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冼飞  潘俊泰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94-189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观察组转复窦性心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治疗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胺碘酮组(I组n=36)。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34),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二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 18及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I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治疗10个月后,I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I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5.56%(20/36)。II组为79.41%(27/34)。QT间期延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在房颤复律后联合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房颤持续时间〉30d的住院患者147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72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75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恢复窦性心律后,给予胺碘酮0.2g/d一次口服;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150mg/d,复律后随访观察22个月。结果用药后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单用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7%vs.41.7%,P〈0.05),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单用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预防心房的电重构,可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并比较两组左心房内径变化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为(36.5±3.7)mm,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共22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中作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左心房内径,维持正常心律。  相似文献   

5.
李杰 《中国校医》2020,34(9):697-698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丰台医院2017-01-10—2018-06-12收治92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91.30%、治疗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8.26%、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1.74%,均高于对照组的71.74%、58.7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输出量(SV)(80.85±6.27)mL/min、左室射血分数(LVEF)(52.64±3.56)%高于对照组的(76.14±6.19)L/min、(50.73±3.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2.74±3.91)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9.48±4.17)mm低于对照组的(44.29±3.34)mm、(52.32±4.6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周乃菁  江洪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67-2269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和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合并房颤者复律后窦律维持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7例,经药物或者电复律后,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非洛地平和福辛普利,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和非洛地平。治疗随访时间为1a,终点事件是房颤复发,观察2组复律后2、4、6、8、10、12个月内窦性心律的维持人数,同时观察血压的维持水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房颤复律后第6、8、10、12个月,观察组的窦律维持人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稳定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a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和非洛地平比单用胺碘酮和非洛地平更有利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0.2g/次,3次/d;第2周减至0.2g/次,2次/d;第3周减至0.2g/次,1次/d维持,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5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比较、CRP的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6、9、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22(73.3%)、19 (63.3%)、17(56.7%))和26(86.7%)、24(80.0%)、23(7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1±1.0)mm和(35.3 ±1.1)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CRP的变化分别为(8.05±1.21) mg/L和(3.03±1.32) 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拜新同治疗对照组(n=57,男29例,女28例),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组(n=59,男29例,女30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8月,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及心房内径。分析2组治疗后3、6、12和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3、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2.1%,对照组为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心房内径治疗,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拜新同治疗,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阵发性房颤分为胺碘酮组(I组,n=72),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73),疗效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但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维持12个月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脉推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70例)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静脉推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重复应用,最大累计量为210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结果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A及E/A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6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32)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34),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随访第12月和第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氯沙坦组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安博维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博维,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90%、87%,高于对照组的88%、7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对照组为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9±1.7)mm,(37.0±1.8)mm,(35.4±2.0)mm,对照组为(36.8±1.5)mm,(37.5±2.1)mm,(38.3±2.1)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博维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6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胺碘酮(观察组)31例,口服胺碘酮+坎地沙坦(对照组)31例,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 共61例完成治疗,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12~18个月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比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66例风湿性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复律前后均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则仅给予相同剂量的胺碘酮,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复律成功率、12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9%(22/35)比58.1%(18/31)](P> 0.05).复律后1、6、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32/35)比71.0%(22/31),77.1%(27/35)比51.6%(16/31),68.6%(24/35)比38.7%(12/31)](P< 0.05).观察组在随访的12个月期间左房内径增加不明显,对照组左房内径持续增加,从复律后3个月开始,两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虽不能显著增加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但是可以更有效地维持风湿性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延缓左房扩大,预防心房颤动复发,改善心功能;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柳荫 《现代保健》2013,(10):32-3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美托洛尔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左心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0.05),同时,治疗组的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左心房内径,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的复发,疗效显著,值得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CHF合并PAF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Pmax、Pd、LVDD及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F合并PAF患者采用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氯沙坦复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复律效果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胺碘酮治疗)和观察组(37例,给予氯沙坦+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h、3d和1周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2个月,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24 h、3 d和1周时心房颤动转复率分别为66.7%(26/39)、76.9%(30/39)和84.6%(33/39),观察组分别为67.6%(25/37)、81.1%(30/37)和94.6%(35/37),治疗1周时两组心房颤动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对照组与观察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9.7%(23/33)和88.6%(31/35),左房内径分别为(38.6±1.0)mm和(31.3±9.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复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氯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左房内径(LAD)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胺碘酮)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12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Pd、LAD及窦性心律维持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Pd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37.7±1.6)mm]显著高于观察组[(35.9±1.3)mm](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胺碘酮治疗特发性心房颤动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心房颤动复发,此种效应可能与缬沙坦改善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91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普伐他汀20mg,1次/晚。检测血压于正常范围。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18个月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半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长期运用有助于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律失常效果,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1月和3月基本治愈率和心律失常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3月后,2组的APACHEⅡ、SV、LVEF、LVESD和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和三个月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心功能明显提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