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SCA)及冠脉支架(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  相似文献   

2.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童辉  肖竣  佘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30-103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2例经股动脉介入检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5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27例作为试验组;另117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刻压迫止血的61例患者作为治疗即刻组,术后2h压迫止血的56例患者作为治疗2h组。比较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检查术后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2h压迫止血组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即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在介入治疗术后2h应用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制股动脉压迫止血固定器(专利号:03259580.9简称固定器)[1],该固定器持续固定砂袋不滑脱,保证砂袋持续压迫穿刺处,避免出血、血肿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等多种功能,在我科临床应用多年,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支架术已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但穿刺点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防止穿刺点出血,在术后需用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长达6h之久,术侧肢体12h不能弯曲。因此,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砂袋移位,鉴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穿刺点压迫制动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支架术已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但穿刺点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1] 。为了防止穿刺点出血 ,在术后需用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长达 6h之久 ,术侧肢体 12h不能弯曲。因此 ,患者心理压力大 ,担心砂袋移位 ,鉴此 ,我科自行设计一种穿刺点压迫制动带 ,现介绍如下。  材料  (1)材料。选择全棉白布宽 90cm ,长 12 0cm即可。 (2 )部件。由腰带、腹股沟带、砂袋、膝关节夹板四个部件组成。构造 用白棉布裁成 2根 10 5cm× 8cm的双层布带。四边缝合 ,将其中一根…  相似文献   

6.
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处理方法。发现穿刺部位有血管杂音(适度加压可使杂音消失)、搏动性包块者,可初步确立诊断。常用徒手压迫并加压包扎法简便,但病人痛苦大;假腔内注射凝血酶作用迅速、可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可保障安全,最小用量仅20U。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癌症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1]。肝癌的介入治疗是通过股动脉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联合栓塞,其疗效肯定。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02例,分析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穿刺部  相似文献   

8.
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按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两组,止血器组50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手工组50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并观察两组舒适度、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止血器组下地活动及止血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手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适情况明显优于手工组(P<0.05,P<0.001),不良反应少于手工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价格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易胃管固定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推广前景。方法选取98例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根据留置胃管的时间先后,依次排序,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常规置入胃管,研究组采用简易胃管固定器固定胃管,对照组常规用胶布固定。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使用简易胃管固定器的研究组在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简易胃管固定器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可以对在医院、社区及家庭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颅内血管畸形的患者,经右侧股动脉行颅内动脉支架置放术,术后发生右侧股动脉穿刺点破裂大出血,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入我科,经过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介入术后出血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术护理常规要求术后24h内每30-60min巡视患者穿刺处1次,揭开患者盖被及衣物,充分暴露穿刺处周围进行观察。但临床上有观察不及时的现象,经常有穿刺处出血发生。由于动脉压力高,一旦出血速度快、量大,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我们研制了术后出血报警器,应用于112例心脏介入术后,协助观察出血情况,结果安全、可靠、及时。  相似文献   

12.
苏中英  陈梅 《全科护理》2021,19(26):3666-3669
目的:观察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止血法,即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压式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病人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止血法较传统压迫止血法能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行血管性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患肢制动时间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器止血成功率为97.5%(4/160),患肢制动时间为6~10 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穿刺点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及时科学护理可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  相似文献   

15.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常规选择经股动脉穿刺。股动脉径路有许多优点,如股动脉内径大,可以容纳较大腔径的导管,导管容易到位,并能提供较强的支撑力,因此复杂病变常需要使用股动脉径路。但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以避免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舒适度,甚至可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压疮、尿潴留、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所导致的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除了规范临床操作外,术后的早期干预护理和观察尤为重要,但目前对此缺乏系统的研究及分析〔1〕。本文就股动脉径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冷敏  王忠心 《护理研究》2008,22(10):2689-2690
[目的]探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术后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出血及渗血。  相似文献   

17.
戴夏红  费叶萍  王黎梅   《护理与康复》2021,20(10):98-99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常规途径,更是经典途径[1 ].然而,经桡动脉行介入术后,穿刺点需要采用压迫器加压止血,手腕部制动,更重要的是术侧上肢需抬高于心脏水平24 h ,促进上肢静脉回流,以免加重上肢肿胀.临床一般采用棉被、衣物或普通枕头等垫于上肢下的方法以促进患者介入术后上肢静脉回流,但使用中发现由于上述物品凹凸不平,或位置、高度难以维持,术侧肢体容易滑落,不能有效抬高.有文献报道,由于患者术侧肢体摆放位置不适或不稳定,导致患者需时时注意上肢保持所要求的位置,进而引起术后肢体疼痛、麻木、肿胀、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延长其住院时间[2 -4 ].为此,笔者研制了一款桡动脉介入术后上肢安放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 L 201821116650 .2 ) ,在达到妥善放置术侧肢体的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h,术侧肢体制动24h,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冷敏  王忠心 《护理研究》2008,22(29):2689-2690
[目的]探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术后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可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出血及渗血.  相似文献   

20.
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2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分成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和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局部小水肿、局部大水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肢体水肿以及不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