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心肌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方法,获得具有理想数量和活性的原代心肌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生72h内的新生SD大鼠心脏,去除心肌结缔组织和心房组织,只保留左心室,采用胰酶和胶原酶Ⅰ联合消化、差速贴壁分离的方法,获得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对细胞的搏动频率、搏动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的原代心肌细胞生长良好,核仁清晰可见。高倍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接种12h后,少数细胞贴壁生长,且贴壁的少数单个细胞出现自发搏动,之后搏动细胞数以及细胞搏动频率都逐渐增加,接种48h后细胞完全铺展开来并连接成片,自发搏动呈现同步性和岛屿状。结论:本实验方法获得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生长状态好,细胞存活率和自发搏动性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可靠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单稳定、可靠的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使分离的心室肌细胞存活率和纯度更高。方法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Ⅱ型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心使用低转速(750r·6min-1),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使用培养板贴壁细胞的原位计数方法计算存活率,观察心室肌细胞生存过程当中的形态以及心率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室肌细胞纯度鉴定,结合共聚焦镜下观察心室肌细胞形态结构。结果最初分离下来的心室肌细胞为圆形,形状饱满,亮度高,培养第1天,心肌细胞多数贴壁,伸出伪足,少数贴壁的单个细胞开始出现搏动,搏动的频率和节律不齐,培养3~4d后可铺满成单层,呈大片同心圆状,开始同步搏动,收缩有力,搏动频率多在40~90次·min-1。培养第5~7天的心室肌细胞搏动频率趋于一致,搏动频率多在80~100次·min-1。直至第9d后细胞的搏动频率逐渐下降,成纤维细胞逐渐优势生长,搏动细胞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心室肌细胞形态开始明显改变,培养第20天时,部分细胞停止搏动,形态发生很大的改变,心室肌细胞的胞浆出现空泡,原先出现的伪足的地方变细,开始出现断续的表现,细胞大多脱落;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室肌细胞纯度达93%以上;平均存活率达96%。结论改进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室肌细胞,提高存活率和心室肌细胞纯度。  相似文献   

3.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为简便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使分离的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数量、存活率和纯度.方法: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结果:心肌细胞分离良好,收获细胞数量及存活率高,可贴壁搏动生长,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改良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SD大鼠心室肌,O.25%胰蛋自酶-0.02%EDTA消化后,培养于DMEM—F12培养液中,用差速贴壁法和化学抑制法相结合去除非心肌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培养的心肌细胞平均存活率(96.33±6.73)%,培养第4天细胞搏动率达(95.3±9.2)%,并出现单层同步搏动,具有典型的心肌细胞形态特征。【结论】本研究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以提高心肌细胞的单细胞收获率、存活率及搏动率。方法用机械解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乳鼠心脏组织,并用差速黏附贴壁法和化学药物抑制法进行纯化,然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第1天心肌细胞几乎全部贴壁,少数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第3天形成细胞簇或细胞单层,收缩明显而有力。结论本方法单细胞收获率、存活率高,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分离彻底,是比较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比较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差异。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倒置显微镜跟踪观察心肌细胞的生长及搏动情况,台盼兰负染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差异。结果接种24 h后细胞全部贴壁,部分细胞开始自发性搏动,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并伸出伪足,形状以三角形和梭形为主,3 d后细胞聚集成片并同步搏动且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心肌细胞为梭形或三角形,胞质致密,多为单核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呈泡状,双核和三核细胞较多,培养过程中不发生搏动。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快速有效,差速贴壁法纯化的心肌细胞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小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Ⅱ型胶原酶、胰蛋白酶消化心脏组织,差速贴壁分离法。结果:12 h心肌细胞基本贴壁,第2天可长成单层,第3~4天细胞伸出伪足相互接触交织成网,逐渐形成细胞簇或细胞单层,搏动呈同步性,收缩明显有力,搏动频率为30~120次/min。结论:用Ⅱ型胶原酶、胰蛋白酶分离培养小鼠乳鼠心肌细胞可获得形态、活力良好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较理想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新生大鼠大脑皮层通过胰酶消化获取单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后种板培养;培养第3~4天加入阿糖胞苷纯化神经元;最后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尼氏体进行鉴定。结果:实验获取细胞存活率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旺盛,培养第6~7天,细胞胞体较大,突起粗,分支多,突起交织成网,并能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培养第10~14天,检查有尼氏体细胞占90%以上。结论:该培养技术是大鼠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出生1~3 d的SD大鼠的乳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分离心肌细胞,并加入适量BrdU纯化心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并观察其形态,计算存活率92%,纯度90%,2~3 d出现同步搏动。结论: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可分离存活率较高的心肌细胞,用差速贴壁法并加入适量BrdU可纯化心肌细胞,使细胞搏动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出生1~3d的SD大鼠的乳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分离心肌细胞,并加入适量BrdU纯化心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并观察其形态,计算存活率92%,纯度90%,2~3d出现同步搏动.结论: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可分离存活率较高的心肌细胞,用差速贴壁法并加入适量BrdU可纯化心肌细胞,使细胞搏动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的优化探索,寻找简单、有效的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 20只乳鼠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酶消化法+吸管吹打获取心肌细胞;B组通过酶消化法+自制转子磁力搅拌获取心肌细胞。两组均采用差速贴壁和5-溴脱氧尿核苷(BrdU)纯化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活性,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细胞搏动性。结果 A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搏动率、纯度分别为(89.90±2.92)%、(91.30±2.00)%和(94.90±1.79)%; B组分别为(94.70±2.31)%、(95.00±1.24)%和(95.60±1.43)% 。B组心肌细胞活性及搏动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肌细胞纯度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U加入后与未加入相比,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论 酶消化法+自制转子磁力搅拌更优于酶消化法+吸管吹打,可以有效获取心肌细胞,BrdU有利于心肌细胞的纯化。  相似文献   

12.
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组胺能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从新生鼠(24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新生鼠下丘脑中分离的TM神经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9d的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呈组胺免疫反应阳性。为组胺能神经细胞。结论 新生鼠下丘脑TM神经细胞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它可作为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3.
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稳定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应用生物酶 ( 5g/L胰蛋白酶及 1 g/L胶原酶 )灌注法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 ,用形态学及台盼蓝染色法鉴定分离的心肌细胞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和摄像记录。结果 :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 91 .7% ;存活的心肌细胞静止地贴在培养板底上 ,细胞完整 ,呈杆状 ,长宽比约为 4~ 6∶1。结果提示 :该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心肌细胞培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培养模型。方法用新生24 h SD大鼠,分离获取髁突,去尽软骨层,获得纯尽软骨下骨。采用改良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并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化结节染色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值能力。结果细胞呈多种形态,有三角形、梭形、不规则形。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细胞接种后1~3 d内细胞增殖缓慢,第8天达到高峰,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结论该方法获得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能在体外稳定培养,并且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 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 用0.01 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 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 用0.01 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ECs)的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获得丰富OECs来源奠定基础。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嗅球OECs,比较p75抗体吸附、阿糖胞苷抑制、差速贴壁三种方法的纯化效果,根据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统计所得OECs的纯度,同时在相差显微镜下对不同培养时期的OECs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嗅球OECs主要为双极或三级细胞,其突起细长。未经纯化的OECs则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而占优势,三种纯化方法均能使接种14d后的OECs纯度均值大于75%。p75抗体吸附法和阿糖胞苷抑制法的纯化率均值略高于差速贴壁法。结论 新生大鼠嗅球OECS的原代培养中细胞纯化是必要的;在脊髓损伤再生研究中,较之p75抗体吸附法和阿糖胞苷抑制法,差速贴壁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OECs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的形态和kir2.1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中kir2.1蛋白表达水平,建立一套可靠的乳鼠窦房结定位、细胞培养与鉴定技术,为进一步心脏生物起搏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石蜡切片中用HE染色、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PTAH)进行乳鼠窦房结定位和形态学观察;取SD乳鼠的窦房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搏动频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kir2.1蛋白表达.结果 综合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PTAH染色3种方法可准确定位乳鼠窦房结组织.在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中观察到梭形细胞、三角形细胞和不规则形细胞3种有自发性收缩的细胞,其中梭形细胞最多且形态结构特点和搏动频率符合起搏细胞的特点,三角形和不规则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特征相似.乳鼠窦房结细胞的kir2.1蛋白表达低于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结论 综合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PTAH染色3种方法可以准确定位SD乳鼠窦房结,乳鼠窦房结细胞中kir2.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新生鼠下丘脑中分离的TM神经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9 d的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呈组胺免疫反应阳性,为组胺能神经细胞。结论 新生鼠下丘脑TM神经细胞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它可作为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