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病病因多样,病机有异,涉及多个脏腑,疗法亦有不同,历代医家各有心得,见仁见智。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眩晕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研究,寻找其学术脉络和规律,以期方便查阅及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历代病名有:胃脘痛、脘痛、胃心痛、心痛、心中痛、心腹痛、心下痛、心脾痛、胃痛、脾心痛等;唐宋以前,"胃脘痛"多与心痛相混,金元以后才逐渐将胃脘痛与心痛区分开来,并逐渐发展完善;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足,中焦无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情志不遂,气机失和,血络瘀滞,不通而痛,外感六淫,阻遏胃气,虫聚于内,痛引胃腑;对胃脘痛的治疗,有中药治疗:滋补脾胃法、养阴柔肝法、理气和胃法、攘外安内法、温中散寒法、温化水饮法、消食导滞法、祛痰清热法、化瘀攻下法、安蛔止痛法等,还有针灸疗法、养生食疗法。以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不仅确定中医药防治胃脘痛的理论基础,至今仍影响我们对该病的治疗理念,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启迪与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查阅,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天疱疮的源流进行考证.按历史脉络梳理天疱疮的命名,具体包括“天疱”、“天疱疮”、“天泡”、“天泡疮”、“肺疽”、“火赤疮”等病名;历代医家对于天疱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归纳为“心火脾虚蕴蒸”、“风热暑湿蕴肤”、“邪毒怫热血液”、“肺虚热毒炽盛”、“正虚邪实毒盛”;同...  相似文献   

4.
喘证源流考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查阅,从病名、病因病机及论治3个方面,对喘证的源流进行考证。按历史脉络梳理喘证的命名,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于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历代喘证的论治做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从病名、诊断依据、病因病机、治疗入手,总结出耳眩晕发作期以实证多见,如外邪引犯、痰浊中阻、气血瘀滞、肝阳上亢,亦可见于虚中挟实,如寒水上泛;缓解期以虚证多见,如气血不足、髓海亏虚.相应治法为疏风散邪、清利头目;燥湿健脾、涤痰止眩;活血祛瘀、通窍除眩;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温壮肾阳、散寒利水;补...  相似文献   

6.
从病名、病因、病机三方面对百合病的源流进行考证。该病或由外感热症后期余邪未尽,余热内扰,复由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由七情内伤,五志化火,灼伤心阴,神不守舍等引起。皆以心神病变为核心,故可出现一些无可凭定之征。另外,百合病日久,亦可阴虚及阳,或误用过用苦寒之品,出现阳虚见证。所以,在临床治疗百合病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7.
崩漏源流考     
"崩"作为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漏下"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本病病因病机多端,可分为肾虚、脾虚、血瘀、血热、肝郁气结等证型,论治以补肾益气、固经止血,补脾养血、固经止血,清热固经、止血调经,活血化瘀、固经止血,平肝理气、固经止血为主.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既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故本文...  相似文献   

8.
褥疮源流考     
褥疮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除患者自身痛苦外,其治疗费用和护理难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章通过对褥疮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褥疮源流进行考证,分析历代医家对褥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褥疮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冀为当代临床认识、诊治和护理褥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导报》2021,27(10):201-204
  相似文献   

10.
麻疹源流考     
麻疹是感受麻毒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古时死亡率高,曾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本文通过对麻疹相关古籍文献查阅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入手考其源流.按历史脉络梳理麻疹病名,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之认识,整理讨论麻疹之治法,清其脉络,溯本求源,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虚烦源流考     
通过研习古代经典文献,归纳总结“虚烦”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虚烦一病,病性属本虚标实,病因繁杂,病机不外乎外邪乘虚、阴虚内热、瘀血内热、痰饮发热和气阴不足,其证治分为清热除烦法、滋阴清热法、祛瘀除热法、化痰除烦法和益气生津法五类。  相似文献   

12.
夜啼源流考     
系统梳理历代重要医籍,对夜啼的源流进行考证.因夜啼之别名众多,故将其以病性、病因分类命名.将其病因病机整理概括为外感寒邪、母乳染疾、阴盛脏冷、胎寒致啼、胎热致啼、心火热盛、心气不足、惊气传脏、人物客忤、瘀血内停和重舌口疮等11类.将治法概括为安神开窍法、清热法、温脾散寒法、温肾散寒法、培土生气法、活血化瘀法及针灸、推拿...  相似文献   

13.
筋瘤源流考     
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历代书籍文献中有关"筋瘤"疾病的论述,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整理归纳,逐本溯源,以希有益于现代临床实践.筋瘤是指发生于筋脉的肿块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寒邪外袭、风热外侵、情志愤郁,病机为血气凝滞.筋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多以开郁行气、化瘀散结为主.  相似文献   

14.
癫狂病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癫狂病的源流进行考证。该病或由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伤及脏腑或气虚血少引起。病机多以气滞、痰结、火郁、血瘀为重心。在对该病治法方面,古今文献记载亦较丰富,或以针刺法,或以移情法,或以夺食法,或以药治之,如重镇安神法、涌吐法、涤痰法、化瘀法、扶正补虚法等。  相似文献   

15.
肺胀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个方面对肺胀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本病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失治,导致肺气自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脏腑虚损,津液输布失常,痰浊内生;气虚行血无力,瘀血阻络或他脏及肺等引起。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疾病有外邪犯肺与因虚致胀之异,所以在临床治疗肺胀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6.
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多发于儿童,易反复感染,以肛门及会阴附近瘙痒,夜间尤甚,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国古代医籍中有关蛲虫病的论述颇多,早在《史记》中就有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记载。其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书中亦对蛲虫的寄居部位和并发症作了详细记载。此外,还率先提出了蛲虫病的传染源,即"小儿因乳养之人病而感染著也"。本病多由与蛲虫病患者接触,或误食虫卵所致,而虫卵还须借助人体的内在环境作为生活条件,才易生长繁殖。脾失健运,或中焦积滞,湿热久蕴均可为蛲虫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加重病情。蛲虫病的证候分类包括蛲虫证、蛲瘕证和蛲疳证。临床论治应从整体出发,分清标本缓急:体质强者,当先驱虫,治以驱虫杀虫;体质弱者,宜攻补兼施,治以补虚安虫。  相似文献   

17.
水疝源流考     
"疝"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称本病为"水","水疝"作为病名首见于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一直沿用至今,后世医家对其论述颇多。水疝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主要可归纳为脏气虚损、寒湿内袭、肝经气滞,治疗方法为温阳、散寒、健脾、利湿,针灸亦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产后大便不通为产后常见疾病,虽然历代医家对本病之记载颇多,但其观点不一,因此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为后世医家学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泄泻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对于泄泻的认识可以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三个角度入手。致病因素与六淫,疫毒,饮食失宜,情志失常,痰饮,血瘀,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久病体虚、病后用药不当,或劳逸失度等有关,脏腑病机与肺、大肠,脾、胃,肝、胆,心、小肠,肾有关。临床应根据症状,灵活地施用淡渗、和中解表、燥湿、消积导滞、清热利湿、温中理脾、升提、调和肝脾、益火生土、固涩等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咳嗽病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也是备受古今医家重视的常见病证。由于咳嗽病病因多样,病机亦有不同,涉及多个脏腑,治疗之法各异,历代医家也各有心得,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医学的历代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根据所掌握的医学文献资料,从病名、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咳嗽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寻找其学术脉络和规律,以期对研究本病并对指导临床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