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建立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A组:经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天然细胞基质(ECM)凝胶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神经缺损;B组:单纯将ECM凝胶注入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诱导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雪旺细胞形态及特性;动物模型各组经移植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区长至远端.A组、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AB=0.021,PBC=0.001),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65);A、B组聚乳酸导管降解吸收明显.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雪旺细胞,利用其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42例(57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0%。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存在于骨髓和其他一些组织(如脂肪等),它不仅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征,而且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它分离、培养的成功,以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成功,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就B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过程中的机制和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综述,以探讨一种更新更有价值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研究的重点是神经导管材料的选择和Schwann细胞的取材、培养、纯化方法。神经导管引导轴突生长 ,主要由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制成 ,目前较推崇人工合成材料。Schwann细胞对神经再生起重要作用 ,人工培养取材于自体或异体的神经或干细胞 ,有多种增殖和纯化方法。目前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用于肢体神经研究的较多 ,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较少 ,可能和面神经独特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血管束植入和不植入血管束的神经移植段修复兔25m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采用 了微血管造影、染色、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和电生理等检查方法,证实血管植入神经移植段可早期恢 复移植神经段的血运,对移植神经的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优化法处理后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A组(自体神经瘤模型组),行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联合移植;B组(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组),做自体神经移植.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取其单侧坐骨神经,制备为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在术后的8周、1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术后8周时大鼠均出现肢体躲避反应;术后16周时均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移植体,两组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电生理检测发现A组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B组(P<0.05),术后1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组和B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有效地促进神经的再生,此联合体是一种良好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非神经移植体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刘勇综述白崇恩审校周围神经创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神经创伤造成的缺损,在外科修复上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较小的神经缺损可以通过神经断端改道、屈曲关节等达到对端缝合的目的,较大的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9.
冻干去细胞异种神经和类许旺细胞共移植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成年雌性DA大鼠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大鼠1.5cm坐骨神经缺损: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与类许旺细胞共移植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异种神经移植组.术后4周、24周通过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24周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湿重恢复率优于B、C、D组(P<0.05);组织学检测发现,术后24周A组移植段再生神经纤维较多,以有髓神经纤维为主.结论 种植类许旺细胞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能有效的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医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成的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毕格犬5cm缺损的坐骨神经,桥接组n=5,缺损组n=5。术后定期观察术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6月,进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和靶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桥接组术后6月,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已完全降解,再生神经组织修复了坐骨神经5cm缺损,动物术肢承重能力恢复较好,行走、奔跑或上下楼梯时两后肢比较协调;而缺损组动物术肢难以承重,两后肢运动极不协调。神经三色染色显示,桥接段再生神经纤维密集,形成大量的再生单位。电生理学检测,桥接组术侧均记录到了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而缺损组未记录到CMAPs。桥接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肌肉三色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5c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6月,再生神经修复了缺损,并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靶肌实现了神经的重支配,动物术肢的运动功能取得了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已内酯 ( PCL ) /聚乳酸 ( PLA)共聚物与胎体雪旺氏细胞( FSCs)制备人工周围神经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以 PCL /PLA共聚物为原料 ,模拟制备周围神经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 FSCs种植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反转录 PCR半定量检测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 GDNF)基因表达情况 ,分析其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结果 FSCs能够良好地生长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 ,PCL/PLA对 FSCs的GDNF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CL/PLA共聚物与 FS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 ,可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制成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新型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后16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等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用单纯壳聚糖导管和自体神经分别作为阴性、阳性对照.结果复合支架组的神经再生数目和直径均优于单纯壳聚糖导管组(P<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结论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对大鼠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再生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兔膀胱无细胞基质作为组织工程学细胞载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膀胱无细胞基质移植物(BAMG)作为组织工程学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10只兔行半膀胱切除术,切取的一半膀胱制备BAMG.另选择20只兔行半膀胱切除术后,用BAMG重建兔膀胱.测定术前和重建术后8周时的膀胱容量、压力和顺应性.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BAMG以及重建术后8、16周时的兔膀胱.结果 BAMG中未见细胞成分.重建兔膀胱8周时,BAMG中除多层移行上皮外,其余组分还不成熟.16周时,重建膀胱和正常膀胱组织已无法区别.重建膀胱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膀胱的容量、压力和顺应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AMG是组织工程学技术中理想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方法: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雪旺细胞在PGLA膜上的生长情况和雪旺细胞在BAM凝胶中的形态,用BrdU标记雪旺细胞,观察雪旺细胞-PGLA复合体植入SD大鼠3wk后,雪旺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PGLA膜上的雪旺细胞形态与常规培养特点相同,BAM凝胶中雪旺细胞逐渐恢复双极状形态,形成类Büngner带结构,然后可见细胞从凝胶中迁出;扫描电镜下,雪旺细胞细长的双极状形态特点明显,许多细胞聚合类似于Büngner带;透射电镜下,雪旺细胞底部形成一些特殊的钉状突与PLGA膜内接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大量存活.结论:本实验的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新型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基体的研制及其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基体具有轴向孔隙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的制备方法 ,用于节段性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方法 将注有胶原 -硫酸软骨素 - 6悬浊液的硅胶管逐步浸入 - 180℃低温液氮中、浸入速度控制在 5× 10 - 5m· s- 1~ 10× 10 - 7m· s- 1之间 ,冷凝成冰晶圆柱 ,冻干 ,通过显微物镜、电镜扫描观察不同浸入速度所制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内部孔排列规律及走行方向 ,测量孔的大小 .结果 在 <5× 10 - 5m· s- 1 速度时 ,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微孔走向多呈与圆柱轴的方向相一致的规律排列 ,孔径随速度减慢而逐步减小 .结论 所研制的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具有不同直径轴向微管结构特性 ,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材料基体用于节段性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 相似文献
16.
细胞膜片技术是一种应用不同方式将细胞制备成片状的技术,该技术保留了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骨与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温度敏感培养法、表面修饰法、不需要任何表面修饰的制备细胞膜片的3种方式,以及细胞膜片技术在骨、软骨修复与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正常大鼠感觉神经施万细胞(sensory nerve Schwann cell,snSc)与运动神经施万细胞(mo-tor nerve Schwann cell,mnSc)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探讨运动神经施万细胞与感觉神经施万细胞存在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正常SD大鼠(180±20g)深度麻醉后打开椎管,取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分别分离感觉与运动的施万细胞总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和PDQuest软件分析。对其中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结果:建立了正常大鼠感觉神经施万细胞与运动神经施万细胞的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图像,通过PD Quest软件分析发现有12个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利用MALDI-TOF/TOF-MS成功鉴定了其中3个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后神经再生的进程。方法:雌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行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模型,实验分1W,2W,3W 3个时间点,分别于各时间点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再生的进程。结果: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1W时长入约1 500μm,2W时再生纤维已接近远端桥接处,长入距离约5 000μm,同时远端溃变的碎屑已基本清除;3W时可见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已完全通过神经移植物生长至损伤远端,同时可观察到局部有髓鞘蛋白P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auses a high rate of disability and a huge economic burden, and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in the world. The use of nerve grafts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pairing nerve defects. Acellular nerve graf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experimental models as a peripheral nerve substitu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cellular nerve grafts.
Methods Thirty-four fresh sciatic nerves were obtained from 17 adult male Wistar rats (age of 3 months)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3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nerve segments underwent no treatment and were put in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H 7.4) and stored at 4°C until further use; physical method group, nerve segments were frozen at –196°C and then thawed at 37°C; and chemical method group, nerve segments were chemically extracted with the detergents Triton X-200, sulfobetaine-10 (SB-10) and sulfobetaine-16 (SB-16). After the acellularization process was complete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in the sciatic nerve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n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tested using a mechanical apparatus (Endura TEC ELF 3200, Bose, Boston, USA).
Results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acellularization, demyelination, and integrity of nerve fiber tube of the chemical method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hysical method. Biomechanical testing showed that peripheral nerve grafts treated with the chemical method resulted in some decrease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ultimate load, ultimate stress, ultimate strain, and mechanical work to fracture)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nerves,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Nerve treated with the chemical method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for use in implantation than nerve treated with the physical metho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