战无力,不相  相似文献   

20.
《注解伤寒论》的作者署名,《中国医学大辞典》(1926年谢观编著)刊印为“成无己”。后来各地出版的《注解伤寒论》及医史等书均刊印为“成无己”。但是,明赵开美校刻的《注解伤寒论》原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2月第1版影印本)内文各卷头均署名:“宋聊摄人成无已注解”。1955年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伤寒明理论》亦署名:“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