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的表达;探讨环氧合酶在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COX-2表达极低,而在溃疡自愈过程中其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随自愈时间而减弱;COX-1在应激性溃疡自愈各组和对照组中均表达,自愈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COX-1和COX-2均有表达,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自愈过程,其作用可能主要与COX介导分泌的前列腺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在应激性溃疡大鼠脑及胃粘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束缚浸水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胃粘膜的蛋白质变化以及IL-6的表达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束缚浸水应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及胃粘膜组织均有IL-6的表达,并且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升高。室旁核中部分IL-6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fos蛋白。结论:提示IL-6可能作用于中枢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而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EGF水平和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以及血浆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 (water immersionandrestraintstress,WRS)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电镜和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分别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放免法检测不同时段WRS大鼠血浆EGF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EGF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P <0 .0 5 ) ,溃疡指数 (UI)明显增加 (P <0 .0 1) ,且与应激时间呈正相关 (r =0 .975 0 ,P <0 .0 1)。结论 应激促使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 ,凋亡参与了胃黏膜的损害过程 ;应激引起血浆EGF含量的下降 ;胃黏膜的损害可能与失去内源性EGF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艳  牛春燕  刘凯歌  吴方雄  汪文  张琦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67-1469,147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复制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提前7d灌胃给予丹参酮ⅡA,应激6h后处死大鼠,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后胃粘膜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与应激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从而产生胃粘膜损伤,出现应激性溃疡;丹参酮A能明显降低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MDA水平,升高血清和胃粘膜SOD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对水浸束缚应激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鼠在束缚-浸水应激情况下,血清胃泌素值的变化,胃粘膜损害情况及其与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鼠注射地塞米松或切除肾上腺后,对束缚-浸水紧张性刺激引起的血清胃泌素值增高及应激性胃粘膜损害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束缚-浸水应激性胃粘膜损害形成的机制中,垂体-肾上腺系统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L-精氨酸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SU)中的作用及L-精氨酸的预防机制。方法 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观察预先给予L-精氨酸、L-NAME(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后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的UI、胃粘膜和血浆NO明显增加,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加重,GMBF降低。预先给予L-精氨酸处理,可抑制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加,增加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相反,L-NAME可进一步增加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的含量。结论 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模型,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blood flow,GMBF).观察了预先给予L—精氨酸、L—NAM匮处理后SU大鼠GMBF、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测定了胃粘膜和血浆NO2^-/NO3^-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损伤组的UI、胃粘膜和血浆NO2^-/NO3^-明显增加,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严重,GMBF降低。预先给予L.精氨酸处理后,可抑制SU大鼠增加的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的GMBF,增加胃粘膜和血浆NO2^-/NO3^-的含量;相反,L-NAME可进一步增加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GMBF、胃粘膜和血浆NO2^-/NO3^-的含量。结论 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饮酒对大鼠胃粘膜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慢性饮酒过程中胃粘膜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变化的规律 ,探讨慢性酒精刺激对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 6% (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 ,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大鼠饮酒的不同时程内胃粘膜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观察了大鼠胃粘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饮酒 3~ 2 8天的大鼠胃粘膜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在饮酒 3~ 14天的大鼠胃粘膜其细胞增殖也明显增加 ,提示在此时期内胃粘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 :长期低浓度酒精反复刺激可以促进胃粘膜的细胞凋亡并引起大鼠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观察了螺旋藻(500mg/kg)对大鼠“冷冻一束缚”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预先用螺旋藻灌胃的大鼠,其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应激大鼠;光、电镜检查,单纯应激的大鼠胃粘膜上皮脱落,腺体组织有明显变性、坏死等病变,而预先给螺旋藻的应激大鼠胃粘膜,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测定大鼠胃粘膜的MDA含量,单纯应激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预先给螺旋藻.大鼠胃粘膜的MDA含量无明显降低.研究提示:螺旋藻具有一定的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胸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与ASIC3的关系.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正常组、浸水束缚应激模型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法复制急性胃粘膜病变模型,于应激6h后观察大体胃粘膜损伤程度及溃疡指数,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ASIC3在DRG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进行实时定量研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WIRS明显损伤胃粘膜,升高溃疡指数,且胸段DRG神经元上ASIC3广泛表达: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减轻WIRS大鼠的胃粘膜损伤程度.降低溃疡指数,并使ASIC3 mRNA在胸段DRG神经元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ASIC3参与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ASIC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中IL—8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在应激和注射消炎痛诱导的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白细胞介素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将浸水应激,注射消炎痛大鼠各自分为0.1,1,2,和4h组,取胃窦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以图像分析方法分析各个时间点胃粘膜细胞中IL-8免疫阳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浸水应激,注射消炎痛0.5h时大鼠胃粘膜细胞内IL-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含量明显降低,随着时间延长IL-8含量水平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2.
赵豫凤  刘广忠  杨加周  苗乃周 《医学争鸣》2006,27(24):2253-2255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颌下腺内瘦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应激反应对颌下腺瘦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WRS组(n=10)和对照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内瘦素的定位与分布;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组织中瘦素水平.结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颌下腺导管的颗粒曲管和纹状管,腺泡细胞为阴性,其中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WRS组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瘦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WRS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瘦素表达于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水浸束缚应激可致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浓度增加,颌下腺内瘦素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结果 ①侧脑室注射MT,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显著减轻(P〈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②肌肉注射消炎痛(5mg/kg),30min后侧脑室注射MT,MT的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减弱(P〈0.01)。结论 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有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介导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用大鼠冷束缚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用生理盐水或别嘌呤醇预处理后,动物胃粘膜损伤的情况。结果发现,别嘌呤醇处理组胃粘膜损伤指数、溃疡深度指数及粘膜损伤度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提示,来源于黄嘌呤氧化酶的氧自由基,对急性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枢褪黑素(MT)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冷应激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通过脑立体定位仪进行侧脑室注射,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UI)、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量和胃液酸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应激组UI增大,GMBF下降,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升高(P<0.05,P<0.01).MT 应激组UI减小,GMBF增多,胃液量和胃液酸度降低,与应激组和生理盐水(NS) 应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中枢MT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抑制胃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胃粘膜的损伤性变化。测定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检测胃粘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中MDA,XOD,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严重。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中MPO-MDA,XOD的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血浆中MDA,XOD的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浆及胃粘膜中SOD的酶活力下降。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自由基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胃粘膜损伤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实验性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浸水束缚(water-immersion restraint,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检测WIR应激5 min、15 min、30 min、1 h、2 h和3.5 h各时间点的胃黏膜ERK1/2活化情况,并观察特异性ERK1/2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1 mg/kg,iv.)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ERK1/2和caspase-3表达,激酶活性分析方法检测ERK1/2活性,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AP-1)和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Northern印迹检测TNF-α和IL-1β mRNA表达,采用溃疡指数(UI)计分和病理学检查评价胃黏膜病变程度, TUNEL技术检测和定量细胞凋亡.结果:正常大鼠胃黏膜仅检测到极微弱的磷酸化ERK1/2表达,WIR应激15 min后胃黏膜ERK1/2即发生活化并于3.5 h后达到峰值.PD98059抑制ERK活化后,胃黏膜AP-1和NF-κB活性及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显著下调,胃黏膜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同时伴有胃黏膜caspase-3活化和凋亡轻度增加.结论:ERK1/2活化在浸水束缚应激诱导的胃黏膜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源性NO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内源性NO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浸水束缚应激造成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用溃疡指数(U)反映粘膜损伤程度,Gress法检测血浆及粘膜NO含量,LDF-3型激多谱勒血流仪监测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变化,并分别以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及左旋精氨酸(L-Arg)抑制或促进内源性NO的合成,观察UI的变化。结果浸水束缚应激4h可致严生的胃粘膜损伤,同时粘膜血流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和胃降逆汤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汤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胃降逆汤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kg),雷尼替丁组(0.05 g/kg),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大鼠水束缚应激模型,观察和胃降逆汤对应激性溃疡发生、胃液分析、胃粘膜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和胃降逆汤能降低应激大鼠溃疡指数,减少胃液分泌,减少胃粘膜NO含量,增加胃粘膜PGE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对胃液酸度、胃蛋白酶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和胃降逆汤能减少胃粘膜NO含量,增加胃粘膜PGE2含量,这可能是其防治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讨皮下注射雨蛙肽对束缚-浸水引起的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①皮下注射雨蛙肽,可明显地减轻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②预先皮下注射消炎痛(5mg/kg),可阻断雨蛙肽的抗胃粘膜损伤作用;③皮下注射雨蛙肽,可降低应激大鼠胃粘膜中丙二醛的含量;④电镜观察结果,皮下注射雨蛙肽能抑制应激大鼠胃粘膜壁细胞胃酸分泌的增加。结果表明,雨蛙肽的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能由内源性前列腺素所中介,并与其清除自由基有关,还通过抑制应激大鼠的胃酸分泌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