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2例白癜风合并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患者均为老年男性,白癜风病程分别为1个月和9年,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的病程分别为5年和20年。检查可见在白癜风的白斑区中有点状瓷白色的白斑。本文对两种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发生于同一患者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点状黑素减少症(idiopathic guttatehypomelanosls,IGH)的真正发病率难以估计,有人在500例不加选择的患者中报告为68%。作者对12名 IGH 病人进行了临床及病理检查。11例女性23~65岁,1例男性33岁。大多数患者求医是为了美容或怀疑本病会传染。7例有阳性家族史,其中4例家属同时患有 IGH 和干皮病;3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花斑癣菌KOH涂片和培养涂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光镜下KOH涂片为成群厚壁回形孢子和菌丝.培养涂片孢子有圆形和卵形,菌丝有长短.电镜下(SEM和TEM)观察花斑癣菌的超微结构.从内部结构进一步证明圆形和卵形孢子是同一种菌的不同形态.但长短菌丝的长度、大小、形态和内外结构等均有差异,其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1998年10月~2003年5月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35~70岁,平均46岁;病程10个月~20年.皮损多在胸颈部及上肢暴露部位,共计94个皮损,其中上肢54个,胸部32个,颈部8个;皮损最大1.2 cm×1.2 cm,最小0.4 cm×0.4 cm.以往均未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儿共5例,男2例,女3例。均因皮肤白斑来我科就诊。皮肤表现的共同点为白色斑疹、斑片,呈条索状,沿Blaschko线分布。1例为不对称性分布,仅累及左侧躯干及左侧上下肢(图1a,1b)。5例中4例为对称性分布,其中1例累及躯干和四肢,2例累及四肢,1例累及眼周和双下肢。发病年龄为出生后即刻至3月龄,平均1.5个月。除皮损外,1例并发骨骼系统损害,5例中4例并发神经系统损害。骨骼系统损害表现为双足6趾(图2a-2c)。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现年龄为3~12个月,平均6.3个月,表现为癫痫伴四肢肌张力偏低,癫痫伴语言、行走落后,智力落后,走路不稳及智、体力发育迟缓,竖头不稳,追物慢等;其中1例患儿伴左面部及左侧上、下肢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1例男性患者,78岁,因慢性腹泻、弥漫性肠息肉、脱发2个月入院.体检:男性型脱发、余发稀疏、脱发量达50%,双手掌和手背部有  相似文献   

7.
本症是由伊藤氏在1952年首先报道的。皮损的特点为斑点状、条纹状及螺纹状的色素脱失。这种奇形怪状的色素脱失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一侧或双侧。由于皮肤缺欠的自然发展、病理特点及遗传方式的不同而被认为与色素失禁症(Bloch-Sulzberger)是不同的疾病,虽然在表面上有些相似之处。迄今在皮肤科文献中已报道过20多例。本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因躯干色素减退斑8年就诊.皮疹为色素减退性斑片,大小不一,境界不清,表面无鳞屑,色减斑片在躯干近中线处融合.真菌学直接镜检阴性.Wood灯检查显示皮损区域毛囊性红色荧光.组织病理学仅提示基底层见色素减少,皮肤电镜提示皮损处黑素小体数目较临近正常处皮肤减少,且以Ⅰ~Ⅲ期为主,周围正常皮肤处黑素小体以Ⅳ期为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Wood灯检查及组织病理、皮肤电镜结果,确诊为进行性班状色素减少症.窄谱UVB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作者首次报道了1例泛发性硬斑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男,48岁。1974年胸部出现两处对称性增厚的斑片,周围有紫红色晕。1982年,患者因全身不适、乏力以及皮疹播散而入院。检查发现硬斑病延伸至对侧并扩展到胸壁及背部,手指缩短。实验室检查;Hb14,血细胞比容42%,WBC9400,分类正常,血小板76000~82000,无出血倾向,血沉40mm/1h(westergren),总 Ig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PMH)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用Wood灯及活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观察皮损特点、致病菌培养、黑素细胞培养,并应用S-100和TRP-1免疫组化分析皮损区黑素细胞数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Wood灯检查示皮损区可见点状红色荧光,皮肤CT观察示皮损区色素环完整,但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其内所含的黑素颗粒含量减少。致病菌培养可见产红色荧光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经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S-100染色示皮损区阳性细胞数(8.25 ± 0.96)与周围正常皮肤(8.75 ± 1.7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RP-1染色示皮损区阳性细胞数(4.25 ± 0.96)与周围正常皮肤(4.50 ± 1.29)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电镜观察发现,皮损区Ⅳ期黑素小体的数量明显下降,并观察到较多的膜结合体,内含成簇状分布的多个体积较小的Ⅱ ~ Ⅳ期黑素小体。成功培养出黑素细胞,其形态与正常细胞相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初步提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1.
液氮冷冻治疗血管瘤经常引起局部色素减退或脱失.为了解液氮冷冻治疗后局部色素的恢复情况,我们将1976-1979年治疗的病例进行了随访观察,有结果者共1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LL30例的境界带平均宽度为48.11±20.96μm,BT20例为48.22±18.35μm(P>0.05)。LL型的境界带有下列特点:(1)境界带上方的表皮萎缩;(2)境界带中毛细血管数目正常或减少,血管扩张不明显;(3)无红细胞外渗;(4)炎症浸润灶与境界带边界清楚,很少与表皮连接。 BT型麻风境界带的特点:(1)境界带上方表皮一般正常:(2)境界带中毛细血管数增多,血管扩张明显;(3)常有红细胞外渗;(4)炎症浸润灶与境界带边界欠清楚,常见多处与表皮连接。  相似文献   

14.
麻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各型麻风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我们对26例麻风淋巴结进行了免疫病理形态观察,籍以探讨麻风病的免疫机制及其在病理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CD4 T淋巴细胞减少症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艾滋病样综合征。患者主要特点为CD4 T淋巴细胞减少 ,具有与艾滋病相似的临床表现 ,但又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证据。发病机制主要与T淋巴细胞增生异常、凋亡增强及表面受体功能改变有关。除积极治疗各种机会感染外 ,最根本的治疗是重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31份正常人血请,证实正常人血清中广泛存在着天然IgG、IgA, IgM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1],同时期不同方法的类似研究[2,3],结论虽大致雷同,但有关AK auto Ab的生理、病理意义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新疆Kaposi肉瘤(KS)组织内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6例KS组织内均存在着p53蛋白的异常表达,而10例皮肤纤维瘤仅有2例阳性,正常皮肤均为阴性。作者推测p53蛋白基因突变可能在KS发病机制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一例局部外用含氢醌制剂引起真皮褐黄病的病例,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与褐黄病尿黑酸尿的沉积物明显相似。病例报告。患者45岁,女性,先有一过性面部红斑,以后面部局限性色素沉着7月,于1984年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progressive macular hypomelanosis,PMH)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痤疮丙酸杆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细胞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株,分别加入分离自PMH的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NCTC73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6、TNF-α的分泌量。结果 PMH患者中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共培养后,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FN-γ和IL-6,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NCTC737相比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皮损中分离出的痤疮丙酸杆菌可刺激HaCaT细胞分泌IFN-γ、IL-6、TNF-α,提示可能是皮损色素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0月-2018年10月间诊治的30例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躯干部出现边界不清的圆形、无鳞屑的色素减退斑,中央可发生融合。真菌镜检阴性。伍德氏灯:色素减退皮损区可见点状红色荧光。皮肤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色素环均正常,25例色素颗粒减少。30例患者均经过10周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1周2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10例痊愈,7例基本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显效率为80.00%。结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临床表现轻微,无明显自觉症状,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易被忽略及误诊。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疗效较好,且无严重的系统性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