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1956年,Farber在研究大鼠肝细胞癌变机制时,观察到一类体积较小,核较大,呈卵圆形,胞浆少而浅染的细胞,提出卵圆细胞的名称以区别这类细胞。此后研究发现此类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因而认为它是一种干细胞,较早的文献中也称作胆小管肝细胞(ductular hepatocyte)、新生毛细胆管(neocholangioles)、肝细胞样细胞(1lepatocyto-like cell)、胆道肝细胞(biliary hepatocyte)、  相似文献   

2.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谭至柔  黄雪 《医学综述》2001,7(10):618-619
肝卵圆细胞 (hepaticovalcell,HOC)是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中出现的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可分化为过渡细胞、小肝细胞和成熟肝细胞 ,也可向胆管细胞分化[1 ,2 ] 。HOC直接参与了肝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HOC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综述如下。1 肝卵圆细胞的特征1944年Opie在致癌物饲养的诱癌大鼠的肝脏中发现了HOC并首先描述 ,将这种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体积较小的细胞称为卵圆细胞。随后许多学者在诱癌大鼠动物模型上对HOC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 ,人体肝脏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4.
吴伯勋  刘铭 《吉林医学》2014,(13):2897-2898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在遭受各种因素侵袭后导致慢性肝损伤后修复的一种表现,它和其他很多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机制极其相似,如皮肤、肺和肾脏的纤维化修复。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肝基质成分合成增加与降解失衡的结果[1]。在过去的15年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肝损害被终止后,肝纤维化是个可逆的过程。这些发现为笔者了解肝病的发生机制,从而制定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癌组织中卵圆细胞C-kit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驰华  龚加庆  朱新勇 《医学争鸣》2003,24(17):1542-1544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癌组织中卵圆细胞的功能。以及C—kit和PCNA的表达,探索卵圆细胞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诱癌组和干预组.研究DAB诱癌过程中卵圆细胞分布的病理特点,C—kit及PCNA免疫组化.结果:在诱癌2wk,c—kit和PCNA阳性细胞首先出现在汇管区,以后时间逐渐增加,C—kit阳性细胞在22wk逐渐减少.8wk时,PCNA阳性细胞较前减少.结论:汇管区的终末胆管树为肝干细胞的重要发源地,它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卵圆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过程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筛选调控分化的microRNAs,探讨肝癌发生的起源机制。方法用化学致癌剂3’-Me-DAB诱发SD大鼠肝卵圆细胞增生,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肝卵圆细胞,行体外培养使其恶性分化并进行鉴定。提取分化过程中的microRNA进行microRNA基因芯片杂交,获得卵原细胞恶性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同时利用种植模型及大鼠Y染色体特异性PCR技术,验证卵圆细胞可恶性分化为肝癌细胞。结果①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肝卵圆细胞胞浆和胞膜表达干细胞标志Thy-1及C-kit;②通过基因微阵列分析,卵原细胞恶性分化过程中有22个miRNA的改变显著,其中19个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③卵原细胞种植模型的大鼠肝癌组织具有SRY基因的电泳条带。结论特定microRNA可能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成体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LIF等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观察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了干细胞标志c-kit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干细胞白蛋白和CK19 mRNA表达鉴定卵圆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活度达到90%,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和颜色呈不均质,卵圆细胞直径是肝细胞直径的1/4~1/6.诱导后出现大而圆的肝细胞,可见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在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经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卵圆细胞有c-kit蛋白条带,而大鼠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则未出现条带.PCR分析显示卵圆细胞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结论 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同时表达c-kit,CK19和白蛋白3种抗原,诱导分化出现一系列从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种现象证明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就是肝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以产生成熟的肝细胞,成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抗—HCV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方法,对48例肝硬化患者、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慢性肝炎患者及8例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CV检测。结果麦明:原发性肝癌组其血清抗-HCV阳性与输血无密切关系,而肝硬化组血清抗-HCV阳性与输血关系密切。两组间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工酶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DA同工酶及12例PHC患者手术切除前后血清GPDA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GPDA同工酶Ⅱ带(GPDAⅡ)在肿瘤细胞无变性、坏死者14例肿瘤组织中均为阳性,而在肿瘤细胞有变性、坏死者4例中均为阴性;在所有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均为阴性;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PDAⅡ为人肝癌特异性同工酶区带,来源于癌变的肝组织;测定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的变化对手术疗效的评价,疾病的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圆细胞部分表面标记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中CK7、CK19、CK18、CD34、e—kit抗原的表达。结果14例肝细胞癌CK7表达呈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70%(14/20);9例c—kit的阳性表达率为45%(9/20);在2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的CK18全部呈阳性表达,CK19和CD34全部呈阴性表达。CK7、C—kit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大小、是否合并肝硬化以及组织学分级也不相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癌组织中存在表达卵圆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其表达CK7、C—kit,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其进一步提示,肝细胞癌可能不是起源于肝干细胞而是来源于过渡性的前体细胞/祖细胞,如来源于Hering管的卵圆细胞。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cquire oval cells (progenitor stem cells) from adult rat liver of different models including diabetic rats. Methods Thirty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randomly: control, 2-acetylaminofluorene (2-AAF), 2-AAF+partial hepatectomy (PH), 2-AAF+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and diabetic groups. As two-step collagenase perfusion protocol of Seglen, oval cells were isolated by Per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y1.1 positive cells were sor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n cultured in Dulbeccos minimum Eagles medium (DMEM).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applied to labelling Thy1.1. Results Different rates of Thy1.1 positive oval cells were found in different rat model groups: 0.5% in 2-AAF, 0.3% in 2-hAAF+PH, 0.2% in 2-AAF+CCl4 , 0.1% in diabetic, and 0.0% in control. Isolated cells adhered to plate with fusiform or polygon as epithelial cells. Conclusion Progenitor stem cells exist in injured liver tissue including those from diabetic rats.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组织及血清中GPDA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GPDA活性变化,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DA比活性及12例PHC患者手术切除前后血清GPDA总活性(TGPDA)进行研究。结果:PHC患者肿瘤组织中可溶性及膜结合性GPDA比活性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TGPDA阳笥患者肿瘤组织中膜结合性GPDA比活性较阴性患者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T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院100例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100例中有HBV感染者88例,无HBV感染者12例。男:女=6.69:1。乙肝组发生PHC以30~39岁者居多,占40.9%;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无乙肝组以50~59岁为多,占41%,较乙肝组明显滞后。故认为,HBV感染并发肝硬化10年以上及HBsAg与抗-HBe阳性均可视为发生PHC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LP及其同工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特征及机理。方法:检测PHC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P比活性及其同工酶,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例PHC肝癌组织标本中,3例检测到ALP Ⅰ区带,阳性率为11.1%,而癌旁组织中均未有ALPⅠ的检出,ALP Ⅴ在癌旁组织中检出率达100%,而肿瘤组织仅14.8%(P〈0.01),且均在两种组织的可溶性ALP中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AFP阴性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构建能与血清AFP联合使用的疾病诊断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33例AFP阴性肝癌患者与35例健康人的血清,获得差异蛋白峰并建立疾病诊断模型。结果:32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FP阴性肝癌组血清中有6个上调,26个下调;诊断模型的准确度为80.9%,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结论:应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建立的疾病诊断模型有望与血清AFP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超声特点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提高超声对HCC的诊断水平。方法:对98例手术证实为HCC的患者术前106个癌结节的二维超声(2DUS)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分化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DUS表现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的瘤体回声以低回声为主,而低分化则以稍强回声表现为主;癌结节的分化程度与肿瘤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随着肿块的增大而呈降低的趋势;CDFI表现中,癌结节的血流分布与肿瘤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丰富程度随着肿块的增大而增高,而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血供多少还不能说明其分化程度的高低。结论:HCC的2DUS及CDF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是临床诊断HCC首选的影像学技术,尤其适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附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5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结果 5例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放疗4例,1例进行了化疗.结论乳腺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确诊需要有较清楚的鉴别诊断,特别是鳞状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