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急性左心衰竭12例,急性肺栓塞8例。按照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结果:从最终结果来看,经过治疗后急性心绞痛有14例出现好转,其总有效率为87.5%;急性心肌梗死有22例出现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1.7%;而急性左心衰竭有12例好转,急性肺栓塞有8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血管患者时,应该尽可能进行预防,发现情况就要及时进行确诊,采用有效治疗能够缓解病情,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恢复,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心血管病的病症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到本院治疗不同类型急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共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36例心绞痛患者,在对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有效的有33例,有效率为91.67%;有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有效的有17例,有效率为89.47%;有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对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有效的有2例,有效率为66.67%;有1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对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均有所好转;有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对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均有所好转。结论针对不同急性心血管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同时做到早发现、早诊治,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症类型及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2008年3月—2010年6月间在该院就诊的7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中,42例患者为男性,28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8.3±2.1)岁。7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中,主要病症包括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等,针对患者具体病症采用相应有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对应治疗,各类病症患者的总有效治疗效果都很可观。结论及早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高危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并明确诊断为高危性胸痛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3±5.28)岁;体重指数(18.26~24.37)kg/m2,平均(21.34±0.98)kg/m2。统计高危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发生占比情况,测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120例高危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共53例(44.17%),主动脉夹层共38例(31.67%),肺栓塞共29例(24.16%)。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且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D-二聚体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性胸痛中的水平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较低,呈轻度升高,在肺栓塞患者中升高趋势最为显著,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高危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来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95例急性心血管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急性左心衰90.48%,急性心绞痛93.02%,急性心肌梗死87.10%.结论:对急性心血管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措施,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虞莺  胡伟  刘晓宇 《现代保健》2011,(34):135-13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7年3月~2008年4月收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临床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心衰得到控制,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中治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抢救措施,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慎顺雯 《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46+148-146,148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进行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75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31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75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1.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a+、K+离子、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a+、C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a+、K+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PaO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心内科常用的急救措施,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血压难以维持;不稳定型或变异性心绞痛持续24h;急诊行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心功能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难治性左心衰竭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能做搭桥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心血管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现状和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近期以来的5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来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结果以上50例患者中,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急性心衰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78%。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应当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更好的确保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介入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3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69.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较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6%;对照组中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原因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急诊收治的732例急性胸痛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对急性胸痛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对诊治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急性胸痛疾病发生原因有两种类型,一是心源性胸痛,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肺栓塞以及夹层动脉瘤;二是非心源性胸痛,包括肋间软骨炎、自发性胸闷、支气管肺炎、消化道疾病、胆道疾病、肺癌、膈下脓肿、胸膜炎及带状疱疹。732例患者总漏诊误诊率为8.33%,治疗总有效率为92.49%。结论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及早准确诊断有助于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机械辅助通气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到2012年间对我院接诊的60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抢救无效,有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H、PO2、SpO2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疗法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曦  王瑜  张源明 《现代保健》2010,(29):11-13
目的探讨2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38例患者,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夹层类型、血压水平、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73.5%)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26.5%),血压改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的增高明显(P〈0.05)。有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5.1%)高于非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9.5%)(P〈0.05)。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4.6%,手术治疗组有效率70.0%,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治愈率91.4%,介入治疗组其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组(P〈0.05)。A型主动脉夹层较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平均年龄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36.2%)高于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9.6%)(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在迅速增多,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性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较密切,有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死亡率较高。主动脉夹层的预防与治疗方面亟待更多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53-1454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NT-pro 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院前疑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病因及死因,以提高医疗防治水平.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0月,因疑诊ACS由我院120出车接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接诊记录及住院病历.结果:院前疑诊ACS患者292例,ACS156例,其它心血管疾病88例,其它疾病48例.前8位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29.5%)、不稳定性心绞痛(UA,24.0%)、高血压(7.2%)、心律失常(6.2%)、主动脉夹层(4.8%)、心力衰竭(4.1%)、气胸(3.8%),未确诊者(4.1%).总死亡30例,AMI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未确诊者5例,其它4例.结论:AMI是本地区疑诊ACS患者的首位病因,死亡例数最多;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排第5位,但死亡率最高;应加强社区冠心病、高血压知识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它静静地隐藏在我们的血管中,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对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主动脉夹层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是除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大面积肺栓塞以外可导致猝死的又一凶险疾病,因此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尤为重要。那么主动脉夹层发作时有哪些明显症状?一旦发作应该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主动脉夹层又应该如何预防?为此,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朱俊明教授,请他为大众普及主动脉夹层防治的相关知识,希望您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永远不被引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和缓解期的用药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显效4例,有效率20%;有效13例,有效率6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缓解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rrjk》2017,(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康复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无并发症。对康复组的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每天按时做康复运动,按时进行检查,观看各项指标,并及时对康复程序进行更改。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传统的治疗。结果:康复组住院时间5-32日,平均21日,住院时间超过21天的患者有11例,不超过21天的有13例,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因运动过度出现心绞痛患者有1例,运动减少后消失;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4-110日,平均47日,超过21天的有22例,不超过21天的患者有2例,普通治疗后出现心绞痛患者有4例;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左心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的现象。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先转运后急救,观察组为先急救后转运,对比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先急救后转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救治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