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及与过敏有关的疾病的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CAP系统)对324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要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在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各种疾病中,哮喘s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要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总的来看,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人性以牛奶、鱼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结论]螨、牛奶、虾是儿童最常见过敏原.体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CAP系统是要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8例哮喘患儿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将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儿童哮喘发病以婴幼儿期及学龄期多见,其中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则两者均可发生。结论:哮喘患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是儿童哮喘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对有明确过敏原的哮喘患儿应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及脱敏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相关性疾病的过敏原情况,为临床在儿童过敏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体外自动蛋白免疫印迹仪XD236的过敏原检测系统,对过敏性鼻炎组、过敏性胃肠炎组、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肺炎组进行过敏原的分析。结果 758例患儿过敏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 9%,过敏性鼻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最高,达92. 6%,过敏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0. 3%,哮喘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6. 8%,肺炎组过敏原阳性率为62. 0%。阳性率最高的吸入过敏原是户尘螨/粉尘螨组合(19. 5%),阳性率最高的前2位食物过敏原是牛奶(50. 9%)和牛肉/羊肉组合(44. 6%),食物过敏原过敏阳性率比吸入过敏原阳性率要高,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原为主,而7岁以上儿童以吸入过敏原为主。5组疾病组的过敏原种类和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过敏相关性疾病患儿的年龄分布和过敏原种类不同,因此对过敏相关性疾病要分类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P过敏原检测系统中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和食物性变应原(fx5E)过筛检测在儿童哮喘病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50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研制的CAP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Phadiatop和fx5E过筛检测的哮喘儿童,按不同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既往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分组进行变应原过筛结果比较.结果 250例哮喘儿童CAP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为82.8%,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9.2%,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2.4%,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减少.哮喘儿童变应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儿童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对反复发作的哮喘儿童,进行CAP过敏原检测系统中变应原过筛检测,是儿童哮喘病因学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过敏原的分布及特点,为今后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10哮喘患儿分别进行吸入性(Phad)及食物性(fx5E)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结果3岁以上儿童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3岁以下婴幼儿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在吸入组中以屋尘、粉尘螨阳性率最高(44.5%),食物组以牛奶阳性率最高(8.1%)。结论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验可帮助临床合理寻找相应过敏原,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舟山海岛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LISA),对患儿的血清样本进行过敏总IgE抗体体外检测呈阳性的47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明确有过敏原的380例(80.00%),其中单一过敏原阳性为87例(18.32%),2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293例(61.68%)。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螨虫(38.31%)、屋尘(12.21%)、真菌组合(2.53%);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鱼类(6.53%)、贝类(6.11%)、豆类(4.21%)。婴幼儿以食物性过敏为主,学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结论螨及鱼类是舟山海岛儿童最常见过敏原,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状况,为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环境过敏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1013例)、过敏性鼻炎(660例)、过敏性结膜炎(422例)、湿疹(2762例)、特应性皮炎(831例)和荨麻疹(1181例)患儿共6869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E型特异性抗体(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在6869例患儿中,过敏原sIgE阳性总检出率为74.01%,男性患儿阳性率(75.02%)高于女性患儿(72.2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53.47%)低于食入性过敏原(57.39%)。尘螨和牛奶分别是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婴幼儿期患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湿疹;学龄期患儿常见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结论广州地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和牛奶。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哮喘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246例哮喘儿童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总IgE及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明确有过敏原的188例(76.42%),其中单一过敏原阳性为62例(25.20%),2种及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为126例(51.2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为螨虫、屋尘。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为海鲜组合,豆类。婴幼儿组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学龄组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结论 螨虫、屋尘及海鲜是舟山海岛哮喘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多数哮喘儿童存在多种过敏原,过敏原分布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闽南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对象选自福建闽南地区哮喘儿童共387例,其中,0<年龄≤3岁43例(婴幼儿组),3<年龄≤6岁255例(学龄前组),6<年龄≤14岁89例(学龄组)。抽取外周血2 ml,采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共测定20种常见的过敏原;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总 IgE。结果哮喘儿童总 IgE阳性率90.4%,吸入性过敏原的总阳性率为64.3%,食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为27.4%。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阳性率最高,为56.1%,蟑螂10.3%,树组合6.5%;食入性过敏原以鸡蛋白阳性率最高,为12.9%,牛奶6.7%,海鱼组合6.2%,蟹5.2%。单种过敏原阳性占61.5%,复合过敏原阳性占28.2%。婴幼儿组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3组中最高,为34.9%,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各占65.9%和68.5%。结论福建闽南地区哮喘儿童90%左右为过敏性哮喘且多由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相比皮肤点刺试验(SPT)及其他方法,免疫印迹法体外检测过敏原更敏感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133名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并对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儿童组过敏性结膜炎Ig E阳性率分别为55.8%、65.3%、78.1%;组间比较显示,仅有婴幼儿组与学龄儿童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本实验检测的8类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列前3位的是艾蒿(36.8%)、尘螨、粉螨(31.6%)、树组合(杨树/柳树/榆树)(23.3%);检测的5类食物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列前3位的是海鱼组合(24.8%)、花生黄豆(18.0%)、牛奶(12.0%)。结论过敏原是引起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原因,检测Ig E有利于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儿童哮喘变应原过筛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CAP)系统中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在儿童哮喘病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50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研制的CAP系统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的哮喘儿童,按不同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个人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分组进行变应原过筛结果比较。结果250例哮喘儿童CAP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为82.8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9.20%,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2.4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哮喘儿童变应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有无家族过敏史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有无个人过敏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儿童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对哮喘儿童进行CAP系统中变应原过筛检测,是儿童哮喘病因学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岛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LISA),对476例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体外检测。结果:382例(80.3%)总IgE呈阳性反应,单一过敏原阳性为169例(35.5%),二种及二种以上过敏原阳性213例(44.7%)。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螨(25.6%)、屋尘(18.1%)、真菌组合(2.5%);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鱼类(8.6%)、虾蟹(7.8%)、豆类(6.7%)。婴幼儿以食物性过敏为主,学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结论:螨及鱼类是舟山海岛儿童最常见过敏原,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湖州地区哮喘儿童过敏状况进行分析,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采用MEDIWISS Ana-lytic Gmbh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及过敏原。结果:300例患儿中总IgE抗体阳性率88.6%,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60.00%,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7.00%。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以对屋尘螨/粉尘螨过敏者最多占48.33%,食物性过敏原中对牛奶过敏者最多,占19.33%,其次是鸡蛋白过敏者为12.00%。结论:引起湖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尘螨是最重要的过敏原,同时亦需重视食物性过敏原对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肺实变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61例CA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 合并肺实变的189例为肺实变组, 无肺实变的172例为无肺实变组, 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岁), 分析各年龄组CAP合并肺实变患儿临床资料、受累肺叶、病原特点等。结果 189例肺实变患儿男80例, 女109例, 中位年龄5.7(3.7, 7.8)岁, 婴幼儿期33例, 学龄前期67例, 学龄期89例, 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随年龄增长, 肺实变率上升, 学龄期最高, 达47.1%。肺实变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1.22±3.03)mg/L、(22.89±29.16)mg/L]均高于无肺实变组[(0.56±0.88)mg/L、(14.92±20.97)mg/L](均P<0.01);肺实变中单叶实变比例高达74.6%, 婴幼儿期以右上叶为主, 占39.4%,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以右下叶和左下叶相对多见, 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AR)儿童的临床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224例AR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年龄段分为学龄前期儿童组(n=110)和学龄期儿童组(n=114),学龄前期儿童组和学龄期儿童组再次分为AR组和AR共患支气管哮喘组,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和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学龄前期AR儿童组在共患支气管哮喘、鼻塞及伴发咳嗽比例,鼻腔及血EOS计数,痰EOS百分比,血ECP、IL-33表达水平,疾病总体严重程度、鼻塞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等显著高于学龄期儿童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AR儿童鼻腔EOS计数、IL-33表达水平与总体严重程度VAS评分成现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6、0.755,P<0.05)。学龄前期和学龄期AR共患支气管哮喘儿童组鼻腔EOS计数、痰EOS百分比、血EOS计数、血ECP、和IL-33水平显著高于AR儿童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学龄期儿童相比,学龄前期AR组和AR共患支气管哮喘组儿童鼻腔EOS计数、痰EOS计数、血EOS计数、血ECP和IL-33水平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长沙地区不同年龄哮喘儿童的高危因素和各年龄层主要高危因素,为长沙地区儿童哮喘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湖南省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哮喘儿童调查问卷,据整群抽样结果,对长沙地区0~14岁600名儿童,分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三个年龄阶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与儿童共同完成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收回,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各个年龄段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婴幼儿组儿童受居住房间潮湿、天气变化、居住在主干道边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χ2=12.82,14.82,22.02,P均<0.05);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儿童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χ2=48.16,35.62,P均<0.05)。结论诱发哮喘的高危因素中感染因素没有年龄差异性,低龄儿童更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儿童则受宿主和特应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嘉兴市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该院收治的300例意外伤害儿童的病例资料,录入年龄、性别、受伤地点、受伤类型、受伤部位等资料,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300例意外伤害儿童中,婴幼儿50例,占16. 77%,学龄前儿童105例,占35. 00%,学龄期儿童145例,占48. 33%,其比例为1∶2. 10∶2. 90。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男性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户外受伤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机械性损伤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婴幼儿头面部受伤的比例高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但其四肢受伤的比例低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和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杨文  华莉  杨伟华  谢光雄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01-1503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方法:对89例哮喘儿童进行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无痛性体外筛查,对111例过敏原阳性者分为健康教育组、脱敏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89例哮喘儿童过敏原测定均为阳性。111例过敏原阳性者临床疗效与肺功能变化,脱敏组与健康教育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进行过敏原无痛性体外筛查并进行脱敏与健康教育,可减少复发或减轻病情,对防治儿童哮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活性在小儿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哮喘患儿40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3 0例,分别检测其NK细胞活性。【结果】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各年龄组NK细胞活性比较,婴幼儿阶段显著低于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儿童(P<0.01)。【结论】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婴幼儿时期(0~3岁)是病毒感染的好发年龄阶段,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可能与婴幼儿阶段的NK细胞活性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义乌地区儿童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 499例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按照年龄和月份分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组以食物性过敏原检出为主,居前4位的是鸡蛋白(8.41%)、海鱼(4.67%)、牛奶(4.36%)和蟹(4.36%);学龄前组以吸入性过敏原检出为主,居前4位的是尘螨组合(33.12%)、屋尘(2.07%)、蟑螂(0.90%)和猫毛(0.90%);学龄组以吸入性过敏原检出为主,居前4位的是尘螨组合(36.54%)、屋尘(2.22%)、蟑螂(0.74%)和猫毛(0.74%)。学龄前组和学龄组过敏原阳性率较婴幼儿组略高,7月-9月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结论血清过敏原检测可为过敏性疾病患儿明确特异性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