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赝复物的使用已有较长历史,早在1856年EdwinSercombe已经开始应用天然橡胶做颌面外科修补术。随着赝复体技术的更加成熟,硅橡胶义耳作为一种合适的修复材料进入我们视野,当自体组织难以进行修复时,它可以灵活逼真的进行重建[1],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20世纪70年代后期Branemark设计出一种穿皮肤式特殊凸型种植体,植入颅骨内作为种植义耳或耳助听器的固位装置[2],由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义耳种植领域。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外耳道新生物是外耳道皮肤缺损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方法是取大腿内侧中厚皮片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困难,加之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成活或愈合不良引起外耳道狭窄。我科2005-04-2013-04应用耳后穿支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区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2岁。均为外耳道新生物需切除的患者。新生物病理诊断:乳头状瘤6例,黑色素瘤2例,血管瘤、耵聍腺瘤、瘢痕增生各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02~2005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全耳再造Ⅰ期术后病例,进行新切口设计方案的Ⅱ期立耳手术46耳进行讨论.方法 全身麻醉后,沿耳轮外8 mm处做皮肤切开,分离耳轮皮层,保留再造耳廓支架表面的软组织层,于耳轮背面切口处分离皮肤至耳轮外缘,并使分离后的皮肤向后延伸并缝于耳背部之软组织.结果 手术病例均达到耳轮光滑,耳廓皮肤不肿,血运好,三角窝和舟状窝明显,耳廓后沟明显.结论 此手术切口及缝合方法的改进更加符合患者对人工耳廓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整合义耳修复全耳廓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骨整合义耳修复耳廓缺损患者62例(63耳),随访5~8年,中位随访时间6.5年.就其固位义耳种植体的稳定性、脱出率,种植体周围组织感染,配戴义耳时间和外观满意度,义耳更换频率和周期及有无全身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3耳一次全部治愈,义耳形态逼真,配戴稳定,色泽自然.63耳均出现种植体与周围组织感染,但对种植体稳定性无影响.63耳126颗种植体一次植入成活稳定,有4颗种植体脱出都为外伤所致.所有63耳配戴义耳时间超过8 h/d.义耳更换中位时间3.0年,主要原因是义耳褪色和撕裂.无全身及颅内并发症.结论 骨整合义耳安全可靠,长期效果稳定,是全耳廓缺损修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isch技术在预防先天性外耳道闭锁重建后再闭锁和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73例(74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患者,均采用鼓窦径路手术入路,术中用Fisch技术重建外耳道。59耳(79.72%)获随访6个月~5年。结果:59耳中有2耳(3.38%)狭窄,主要在外耳口以下,无一耳闭锁。49耳(83.05%)术后听力结果长期稳定,10耳(16.95%)因成形鼓膜增厚而听力下降(均大于15 dB)。结论:Fisch技术能有效预防先天性外耳道闭锁重建后再闭锁和狭窄。但术后的定期随访和炎症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耳畸形手术中面神经防护的经验,分析了1983年8月~1995年7月底519例耳各类耳畸形手术的临床资料。单纯中耳畸形130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8%(79/130),鼓索神经畸形率为5.4%(7/130);外耳道狭窄伴中耳畸形75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0%(45/75),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3.3%(10/75);外耳道骨性闭锁伴中耳畸形314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42.5%(142/314),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00.0%(314/314)。428例(82.5%)术后听力增进,其中221例(42.6%)获实用听力(30~45dB)。远期随访198例,其中152例(76.7%)仍保持近期听力水平。术后近期面瘫2例(0.4%)。耳畸形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关键是尽早辨认面神经,采用高分辨率CT颞骨扫描,熟悉颞骨解剖标志,必要时应行面肌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整切除中耳侧颅底区巨大肿瘤以及同期修复术腔缺损的手术途径。方法采用两种术式(1)耳颈联合"Y"形切口,将耳郭向上翻揭,以处理腮腺、颈上深淋巴结;(2)耳内外联合倒"U"形切口,将耳郭向下翻转,以处理上鼓室乳突天盖、颅中窝底区病变。结果15例术中视野暴露充分,肿瘤均能一次大块完整切除,并同期用邻近自体带蒂肌瓣修补颅底,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年存活率为80%(12/15),随访满5年者7例占46.6%。结论采用外耳翻揭径路,术中视野暴露充分,便于完整大块切除肿瘤并同期修补侧颅底,术后并发症少,可及早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腓骨肌瓣结合牙种植牵引器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腓骨肌瓣结合牙种植牵引器(dental implant distracter,DID)在下颔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了包含永久性牙种植体和暂时性牵引器的牵引种植体。此牵引器特别为腓骨增宽牵引重建下颌骨缺损而设计。已完成10例下颔骨缺损重建(33件DID),其中4例成釉细胞瘤,2例下颔骨囊肿,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余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4.7岁),8例男性,2例女性。结果 在19~40个月的随访中,10例患者的组织瓣获完全成功,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显示正常下颌骨外形和骨愈合。植入的33枚DID中,有10枚(占30%)由于局部感染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有良好的骨结合,成功率达70%,共有4位患者完成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DID可成功用于游离腓骨肌瓣下颔骨功能性重建,牙种植体植入与骨牵引同期完成,缩短了手术周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外耳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技巧。方法对502例(517耳)拟行外耳再造手术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规植入扩张器、注液扩张,获得额外的皮肤行外耳再造。结果502例(517耳)并发皮下血肿10例(10耳),经手术清除瘀血治愈;扩张器外露12例(12耳),需取出扩张器7例(7耳),4个月后重新植入,未影响手术效果;无感染病例,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熟练、规范的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术中要去除纤维囊壁。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再造耳凹凸显现,轮廓分明,立体感强,是目前耳畸形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外耳畸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廓畸形,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常与中耳畸形合并发生,影响容貌和言语交流。除了重塑耳廓改善外观,外中耳畸形患者,尤其是双侧畸形患者还有迫切的改善听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骨整合义耳修复创伤性全耳廓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整合义耳修复创伤性全耳廓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创伤性全耳廓缺损采用骨整合义耳修复患者。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失败者12例,硫酸烧伤1例,高温铝水烫伤1例,车祸所致4例,刀砍伤1例。所有病例得到随诊,时间3~5年。结果所有患者均1次治愈,有一个形态逼真、色泽自然的外观,用骨整合方法固位的义耳配戴稳定,对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骨整合义耳修复方法简便、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无并发症,效果满意。对全耳再造失败者是一有效的治疗补救,对耳廓连同周围组织大面积缺损后瘢痕愈合者是可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中耳功能和听力的影响,为患儿听力问题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97例患儿分为低年龄组(3~7岁)和高年龄组(8~12岁).耳内镜下检查鼓膜像及咽鼓管咽口,鼓室图及纯音听阈测定.术后6个月复查.结果 患儿鼓膜的不可逆性病变8~12岁组明显高于3~7岁组.患儿咽鼓管咽口多呈裂隙状、圆脐状或过度宽大,咽鼓管咽口周围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食物残渣存留,术后得到明显改善.3~7岁组术后听力提高及A型鼓室图明显优于8~12岁组.结论 腭裂修复术后的软腭能分隔口腔和鼻腔,减少了鼻咽部感染的机会,有利于中耳功能恢复和听力的提高.提倡患儿早期手术,耳科医师应早期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使患儿的中耳疾病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简化的头颈显微重建外科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999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小组连续完成的3045例患者(3140块)头颈部游离组 织瓣移植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3045例患者中,男1856例,女118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6岁,平均47.8岁,94.2%(2868/3045)为肿瘤相关缺损的修复,其中2653例(2653/2868,92.5%)在肿瘤切除的同时作即刻修复,215例(215/2868,7.5%)为二期修复。本组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98.5%,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2.9%,抢救成功率48.9%。结论 简化的头颈显微外科技术显著简化了传统的显微外科技术,使得头颈部游离瓣移植更加快速简便、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耳粘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耳粘连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术者经治的诊断为中耳粘连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者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iegle耳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鼓膜均有程度不同的内陷、粘连、活动差(可部分或全部不活动);术中发现,鼓室黏膜水肿、增厚,鼓室内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粘连和膨胀不全,可累及中耳各部分结构,甚至蜗窗和前庭窗,以中、下鼓室及听骨链周围粘连严重;术前纯音听力测试(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35.34±6.99)dB,术后6个月纯音听力测试(0.5、1、2、4 kHz)平均气骨差(18.47±5.76)dB;术后随访观察及部分患者复查颞骨CT显示鼓膜及鼓室腔形成良好。结论①中耳粘连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鼓室内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粘连,以中、下鼓室及听骨链周围粘连严重;②中耳粘连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尽量保留正常的鼓室黏膜,通畅咽鼓管,形成大的鼓室腔,用外侧带有软骨膜的削薄的耳甲腔软骨重建鼓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外伤后耳轮部分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21例外伤后耳轮部分缺损的患者应用耳后乳突皮瓣进行二期修复.Ⅰ期手术前评估耳郭前面及后面组织缺损面积,根据缺损大小设计、形成蒂在后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将缺损耳郭后缘皮肤与耳后乳突区切口缝合,形成耳后一整体创面,将耳后皮瓣向前推进缝合于耳郭前层皮肤.Ⅰ期术后6周行Ⅱ期手术,耳后皮瓣断蒂,皮瓣折叠形成耳轮,继发创面直接缝合或另切取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再造耳轮轮廓清晰,外形良好,再造耳与健侧基本对称.随访2个月~1年,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耳后乳突皮瓣二期修复耳轮部分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治原则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4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2例因咽鼓管功能障碍,需长期留置鼓膜置管;1例鼻咽癌复发转移至中耳乳突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其余患者术后均干耳,无复发,纯音听阈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含气腔出血及骨髓裸露。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 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并发周围性面瘫病例的临床特征,经乳突入路施行迷路段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耳胆脂瘤致周围性面瘫,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患者4例,病史4周~3个月,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系统评分III~V级,均施行乳突改良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伴或不伴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H-B评分I~II级。结论及时经乳突入路施行迷路段面神经减压术,对治疗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所致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整合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anemark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共20例(21耳)耳廓畸形和缺损进行骨整合及假体修复。Ⅰ期手术骨整合,Ⅱ期用固定可卸式假体修复。随访时间0.5~3年。结果骨整合假体修复1次成功率为100%,满意度90.5%(19/21),骨整合支架与皮肤组织接触之问的感染率14.3%(3/21),修复体的稳定率为100%。结论骨整合及假体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制作单一血管为蒂的头颈部局部带蒂肌皮瓣或皮瓣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学观察20例胸肩峰动脉分支,观察最远入肌点走行特征。通过术前超声观察和术中透视法观察定位最远入肌点,在最远入肌点上方1~2 cm断离肌肉,形成单纯动静脉血管为蒂的胸大肌岛状肌肌皮瓣。利用同样的技术方法,设计岛状的胸锁乳突肌、下位斜方肌的岛状肌皮瓣。结果 解剖学观察胸肩峰动脉分支分为单支型12.5%(5/40),双支型67.5%(27/40),多支型20%(8/40)。术前超声定位胸大肌皮瓣的最远入肌点成功率为29.1%(14/48),DSA成功显影乳内动脉穿支66.7%(12/18),共完成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乳内动脉岛状皮瓣12例,颏瓣18例,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4例,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4例,颈横血管岛状皮瓣3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的岛状皮瓣3例。失败2例,1例为胸大肌肌皮瓣的岛状设计中电刀误伤胸肩峰动脉胸肌支;1例为颈横血管浅支,术中修复扁桃体癌咽侧壁缺损。3例胸大肌部分坏死,清理完坏死组织,换药后痊愈。结论 在头颈部设计单一血管为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的改良设计安全可行,在受区皮瓣容易塑形固定,供区不仅外形美观且功能保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产生原因、治疗措施及结果。方法回顾2000~2004年发生的4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病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并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结果4例迟发性面瘫均发生于术后5~10天,面瘫程度为Ⅲ~Ⅴ级,采用药物治疗,辅以局部理疗。3例痊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好转,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结论中耳乳突术后一周左右发生的迟发性面瘫为非神经直接损伤所致,属于神经失用,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