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95例临床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选择其中阳性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与MSCTCA对比分析。结果95例MSCTCA显示380支血管,其中346支(91.05%)可用于影像学评价,34支(8.95%)不能评价。27例MSCTA阳性者接受数字减影冠脉造影检查,MSCTCA与CAG诊断符合24例,符合率为88.89%。结论在严格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规范检查技术,16层螺旋CT可作为冠脉病变检查的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估多支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患者腹部MSCTA资料,根据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观察多支肾动脉数目、起源、走行、入肾位置及其分型。结果460例中,多支肾动脉发生率为30.65%(141/460),左肾、右肾发生率分别为21.08%(97/460)、17.83%(82/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表现,多支肾动脉Ⅰ型(副肾动脉型)119例(119/460,25.86%),Ⅱ型(多支相仿型)22例(22/460,4.78%),男、女性间多支肾动脉发生率及其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SCTA可准确评估多支肾动脉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对脑膜瘤血供的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应用MPR、MIP、SSD和VRT等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膜瘤的血供进行观察。结果18例脑膜瘤中有10例颅内动脉参与供血,有8例脑膜瘤将颅内大血管推移、压迫,但跨过肿瘤段没有直接分支到肿瘤,供血动脉在脑膜瘤内呈放射状分布。静脉分布在肿瘤的表面,回流到附近的浅静脉或静脉窦。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显示脑膜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等,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桥血管的价值。方法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1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叠400ms R-R间期重建,重建图像系列调入3D任务卡内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有无狭窄、钙化及吻合口情况。结果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29条桥血管,其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用于影像学评价;4例桥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狭窄变细,经DSA检查得到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的可行性。方法使用MSCT对17例患者的23个支架进行评价,并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使用MSCT平均只有45%的支架内腔能被显示,另有3个支架内腔不能用于狭窄评价。MSCT显示16个支架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符合的有14个;MSCT显示4个支架闭塞,均得到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虽然16层螺旋CT只能显示部分支架内腔,但在评价支架通畅性方面CT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结果男、女性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破裂组中,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F=15.829,P0.001);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破裂率均高于颈内动脉虹吸段(χ2=9.982,P=0.002;χ2=16.226,P0.001);Ⅱ类与Ⅲ类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0841),均高于Ⅰ类(χ2=7.592,P=0.006;χ2=17.477,P0.001)。结论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与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空间构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诊断外伤导致泌尿系脏器破裂的价值。方法对43例外伤导致肾、输尿管、膀胱破裂患者行MSCTU检查。结果 43例中,35例肾脏破裂,可见对比剂外溢至肾包膜下或进入腹膜腔内;2例输尿管损伤,MSCTU显示输尿管旁对比剂外溢;6例膀胱破裂显示为盆腔内积液,腹盆腔内见对比剂外溢。结论 MSCTU可清楚显示尿外渗情况,从而准确判定泌尿系损伤、破裂,评价损伤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肝动脉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在分析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0例肝动脉的CTA,并与DSA(26例)或手术(19例)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上进行。动脉期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0.8 mm,螺距15,延迟时间25 s,对比剂用量为1.5 ml/kg。依据Michels分型对240例CTA进行分类,并记录CTA对不同管径动脉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正常肝动脉解剖占74.6%,变异占25.4%。45例有DSA或手术结果者,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16层CT容积重建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应用于介入、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462例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确诊的壁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结果462例受检者中有63例存在73段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13.6%(63/462)。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60.3%,44/73),其次为钝缘支(15.1%,11/73),第一对角支(13.7%,10/73),中间支(2.7%,2/73),第二对角支(2.7%,2/73),左前降支近段、远段、回旋支远段、右冠状动脉中段各1段(1.4%);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7.6mm,平均深度为2.7mm。CT表现为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即“上下台阶”征。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输尿管病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机,采用多时相薄层连续扫描技术收集原始数据,应用CR、MPR、3D-VR、MIP等技术检查182例输尿管病变,并与常规KUB、IVP、MRU等方法相比较。结果182例中,MSCTU均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起源、走行、分布范围和周围组织的改变,能立体、逼真、直观地观察输尿管病变,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MSCTU提高了对输尿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后处理技术如多元成像方法、单能级重建、有效原子序数成像及虚拟平扫等使能谱CT在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化、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成分分析及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能谱CT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心肌桥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评价心肌桥相关冠心病(MB-CAD)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8例心肌桥(MB)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分析MB长度、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MCA成角及MCA收缩期狭窄率;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诊断MB-CA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上述MB-CAD危险因素。结果共14例(14/78,17.95%)发生MB-CAD。MB厚度为发生MB-CAD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9.50,95%CI(1.86~20.47),MB厚度在MB-CAD(2.7~7.1mm,中位数3.70mm)与非MB-CAD患者(0~1.9mm,中位数0.65m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1,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定量检测MB特征,MB厚度是发生MB-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64层与320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64层(64层CT组,20例共38枚支架)和32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320层CT组,42例共64枚支架)资料,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有效辐射剂量(ED),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层及32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5)、92.31%(24/26)、71.43%(5/7)、100%(24/24)及93.55%(29/31);320层螺旋CT分别为100%(11/11)、95.65%(44/46)、84.62%(11/13)、100%(44/44)及96.49%(5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64层及320层螺旋CT均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0层螺旋CT对患者心率的要求更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与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支架的区别。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的55例连续性患者,其中29例采用HD模式扫瞄(HD组),平均年龄(57.6±9.5)岁,体质指数(BMI)平均为(27.69±2.72)kg/m2,植入支架49枚;26例采用NHD模式扫描(NHD组),平均年龄(61.5±10.7)岁,BMI平均为(25.94±2.89)kg/m2,植入支架47枚。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方式扫描,管电压120kV,根据患者BMI设定管电流(350~690mAs)。观察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并对图像质量予以评分(1~3分)。分别计算两组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内腔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共88枚支架符合可评价条件。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4,P0.05)。HD组支架平均管腔显示率(56.45±9.20)%,NHD组为[(49.52±9.45)%,t=3.482,P0.05]。两组显示内径2.50mm支架与内径≥4.00mm支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内径2.75mm、3.00mm、3.50mm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或≥4.00mm支架,两种扫描方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排MSCTA检查,按MSCTA成像质量分为A组(n=41,血管显示清晰)和B组(n=39,血管显示不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SCTA和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A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85.98%(141/164)]高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80.49%(132/164)],B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66.03%(103/156)]低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79.49%(124/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对于血管显示不清者,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患的614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根据心率将心律整齐者分为I~Ⅳ组,依照采集周期内心律变化幅度将心率≤80次/分者分为A~C组,评估各组图像质量。80例患者接受CAG检查,对其CTA与CAG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4例中,CTA显示RCA优良者占90.88%(558/614),显示LAD优良者占90.55%(556/614),显示LCX优良者占90.07%(553/614)。80例CAG共显示618个冠状动脉节段;以CAG为金标准,CTA检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度为81.82%(108/132),特异度为96.91%(471/486),阳性预测值为87.80%(108/123),阴性预测值为95.15%(471/495),准确率为93.69%(579/618);心率及心律变化幅度越低,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越高;心率≤80次/分或心律变化幅度≤10次时,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128层螺旋CT对于心律整齐、注射对比剂后心率≤80次/分者一般可以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CTA图像,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64层MSCTU)在上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上尿路疾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CT增强扫描,并对轴位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121例中,上尿路结石61例,肿瘤24例,先天畸形15例,炎症14例,输尿管损伤1例,外源性病变累及泌尿系统6例.结论:64层MSCTU在上尿路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6123名连续受检者(包括心脏病患者和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979例(15.99%),共1030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617处,占59.91%(617/1030),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