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K7、8、19,白蛋白,甲胎蛋白AFP和CD34在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肝组织内的表达;分析肝内胆管增生和肝再生的关系。方法:12例CSH肝组织行HE和嗜银染色;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K7、8、19,白蛋白、AFP和CD34表达。结果:死亡2例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10例恢复期患者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肝组织内胆管明显增生。肝组织内典型胆管增生细胞CK7、19强阳性;非典型胆管增生细胞CK8强阳性,CK7、19呈弱阳性,部分同时表达CK19和白蛋白,其细胞形态和表型符合肝卵圆细胞特征。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部分非典型增生胆管细胞可能来源于肝卵圆细胞;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增生可能是干细胞参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建立及其纯化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分离纯化卵圆细胞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2-acetyailamif1uorene,2-AAF),剂量分别为5、10、15、20mg/kg,连续给药6d,于第7天行三分之二部分肝切除,术后继续给药1周,每隔3d取肝组织行常规组织学观察,作细胞增殖试验及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免疫磁珠标记C-kit阳性细胞以纯化卵圆细胞(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对纯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0、15、20mg/kg三种剂量2-AAF均可成功建立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卵圆细胞增殖于第8天较明显,至第11天达高峰,第14天有所减少。卵圆细胞胞核Brdu染色阳性,其除表达卵圆细胞特异性抗原OV6外,尚表达肝细胞标记白蛋白及胆管细胞标记CKl9。胚胎期肝细胞抗原AFP、连接蛋白43在卵圆细胞中亦有高表达,同时还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C-kit。以MACS纯化的C-kit阳性卵圆细胞,90%以上为OV6阳性,并有AFP、白蛋白、CK19 mRNA转录。结论:2-AAF剂量为10~20mg/kg时可获得满意的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增生的卵圆细胞为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前体细胞,利用C-kit标记通过MACS可纯化这种肝干细胞/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CK1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9例正常肝组织中CK19的表达。结果 56例肝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CK19表达率(51.9%)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17.2%),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CK19的表达率为37.5(3/8)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结论 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CK19,提示CK1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CK1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万蕾  叶晓光  于宪 《广东医学》2008,29(9):1494-149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CA50对慢性良性肝病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IRMA法分别测量健康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50水平,并与血清AFP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CA5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肝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的CA50阳性检出率低于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44.4%AFP阴性的肝癌中CA50阳性。结论 CA50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有限。CA50与AFP联合检测可能提高肝癌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慢性良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AFP和CEA与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罗亮  王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66-386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199(CEA)与肿瘤抗原(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测定51例原发性肝癌和75例良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P、CEA与CA199的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AFP、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74.5%、49.0%和45.1%,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三项联合对肝癌阳性率提高至92.2%、与单项检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3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CK1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9例正常肝组织中CK19的表达。结果5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26例CK19表达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癌组织CK19多分布于腺样型或梁索型肝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CK19表达率(51.9%)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17.2%),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CK19的表达率为37.5%(3/8),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结论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CK19,提示CK1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CK1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细胞角质素18(CK18)及消减基因P02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8例正常肝组织,27例肝硬化组织和43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P02的表达.结果: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和25.0%(P>0.05),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为65.1%,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对肝硬化的汇管区和肝细胞癌癌巢周边可见到卵圆细胞中P02的强阳性表达,且其数量在2种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8参与了肝硬化到肝细胞癌的癌变过程;CK18在卵圆细胞中的强阳性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组织中数量上的显著性差异,证明卵圆细胞与肝脏损伤后再生及癌变有关,支持肝细胞癌的卵圆细胞起源学说;P02是一个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卵圆细胞的增殖来介导肝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30-13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 (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50例良性肝病患者设为良性肝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肝癌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差异。结果:(1)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良性肝病组血清AFP、AFP-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3)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和准确性(88.6%)均高于单一检测,而特异度低于单一检测(P<0.05)。(4)腹腔镜肝切除术后1个月,肝癌组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AFP mRNA在复发性肝癌及伴有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检测40例复发性肝癌及伴有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肝癌血液AFP mRNA。结果:21例伴有肝外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肝癌血液AFP mRNA均表达阳性(100%),19例复发性肝癌患者中有7例血液AFP mRNA表达阳性(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液AFP mRNA有希望成为判断肝癌复发或预测肝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癌细胞表面特标记与成瘤能力有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思朗  李鹏  张积仁 《医学争鸣》2006,27(7):587-589
目的:研究大鼠肝癌细胞表面标记特征与成瘤能力关系. 方法:二乙基亚硝胺为诱癌剂制造大鼠肝癌模型,分离培养肿瘤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AFP,CK7,CK8,CK14,CK18,CK19和GGT)分选肿瘤细胞,比较各个表面标记阳性肿瘤细胞亚群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并且对数稀释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亚群,分析低密度下强成瘤能力细胞亚群与相应阴性细胞亚群成瘤差异. 结果: CD34,Thy-1,CK7,CK8,AFP和GGT等6个标记的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显著(P<0.05或0.01);1/100~1/10细胞密度的CK7阴性与AFP阳性细胞亚群成瘤能力仍然比其对应细胞亚群为高. 结论:大鼠原发性肝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成瘤能力差异巨大的肿瘤细胞亚群. CK7(-)和AFP( ),可能是大鼠肝癌干细胞的部分表面标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圆细胞部分表面标记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中CK7、CK19、CK18、CD34、e—kit抗原的表达。结果14例肝细胞癌CK7表达呈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70%(14/20);9例c—kit的阳性表达率为45%(9/20);在2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的CK18全部呈阳性表达,CK19和CD34全部呈阴性表达。CK7、C—kit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大小、是否合并肝硬化以及组织学分级也不相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癌组织中存在表达卵圆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其表达CK7、C—kit,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其进一步提示,肝细胞癌可能不是起源于肝干细胞而是来源于过渡性的前体细胞/祖细胞,如来源于Hering管的卵圆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工酶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DA同工酶及12例PHC患者手术切除前后血清GPDA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GPDA同工酶Ⅱ带(GPDAⅡ)在肿瘤细胞无变性、坏死者14例肿瘤组织中均为阳性,而在肿瘤细胞有变性、坏死者4例中均为阴性;在所有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均为阴性;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PDAⅡ为人肝癌特异性同工酶区带,来源于癌变的肝组织;测定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的变化对手术疗效的评价,疾病的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五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对肝癌组56例、肝硬化组40例、肝炎组47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99、CA125和铁蛋白进行联检。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AFP、CA199、CA125和S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均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检对肝脏疾病的癌变(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同时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乙肝肝硬化人群中预测和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9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99例乙肝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白介素6(IL-6)含量,并计算AFP-L3%(AFP-L3/AFP),比较两组间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并计算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之间AFP[3.2(2.1,8.5) ng/ml vs 14.1(3.9,128.3) ng/ml]、AFP-L3[0.2(0.1,0.5) ng/ml vs 0.8(0.2,13.8) ng/ml]、AFP-L3%[5.0%(5.0%,5.0%) vs 5.0%(5.0%,11.7%)]、IL-6[8.7(6.3,11.4) pg/ml vs 13.5(10.7,16.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乙肝肝硬化人群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43.9%,特异性为84.8%;AFP-L3敏感度为48.1%,特异性为83.8%;AFP-L3%敏感度为29.3%,特异性为97.5%;IL-6敏感度为98.9%,特异性为34.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P-L3、AFP-L3%均能有效用于乙肝肝硬化人群预测和诊断肝癌,AFP-L3%更具优势;IL-6敏感度虽高,但特异性低,不能有效用于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组织内,常可见大量的胆管增生,但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为阐明该类患者胆管增生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卵圆细胞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的关系,我们对8例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及2例正常人肝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肝组织连续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指标为细胞角蛋白(CK)7、CK8、CK19、O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甲胎蛋白(AFP)及白蛋白(ALB)。结果在所有8例惠者肝组织汇管区内均可见典型增生的胆管及非典型增生的胆管,且对CK7、CKB、CK19、OV6及PCNA染色呈阳性反应,但两种类型的胆管在染色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些非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表现出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某些小型肝细胞样细胞在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面介于肝卵圆细胞及成熟肝细胞之间。结论在t-I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组织内,胆管增生可能存在不同起源。某些非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实际上就是活化的肝卵圆细胞。非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与肝细胞再生密切相关。小型肝细胞样细胞可能是肝卵圆细胞与成熟肝细胞之间的中间过渡细胞。  相似文献   

18.
刘羽真  王圣方 《九江医学》2003,18(3):131-132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测定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测定正常人、各种肝病及肝脏以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FU.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检测阳性率达79.4%,与各对照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U可作为PHC的血清标记物,其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2%,准确度为88.4%,对甲胎蛋白(AFP)阴性病例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方法取孕14d的小鼠胚胎肝细胞作为肝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6个月后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分析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SRY)、AFP、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GST-P)或角蛋白19的表达,以研究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诱导多发性肝癌结节。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SRY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SRY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AFP和GST-P,而不表达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AFP和GST-P,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移植的肝干细胞转变为肝癌,并且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GST-P和AFP。提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直接癌变形成肝细胞癌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