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通过十二指肠镜活检病理确诊.1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访生存1年者4例,2年者6例,2.5年者2例,2例至今存活.6例行局部切除术患者,随访生存13个月2例,30个月者2例,2例至今存活.结论 选择性联合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十二指肠镜应列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检查的首选.确诊后根据病情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是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 calcarcinoma,ACC),其中有功能性肿瘤6例,无功能性肿瘤9例。15例ACC均行B超检查,11例诊断为ACC;11例行CT检查,9例诊断为ACC;4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左肾静脉瘤栓。肿瘤最大径为3~20cm。按Sullivan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6例。结果15例原发性ACC中2例未手术者分别于确诊后3个月、8个月死亡。行手术治疗者13例,术后1年内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死亡。术后1年以上5年以内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7个月、18个月死亡,期间1例随访存活2年后失访,术后5年以上死亡2例。随访至2006年4月仍存活5例,存活时间8个月~12年8个月,平均存活5年。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ACC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3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陈玉祥  方向 《海南医学》2010,21(20):52-5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4-2009年间收治的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7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4年。良性肿瘤均存活,恶性肿瘤死亡18例,1年内死亡11例,2年内死亡2例,5年死亡5例,8例生存,1例最长生存24年,1例失访。结论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是十二指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明月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27-127,12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给予B超、CT、胃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观察患者肿瘤所在部位和病理分型。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其中2例发生腹腔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现,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胃瘫,1例出现胆道逆行感染,1例患者切口感染,3例发生腹腔感染。本组患者随访0.6~3年,41例患者术后第1年死亡7例,术后第2年死亡13例,术后第3年死亡8例,尚存13例。结论胃镜和CT检查有助于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诊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10.0%),降部33例(82.5%),水平部1例(2.5%),升部2例(5.0%).其中腺癌36例(90.0%).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痛、黄疸、体重下降伴纳差.术前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十二指肠肿瘤17例(93.75%).根治性切除术2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55.5%、25.9%.胃空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的4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25%.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1年后1例存活,生存率为25%.姑息性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确诊率高;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自1990年~2002年在我院就治的3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病部位在乳头上区5例,乳头区24例,乳头下区9例。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28例,阻塞性黄疸22例,其中9例伴有不规则发热,上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肿块5例,食欲减退伴消瘦16例。病理示腺癌32例,平滑肌肉瘤1例,间质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类癌2例。24例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探查及旁路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33%,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38%,6例行姑息性手术探查及旁路手术在11个月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腹痛,黄疸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超声,CT,MR也是有效的诊断工具。根治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以黑便和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诊断需综合利用B超、CT、胃镜、内镜超声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9例,球部2例,水平部及升部各1例.肿瘤直径2.2~13.0 cm,平均5.7 cm.7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例术后3年半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5年复发死亡,其余病例已健康存活11个月~10年.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可获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PT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 2 0 0 3年间 4 3例PTD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 85 .7% ,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 5 5 .6 % ,CT检查阳性率为 80 %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 (乳头部或其对侧 ) 35例 ,占 81.4 % ,2例平滑肌瘤切除术后存活 5年以上 ,1例乳头部腺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出现黄疸 ,病因不详。 4例间质瘤均健在且生存 16 2 1个月 ,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18例 ,节段切除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5 1.2 %。结论 B超、CT、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是诊断PTD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良性肿瘤可行局部肿瘤切除、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经内镜切除。对于恶性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王峰 《中原医刊》2009,(24):81-81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将8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症状、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2例。经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2例。3年后随访3例肝转移死亡,存活5例。结论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辅助检查非常重要,CT与纤维十二脂肠镜检查为首选。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可加化疗与放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PDC)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术后存活5年至今仍存活者1例;6例行胃空肠吻合术,分别于术后2~12月死亡。结论:纤维十二间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十二肠癌的有效手段,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外周神经瘤居多,约占55.6%.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7年,术后复发4例,2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者分别死于手术后1年、3年.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未手术,分别死于化疗后2年、3.5年.余均治愈.结论: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认为经口径路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颈侧径路为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突向膀胱内的下段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内可见的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7例,女4例;年龄31~72岁;右侧5例,左侧6例。手术方式是患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5例随访2年无瘤存活;3例随访5年无瘤存活;1例2年内发生膀胱癌;1例2年后并发膀胱癌;1例不明原因血尿。结论: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膀胱内可见的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的治疗及预后,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研究两个中心的27例多原发癌合并肾癌资料,包括多原发癌的病种及具体治疗方法、各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等,同时随访生存情况,包括复发、转移及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两种原发癌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例进行简单的风险分层:多原发癌中只要有一种恶性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定义为高风险,否则为低风险。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男20例,女7例。第一原发癌(首发癌)年龄42~82岁,平均(61.3±11.7)岁;发现肾癌时年龄43~87岁,平均(66.0±11.3)岁。首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0~360个月)。27例患者中二重癌21例,三重癌4例,四重癌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17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0例。肾癌合并的多原发癌中以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具体为膀胱癌、肺癌、结肠癌。从最后一种原发癌开始计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2~156个月),有14例存活,死亡的13例中有11例与肿瘤相关。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有一种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高风险组)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相对少见,治疗过程中应对各肿瘤进行标准化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各肿瘤中分期最高者,简单风险分层显示高风险组预后更差,此种分层方法可能对预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误诊原因 ,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报告 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 ,找出误诊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早期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 ,症状缺乏特异性 ,导致诊断不清 ,处理有误。结论 :早期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 ,应仔细观察体征、症状 ,一旦可疑应尽早行内窥镜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我院近22a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1460例,其中19例经病理确诊为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3%。男女之比为1:1.8。结果:同时性恶性肿瘤4例,异时性恶性肿瘤15例;同时性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预后与单发恶性肿瘤相似,而异时性恶性肿瘤预后好于单发恶性肿瘤。这些对癌症普查及手术治疗都有指导作用。结论:上述研究对阐明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提高患5a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原发肺癌诊治的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1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6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用规范的肺叶切除术;3例因肺功能差行肿物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0例获得随访,失访1例.存活1年8例(占72.7%),存活3年4例(占36.4%),存活5年1例(占9.1%),现有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术后应防止治疗过度或化疗周期过长.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脾脏肿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除4例失访外,其余21例术后随访15个月~4年。其中良性肿瘤患者随访7例均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14例,生存期〈1年5例,生存期1~3年6例,生存期〉3年3例。结论B超、CT等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隔膜切除24例,隔膜切除加结肠后胃空肠吻合2例,隔膜切除加Ladd手术6例。结果:痊愈28例,死亡4例,随访20例,最长3年、最短5个月症状消失,营养发育良好。结论:腹部立位片有“双泡征”和经胃肠造影检查可帮助确诊;隔膜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