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鼻腔鼻窦鳞癌、2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0例鼻息肉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SCC值,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腔鼻窦鳞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患者SCC阳性率分别为54.29%、35.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腔鼻窦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与SCC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检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SCC表达水平对判断病情、临床分期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腔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73.33%、80.0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0%(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癌基因治疗的靶点。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SNIP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73.3%和80.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均P〈0.01)。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90.0%,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率(20.0%)(P〈0.0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46.7%,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点。Survivin可能与Bcl-2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水平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患者、45例鼻腔炎症患者术前血清SCCAg表达进行分析,并对NIP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血清SCCAg波动进行随访。结果①术前血清SCCAg浓度在NIP和炎症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SCCAg值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组患者中,与其病理类型、瘤体大小、Kamel分期相关;③多因素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对于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优势比为14.87);④NIP患者在术后1周血清SCCAg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SCCAg的表达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存在有密切关系,但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又再次升高(P<0.05),提示SCCAg也可作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随访指标。结论SCCAg与内翻性乳头状瘤关系密切,可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PCR分别在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测定EMP1的表达。 结果 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中度上皮化生(12/25 ,48 %)是最常见的上皮重塑类型。与对照组相比, EM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此外,EMP1的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 结论 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表达的下调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7.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表现与鼻息肉相似,易误诊。手术治疗如果切除不彻底,复发率高,反复发作恶变率高。NIP在临床病理上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起到恶性肿瘤的破坏作用。NIP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0 5%~4%[1],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肥厚型鼻炎,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顽固性鼻出血,早期鼻中隔鳞癌等236例.结果2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130例中随访97例 ,治愈好转86例;鼻中隔偏曲72例次,治愈率达97%;肥厚型鼻炎52例次,1次治愈率达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8例,上颌窦囊肿5例,顽固性鼻出血3例,早期鼻中隔鳞癌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单纯切除或经柯-陆径路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结果7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Ⅰ级、Ⅱ级患者治愈64例(90%);Ⅲ级患者复发6例(10%),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可作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属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向基质内呈乳头状增生,高复发性、破坏性生长方式及易恶性变为其临床特性,手术切除是治疗NIP的最佳选择。以往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为鼻侧切开术、Caldwell-luc手术及鼻内径路肿瘤切除术,国内许庚、韩德民最早将鼻内镜手术技术应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我科1999~2001年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NIP 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6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 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 以正常鼻腔黏膜组织做对照,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后定期涂布鸦胆子油,免疫组化Envinsion二步法监测瘤体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联合治疗后3个月无1例复发,Survivin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率为83.33%,与正常组织(表达率6.67%)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5),内镜术并鸦胆子油涂布治疗3个月后其阳性表达率为10.00%,与治疗前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鼻内镜联合鸦胆子油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较好的防治复发的方法,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该种疾病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89年1月~2004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除1例失访,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结果有18例患者经传统术式(鼻侧切开术和柯-陆术式)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为27.8%.鼻内镜下手术20例(包括3例癌变患者),除1例侵及颞骨未行根治性手术,其他病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优势.对于较为局限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病例,仍可考虑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EA及AgNOR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预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癌变的可能性,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胶银染色技术分别对20例NIP共24份标本进行CEA及AgNOR检测,以16例鼻息肉及18例界窦鳞癌为对照组。结果在20例NIP中有4例NIP术后切除大标本局部癌变,而术前标本示不典型增生。在此8价标本中(术前4份,术后4份),CEA全部呈浆膜型阳性,与鼻窦鳞癌CEA表达类型一致。AgNOR计数,术前标本与术后癌变标本其AgNOR颗粒分别为5.83个与8.86个,两者有显著差异,且术前标本AgNOR计数与其它3例不典型增生NIP均属同一组。结论,CEA在NIP中表达的类型在预测NIP癌变的临床应用上比AgNOR计数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cin的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MVD。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分别为56.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0%(均P<0.01)。CD34标记的MVD值在下鼻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3.64±2.74、45.10±5.45、74.76±7.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ascin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cin可能与血管生成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结果:随访1~4.5年,仅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9例的临床资料及跟踪观察.结果体积大,累积范围广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行唇下面中部翻掀术为宜,局限性病灶可行鼻内窥镜手术.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病灶,术后辅以放疗,及时定期复诊是降低此病复发率和癌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鼻腔、鼻窦较常见的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属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边缘肿瘤^[1]。2003-2008年我科共收治有完整资料并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NIP患者38例,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