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数字化平板DSA结合的旋转断层重建技术所获得的CT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立即进行肝脏3D-CT检查。通过重建图像来评价肝动脉栓塞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重建图像,可以了解肝癌栓塞后清晰的多角度的碘油积聚图像,特别对单发的巨块型肝癌、某些血管内和心房内癌栓的碘油积聚,3D-CT检查提供的图像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评价栓塞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结论通过3D-CT检查可提供多角度的断面图像,实时观察碘油积聚程度,发现其他影像学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部分取代碘油-CT的功能。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碘油积聚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癌肾上腺转移介入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例 1,男 ,6 0岁。因体检发现肝癌于 2 0 0 0年 5月入住我科。接受 5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于 2 0 0 1年 2月 CT复查发现肝癌右肾上腺转移 ,遂在行第 6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时顺行右肾上腺动脉造影 ,显示右肾上腺转移瘤主要由起至右膈下动脉的肾上腺上动脉、起至主动脉的肾上腺中动脉与起至右肾动脉的肾上腺下动脉供血 ,经导管共注射碘油 8ml,右肾上腺转移瘤碘油集聚好。 2 0 0 1年 4月 CT复查发现肝癌左肾上腺转移 ,遂在行第 7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时顺行左肾上腺动脉造影 ,显示左肾上腺转移瘤主要由起自左膈下动脉的肾上…  相似文献   

3.
骆江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065-306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术治疗后的造影表现及评价其疗效,随访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肿瘤直径3.0~6.5 cm,平均4.4 cm,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热消融术治疗,术后1~3个月内进行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同时对残留及复发灶进行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 肝动脉血流改变表现:热消融治疗的肿瘤治疗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无血管区、低密度染色区;治疗边缘区可见肉芽染色、边缘区出血、边缘残留或复发.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或)肝内异位复发灶32例,且全部完成栓塞治疗.结论 热消融区多为无染色的无或少血管区,发现和鉴别热消融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残留及复发的关键.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在疗效观察及进一步综合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裴敏  朱杰  裴昌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2-20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膈下动脉供血或参与供血时行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3例原发性肝癌发生右侧膈下动脉供血21例,左侧膈下动脉供血2例,均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1.5个月复查,17例患者病灶内碘油沉积密实,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4例患者碘油沉积部分缺失,2例患者碘油沉积稀疏;并发症:血管痉挛3例、血管内膜损伤1例、油脂性肺炎1例、顽固性呃逆3例,无脊髓损伤、膈下脓肿及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生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选择肝段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5F导管或加用3F同轴导管插至肝段动脉或亚肝段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再行碘油药物乳剂或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本组59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中3例行1~2次动脉插管后由外科手术切除,其余随访6月~5年、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28.8%、5.9%。结论: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灶局限的原发性肝癌效果比较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HBV-DNA异常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50例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按瘤体大小、血供类型给予碘油栓塞,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另50例肝癌患者施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和碘油栓塞。全部病例随访1~2年,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5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胃癌肝转移5例,术前行CT或MR I平扫,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区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影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慎和 《安徽医药》2018,22(9):1787-1789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 DE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化疗栓塞治疗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汪国石 《河北医药》2003,25(5):350-350
自从中熊健一郎等在 1979年发现肝动脉注入的碘油能选择性地留滞于肿瘤癌组织以来 ,以碘油—抗癌药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旨在通过对病人的随访结果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不同方法对中、晚期肝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进一步提高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 ,男 3 6例 ,女 4例 ;年龄 17~ 68岁 ,平均 46.7岁。均经临床检查、AFP测定、B超、CT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肝癌。1 2 方法 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送入 5FRHYASHINO或Cobra导管 ,先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 ,明确病变的…  相似文献   

10.
肝癌碘油完全充填患者介入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油作为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主要栓塞剂,在肝癌病灶内充填程度常作为随访TAE疗效的标准之一。为此,我们对25例碘油完全充填肝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选择1995年~1998年间作过TAE,并且CT扫描证实碘油完全充填的肝癌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38~49岁,平均43.6岁。CT扫描时间为TAE术后l~9个月,平均4个月。CT扫描后3~4天行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病灶、肿瘤血管染色、动一静脉疹等,并根据情况作相应TAE治疗。结果肝动脉造影示25例患者中原发病灶稳定共15例(60%),表现为原发病灶无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随访,探讨预防性TACE在防治肝癌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比较术后1~2月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TACE患者不同时间段肝癌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率低于未接受者,术后1年以上复发率无差异。结论术后1~2月内行预防性TACE可早期发现残癌和预防复发,并可进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延  张林海  郑国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52-153,I000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D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化油CT(CT)扫描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癌患者均行MDCT,DSA,碘化油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结果 对〉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1-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的肝癌结节,MDCT检出47个结节(94.0%),碘化油CT检出27个结节(54.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0.01),DSA只检出16个(32.0%)〈1cm的结节,与MDCT和碘化油CT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9.03,均P〈0.01),结论 MDCT能够较好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情况,可作为治疗前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收治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BCLC分期为A期或B期的肝癌患者44例,根据采用经动脉栓塞(TAE)、经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OCE)及联合采用TAE、TOCE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将其分为TAE组、TOCE组及混合组。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入选TAE组21例,入选TOCE组15例,入选混合组8例,3组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经明确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情况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CT复查肿瘤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46%、AFP阳性下降率63.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5%、AFP阳性下降率56.41%,两组总有效率、阳性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治疗肿瘤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8%(12/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T均较治疗前明显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两组均随访12~43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靠,对于直径〈5cm的肿瘤效果好,可以作为小肝细胞癌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最佳发挥导管动脉栓塞(TAE)的效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介入治疗,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使用药物碘油混悬及明胶海绵粒栓塞靶动脉。结果 肝区病灶碘油完全充填,出现坏死萎缩者,生存期较长。碘油大部分或部分充填病灶者,生存期较碘油完全充填为短。病灶内仅见少量碘油者,生存期最短。本组病例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18.4%。结论 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手术切除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均行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术后5年肝癌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5年肝癌复发率为13.3%、5年生存率为93.3%;B组患者5年肝癌复发率为16.7%、5年生存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诊断的原发性小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术与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当;但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是治疗早期原发性小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worldwide,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5 to 10% of all cancers. It is estimated to cause approximately 1 million deaths annually. Currently, no adjuvant or palli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have been conclusively shown to prolong survival in HCC. Despite the high mortality and frequency of this cancer, surgical resection is an option for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less than 18%. Liver cirrhosis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CC and necessitates the preservation as much liver as possible, resulting in local ablation, intra-arterial and systemic treatments being major therapeutic modalities. Throug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new preventative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have recently emerg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new therapeutic advances for HCC including 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antisense gene targeting. Future clinical trials and research will help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both systemic and targeted molecular therapies for this complex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切除胆囊后超声引导S4.5胆囊旁原发性肝癌热消融的效果.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肝癌位于S 4.5紧靠胆囊的患者,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行超声引导经皮原发性肝癌热消融,观察患者术后内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肝脏肿瘤完全消融率.结果 无1例出现并发症.肝脏肿瘤完全消融率为100%.随访近2年,消融周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行肝S 4.5原发性肝癌消融,不仅消除胆囊穿孔等严重胆道并发症,而且使肿瘤消融更完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共73处病灶,肿瘤大小1.4~7.0 cm,平均4.2 cm,术后1个月行增强CT、甲胎蛋白(AFP)检测,以评价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45例病灶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50例术前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AFP下降.并发症中2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脓肿,3例出现表皮烫伤,2例肝内出血.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可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