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03年第一季度湖南省各医疗单位呈报的234例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etions ADRs)报表的统计,研究分析其中94例(占40.2%)居多种药物首位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计表格从多方面对抗菌药物ADRs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女性患ADRs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大多为青壮年(占71.3%)。ADRs转归绝大部分为治愈与好转(占95.8%)。对原患疾病影响为不明显81例,导致病程延长5例,病情加重6例,死亡2例。药物类别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5.1%)。给药途径以静滴最高(占73、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密切进行ADRs监测,更应注意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药物安全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药物不良反应(ADRs)。ADRs监察主要是指药物上市后的监察,这是由于临床前研究有其局限性。ADRs监察方法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自发呈报与集中监察相结合,有资料表明记录评分法适合于我国开展ADRs监察。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EGSAS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通过我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于2004年1-12月对806例我院住院患者8种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常用心血管药物的ADRs发生情况;并对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进行逻辑斯蒂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3.
98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s)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根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1/3死亡病例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ADRs的报告率也逐年增加。所以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近几年来国内许多资料报道和我院临床资料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较多的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和中药制剂所致不同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为了研究ADRs发生的严重性和给病人带来的危害,了解有关ADRs的知识,笔者对我院1993年以来所发生的个例报告98例,作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4.
1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29例ADRs报告中涉及药品43种,其中儿童比例(27.13%)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81.2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9%)居多。结论:应重视开展ADRs监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便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206例氟罗沙星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氟罗沙星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s)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选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近1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的206例氟罗沙星ADRs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理。结果氟罗沙星的ADRs发生多种多样,静滴多发于口服、男性多发于女性、青年和中年与老年人几乎相等;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症状为主;密切相关因素为老年人和过敏性体质及有精神症状的病人。结论应注意氟罗沙星的ADRs,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收到的158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106例,好转51例,1例存在呕吐的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涉及药物91种。抗感染药物引起ADRs占48.1%,其他药物中的氨基酸类药物引起的ADRs占9.5%,中药制剂占5.1%.心血管系统药物占7.6%;ADRs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12%。结论: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审慎用药可降低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89例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s主要表现、发生时间及转归等情况.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主要不良反应涉及药物7种.表现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50%),全身性损害(20.8%),胃肠道反应(20.4%).结论 使用抗肿瘤毒类抗肿瘤药物应着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用药数及用药天数,运用模型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达到更加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报告,为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上报的45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经分析,45例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年龄大于60岁的比例为53.34%;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二者占比70.11%;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发生比例最高的是皮肤(55.56%)。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临床用药时应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加强用药观察,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加替沙星不良反应5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斌  方红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093-1095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选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发表的有关的52例加替沙星ADRs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理。结果:加替沙星的ADRs涉及消化、神经、呼吸、泌尿、心血管、血液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和器官,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常见,特殊不良反应以致血糖异常和神经精神系统反应为主要。不良反应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且没有明显的年龄组差别,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广泛、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一类药物。因此,临床上各类抗菌药物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较高。据对1988-1998年国内医学期刊所报道的2663例ADRs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s占同期ADRs的46.19%,近几年还有增加的趋势。我们对我院和广西ADRs监测中心1995年1月至2004年9月收到的自愿呈报的12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50例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娅  刘俊 《吉林医学》2014,(1):42-44
目的:了解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规律并分析ADRs诱发因素。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9年~2012年收集的50例痰热清注射液ADR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ADRs发生原因复杂,与个体差异、溶媒的选择、输液速度、联合用药、药物因素等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组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结论:加强对痰热清注射液ADRs的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周菊 《四川医学》2014,(2):252-253
目的 了解我院近一年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ADRs报告85例,分别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s类型和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各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s报告85例涉及44种药品.抗菌药物7种,ADRs 20例,占总例数23.5%,其次是中药制剂.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s 31例,占总例数36.4%,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6例,占总例数18.8%.18~60岁患者发生ADRs 58例,占总例数68.2%.结论 给药剂型过于集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用局域网监测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德香  周蔚然 《医学综述》2007,13(5):F0003-F0003
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测对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与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有极其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的死亡患者中有1/3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我国住院患者ADRs发生率高达10%~20%,可见药物作用的双重性和ADRs监测的迫切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药品管理法规,明确规定实施ADRs报告制度,200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此作了明文规定,为了规范工作,2004年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就ADRs监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规范,然而当前我国开展ADRs监测工作尚未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漏报、少报、不报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探索应用医院医疗局域网数据库资料,采用设定以抗组织胺药、糖皮质激素、钙剂、抗休克药为监测药物并结合临床对住院患者进行ADRs监测。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555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555例药物不良反应(drug adverse reaction, 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8年度收集的55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82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s占总例数的70.43%(462例),中成药引起的ADRs次之。静脉给药的ADRs占82.17%(539例),是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保障安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9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ADRs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93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按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s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3例ADR s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48例(16.38%),50岁以上患者有124例(42.32%);引起ADR s的药物有53种,主要为青霉素类82例(27.99%)、头孢菌素类83例(28.33%)、氟喹诺酮类68例(23.21%)和硝基咪唑类19例(6.48%)。ADRs发生时间在30min以内的228例(77.82%);ADRs损害以皮肤粘膜系统损害为主,共196例(66.89%),其次是消化系统54例(18.43%);45例(15.36%)新的和严重的ADRs。结论抗菌药物ADR s发生与年龄、给药途径、用药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ADRs监测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药物安全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药物不良反应(ADRs)。ADRs监测主要是指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方法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主要是自发呈报与集中监测相结合。有资料表明,记录应用法适合于我国开展ADRS监测,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EGSAS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通过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806例监测对象中,对8种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常用心血管药物的ADRS发生情况;并对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进行逻辑斯蒂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互方法1.l监测对象服用以下药物的心血管病房的住院患者为监测对…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药物有助于治疗疾病并延长人类的生命;但药物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在临床受益的同时,药物亦可对许多患者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有害的副作用一般被称作药物不良反应(ADRs)。患者接受治疗后引起的ADRs在全球范围内时有报道,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物的安全性相关问题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412份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患者的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分类统计。结果:2014-2018年我院涉及抗感染药物处方总数为78 893份,其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12份(0.52%);科室中内科的抗感染药物处方数量最多,但儿科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11%);虽然成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略高于儿童,但儿童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11%)显著高于成人(0.35%)。3岁以下婴幼儿、80岁以上高龄人群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分布并无明显差异,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抗细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为1.49%,其次是喹诺酮类占比1.12%、青霉素类占比1.01%、大环内酯类占比0.97%;从具体使用的抗感染药品来看头孢拉定占比最高为0.8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占比0.67%、克拉霉素占比0.60%;药物不良反应集中体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和给药部位损害;其中药品用量错误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32.52%)。结论: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诸多因素均有关,通过加强对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并加强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能够尽量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72-1973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抗肿瘤药物的1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构成比男性、女性分别为51.07%,48.92%;从年龄看以>61岁阶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33.33%,不良反应构成比与年龄增加成正比。从给药方式分析,静脉给药的172例(92.4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按临床表现分析,以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用药和用药时间过长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对肿瘤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检测,以便减少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生物信息学在药物不良反应(ADRs)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对生物信息数据库及软件在ADRs事件监测,ADRs机制研究及新药的不良反应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简明而系统论述.同时,对目前Internet上公众可获取的ADRs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汇总和归类.结果 事实表明,将生物信息学应用于ADRs机制研究和预测,是一种可行、前瞻和先进的尝试.结论 生物信息学在ADRs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药物毒理学的发展,成为理性新药开发的重要组成,并标志着ADRs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