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倍博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为倍博特组64例,缬沙坦组64例和氨氯地平组63例,给药前和给药8周后,分别动态血压监测各组患者,观察倍博特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3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均明显下降(P<0.05);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比较,倍博特组的24 hSBPV下降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4 hDBPV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倍博特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停服降压药2周后,口服缬沙坦80mg,吲哒帕胺2.5mg,每日1次。结果:患者用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缬沙坦合用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同时由于两药的互补作用抵消了各自的不良反应,使血压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0年选取大连市高新产业园区凌水地区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B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C组(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D组(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各30例。根据不同分组,给予不同的降压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前检查,4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6~8周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不同的阶段均要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可较为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及舒张压,三联用药的效果明显好于两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2.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80 mg缬沙坦,两组患者中若治疗1周后,患者血压未恢复不理想,可使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增至5 mg,缬沙坦剂量增至160 mg,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血压情况进行改善,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服药后血压水平状况及心脑血管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氯沙坦钾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每组60例。氯沙坦钾组口服氯沙坦钾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差异,分析诊室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患者24h动态血压的达标情况及治疗后心脑血管风险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晚间收缩压变异性、晚间舒张压变异性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氯沙坦钾组(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7%,氯沙坦钾组为13.33%,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诊室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达标情况与24h动态血压监测达标情况并不一致:诊室血压达标的42例患者中,14例(26.2%)显示24h平均血压未达标。结论: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压水平状况能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和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发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倍博特和络活喜,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BP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BPV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平稳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BPV。但倍博特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倍博特是一种理想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复方制剂降压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n=43,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和试验组(n=43,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夜间血压、糖耐量、NO水平、血糖、血压达标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试验组43例患者的夜间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121.13±7.34)mmHg、(76.62±8.25)mmHg较参照组更胜一筹,糖耐量、NO水平、血糖达标率和血压达标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可达到理想的整体达标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片加吲达帕胺片治疗的达标率。方法:共入选24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厄贝沙坦片加吲达帕胺片治疗8周。厄贝沙坦150mg加吲达帕胺片2.5 mg/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mmHg,1mmHg=0.133kPa)则增加厄贝沙坦150mg继续服用2周末;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吲达帕胺片2.5mg直至8周试验结束。结果:完成8周随访的230例,治疗8周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1.97/16.08mmHg(P<0.01)。其中223例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片加吲达帕胺片治疗中国轻、中度高血压病达标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CAH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CA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CH组(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AH组(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各40例。根据不同组别,患者服用不同的降压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4组治疗前的血压基础值未见统计学差异;8周后,CAH组的收缩压变化值及舒张压变化值与CA组、CH组、AH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H组在不同阶段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CA组、CH组及AH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此治疗方案比三种药物间的两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董海玮  高晶霞 《中外医疗》2008,27(16):51-52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单用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好.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原发牲高血压患者(坐位95mmHg<舒张压<110mmHg且收缩压<180mmH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氨氯地平5mg/d和厄贝沙坦150mg/d治疗,另一组采用氨氯地平5mg/d治疗,在治疗4周和8周结束时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在原发性高血压志者中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比单用氨氯地平组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8周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0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0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组为49.8%,在单用氨氯地平组为38.7%.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所致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24h动脉血压检测仪观察26例rHuEPO所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然后用缬沙坦80mg/d和氨氯地平5-10mg/d治疗4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结果:rHuEPO所致高血压失去正常液间下降规律,收缩压(ps)或舒张压(pD)昼夜变化百分率<10%,呈“非杓型”,而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后,无论是24h平均血压、白昼血压,液间血压及24h血压负荷值均较治疗前有生改善P<0.01,降压谷峰比值ps60%,pD53%。结论:rHuEPO所致高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可能是加重肾脏损害的原因之一。而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可有效而安全地控制血压恢复其液间下降的正常规律,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46-48+53
目的评价五种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就医的150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不同分为五组,每组各30例。培哚普利组患者服用培哚普利片,倍他乐克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氨氯地平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吲达帕胺组患者服用吲达帕胺,每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和动脉僵硬度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各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PB)均显著下降(P0.001)。培哚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均显著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P0.001),并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踝肱指数(ABI)(P0.001),效果顺次减弱。倍他乐克无显著缓解动脉僵硬度效果。结论在达到相近的降血压效果的情况下,培哚普利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其他依次为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倍他乐克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利尿剂(氢氯噻嗪)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接受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0mg,1次/d,B组接受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0mg,1次/d,治疗8周复查疗效。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01)。但A组血压降低效果较B组明显。结论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氢氯噻嗪。  相似文献   

14.
黄佩  李锡明  张荣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02-1104,1107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和结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均可有效地降低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6﹚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1﹚降压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种方案对血压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12周的24 h平均收缩压(SBP﹚、白昼SBP、夜间SBP、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白昼S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的24 h SBP、白昼SBP和夜间SBP均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P<0.05﹚。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的24 h SBPV及白昼SBPV均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P<0.01﹚。两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能有效控制老年人高血压,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控制清晨高血压的效果差异。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患者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筛选出清晨高血压患者88例,入选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4 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41例患者为观察组,服用缬沙坦4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4周清晨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比较2组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2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收缩压(P〈0.01),但观察组清晨血压控制更好,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但在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收缩压明显优于缬沙坦,而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9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口服治疗,B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口服治疗,观察4周,4周后血压达到目标血压者继续以此剂量服用,未达到者剂量加倍,继续观察四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使用8周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用药4周及8周血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A组多于B组(P<0.01)。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加轻微,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木兰  齐玥 《中国现代医生》2012,(36):148-149,151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给予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片开始,每日1次;B组10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131g开始,每日1次;C组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开始,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各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第6周、第12周血压不可控的患者将剂量上调,最大剂量为两种药物各10 mg/d。最终疗效显示为第18周时血压、心率与基线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水平相比,比索洛尔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25.9±12.82)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1.4±6.35)mm Hg,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平均降低(24.7±11.67)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4.4±8.02)mm Hg,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比索洛尔组心率降低(6.6±9.67)次,氨氯地平组心率降低(11.5±8.65)次,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83.2%患者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的6周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严重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吲哒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2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吲哒帕胺片1.25 mg,1次/d。B组20例,给于安慰剂同时辅以运动饮食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偶侧血压及24 h平均血压、心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8周后A组降压效果显著,B组降压效果较差。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吲哒帕胺组为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