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商丘市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方法整理分析2005-2009年商丘市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结果商丘市急性丙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6.64/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趋势。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诊断率逐步提高,报告丙肝医疗机构数量逐年增加。结论目前,商丘市丙型肝炎发病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应注重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冈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3年间86 36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5-2013年黄冈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42.5/10万,以乙肝报告病例最多,占92.07%,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丙肝和戊肝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甲肝=27.44,P=0.00;χ~2乙肝=280.2,P=0.00;χ~2戊肝=36.81,P=0.00);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3年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乙肝病例中以农民为主,而且农民乙肝发病数除了2009和2010年之外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乙肝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好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2014-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为丙型肝炎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河北区丙肝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病例中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占比例从2014年30.77%上升至2018年的45.66%;各街道均有发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建昌道街、铁东路街、王串场街;丙肝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比例最高的为离退人员。结论2014-2018年河北区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肝炎健康宣传活动的力度,辖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应提高丙肝的检测和诊疗的能力,严格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监测,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丙肝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7年兰州市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上报的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发病和死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以乙型肝炎(70.64%)和丙型肝炎(25.15%)为主,甲肝和乙肝的发病呈下降趋势;戊肝和丙肝以14.91%和6.72%的速度上升。2004—201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74人,乙肝所占比例最大为64.86%,其次为丙肝32.43%;病毒性肝炎总体死亡率和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对戊肝引起高度重视,乙肝和丙肝是今后我市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顺义区1998-2008年间2 61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8-2008年间累计报告2 615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37.3%。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36/10万,病死率为0.9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发病趋势呈逐年下降。发病率最高峰在1999年,为127.92/10万,以后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无论发病率还是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型肝炎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份。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仁和镇、其次是南彩。乙肝、丙肝及肝炎总发病率城市地区高于其他乡镇地区。2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工人。甲肝以学生为主,乙肝学生发病减少,而农民、工人、干部的比重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人群中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庆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4~2010年间226 936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13.24/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97.98/10万),戊肝年均发病率最低(0.56/10万).从病原学分型看,乙肝构成比最高(86.52%),戊肝最低(0.49%);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肝、戊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发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5 628.11,P<0.000 1);各职业均有发病,以农民(43.15%)和学生(12.79%)为主;发病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65.60%);40个区县中,有17个区县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结论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现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成绩显著;但发病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特征,为该地区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周口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周口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 4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45/10万。其中甲肝8例,占0.15%,乙肝3 698例,占70.49%,丙肝1 504例,占27.73%,戊肝216例,占3.98%。不同年份乙肝、丙肝报告发病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不同年份甲肝、戊肝报告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月均有乙肝和丙肝的病例报告。乙肝1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423 例,占发病总数的11.44%。丙肝6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168例,占发病总数的11.17%。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年龄最小病例为0.5岁,年龄最高97岁。乙肝和丙肝病例均以30~44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45~59岁。乙肝和丙肝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乙肝、丙肝病例主要以农民为主,分别为52.46%、35.90%,其次是居家或待业者,分别为21.31%、17.82%。各县市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生,其中乙肝病例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郸城县(15.55%)、扶沟县(13.06%)、沈丘县(12.36%);丙肝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的是沈丘县(14.10%)、项城市(12.77%)、郸城县(12.43%)。结论 2019—2021年周口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是主要发病类型,病例主要以男性、中青年、农民为主,防控措施的制定应结合以上特征进行制定,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2424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34.80/10万。分型诊断显示发病率,乙肝丙肝戊肝甲肝。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男性大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0岁,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结论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应提高肝炎的分型率,进一步推广使用甲肝、乙肝疫苗,加强针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世平  张仁俊  吉光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097-3098,3111
目的探讨遵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2003软件对遵义市2001-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2 7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3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5~44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6.39%,其次是家务、待业和学生。结论遵义市无丁肝报告,丙肝呈上升趋势,通过以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甲肝、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乙肝、丙肝是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锡市锡山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锡山区1999-2010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锡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 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19/10万。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工人位居第二。分型监测显示乙肝所占比重居首位,甲肝和未分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丙肝和戊肝比重上升。结论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当前控制乙肝及丙肝是降低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