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伤寒论》将息疗法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对将息疗法进行了研究,但不完整,将息疗法的范围也有许多争论,笔者认为“将息疗法”是根据病位、病性、治法、临床表现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非药物方法的配合治疗。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各种将息疗法的分析,提出煎药法、服药法等也属将息疗法范畴,并指出将息疗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服用桂枝汤后采用不同将息法对发汗效果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伤寒论》中记录服用桂枝汤后不同将息法、汗出及转归的条文进行总结,并参考《医宗金鉴》《伤寒论讲义》《注解伤寒论》等相关专著及相关期刊文献,分析将息法与汗出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服用桂枝汤后将息如法则遍身执水执水似有汗而病除;将息不及则汗出不彻,将息太过则大汗出,两者均可致病不愈或变生他证。结论:服用桂枝汤后的正确将息法为每次服用一升,服药后啜热稀粥,温覆,令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若服用后汗出病瘥则停后服,若不汗可依次更服,并可增至二三剂。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药后调理将息诸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桂琴 《中医研究》2003,16(5):15-16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临床著作。不仅辨证准确入细 ,方药配伍精当 ,而且注重病人服药后的调理将息 ,常在方药不厌其烦地注明服药后的宜忌。如果按仲景所嘱经过合理的调理 ,可使方药发挥更好的作用 ,并避免出现不利于治疗的情况。这些内容对后世中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所以复习探讨 ,总结归纳仲景药后调护诸法 ,对于辨证施护 ,对于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仲景所列药后调理诸法 ,可为三类 :一为宜者诸法 ,二为忌者诸法 ,三为补救诸法。下面分别探讨。1 宜者诸法凡可助…  相似文献   

4.
中医方药治疗疾病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机体脏腑阴阳的偏性,使人体从病理状态转变为生理状态的一种方式,强调用药应小心谨慎,"中病即止"。医圣张仲景对此原则最为重视,在《伤寒论》中以汗、吐、下三法为主,对太阳病、阳明病等邪盛正不虚疾病的将息法描述十分精准巧妙,认为药物既然有偏性,则用之不可过度,过度则伤人正气;亦不可不及,不及则病邪难除。正确认识"中病即止"原则对现代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达安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142-143
通览《伤寒论》全篇,呕证颇多,但其表现形式不一。太阳中风"鼻鸣干呕";阳明"温温欲吐";少阳心烦喜呕";太阴"腹满而吐";少阴"既吐且利";厥阴"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呕吐分主证或兼证,其治法也不越八法范畴,兹述于下。1汗法1.1发汗解表治呕:表虚呕吐用桂枝汤,表实呕吐用麻黄汤。两者同为外邪束表,肺卫不利。肺与胃同主肃降,肺气不利,则胃气难降,逆而作呕。桂枝汤证以表虚营卫不和为特征,麻黄汤证以表实风寒外束为患。其治法虽同属解表,但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6.
从桂枝汤及方后将息法谈《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志毅 《河南中医》2010,30(9):837-839
《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就是培养后天,顾护正气。张仲景不仅从配伍用药、药后调护方面顾护胃气,而且以胃气的盛衰来判断疾病的预后,仲景辨证施治,在标本缓急之间无不寓有"保胃气"之深意。  相似文献   

7.
浅谈“如法将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法将息”一语出自于伤寒论第 71条五苓散的方后注。《伤寒论选读》对“如法将息”没有作解释 ,对太阳篇第 14条的方后注语“余如桂枝法将息”的“将息”作了词解 ,“将息”是将养调息 ,也就是护理调治的意思。纵观言将息者 ,皆出现在太阳篇 ,其中有 9条是言桂枝法将息 ,分别是第 14条“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 2 0、2 1、2 2、2 5条“将息如前法” ;第 2 3条“将息如上法” ;第 35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第 31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所言“诸汤皆仿此” ,仅指表证的汗法 ,皆按照桂枝汤的将息法。所言前法、上法 ,都…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著作,多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而在将息之法(服药后的调养之法)方面的论述较少,以著作的条文为基础,从煎服之法、药食相辅、药后观询、药后调摄四个方面,对《伤寒论》中的将息之法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治疗咳喘分表里、寒热、虚实,重痰饮,主要采用汗、清、下三法,汗法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发汗解表、温化水饮法;清法包括清热宣肺法,清气分热、滋阴生津法,清热透表、坚阴止利法;下法即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克忠 《中医研究》2003,16(4):14-15
衄,意为出血,或渗于肌肤,或出于鼻腔,或溢于齿间。《伤寒论》中所言“衄”者,多指鼻腔出血。论中涉及衄血者原文近十条次。其证分虚实,治法有别,亦或不必治之,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痞证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对痞证的辨证施治规律。认为《伤寒论》将痞证分为虚寒、实热与邪实正虚,并对各型痞证提出了相应的治则与方药。反映出张仲景治疗痞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总论,属概论性质,而《伤寒论》为何没有概论性质的总论呢?作者通过考证,认为《伤寒例》实为《伤寒论》概论也。  相似文献   

13.
扶阳气是《伤寒论》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伤寒论》还建立了角药的雏形。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温阳法中角药配伍特点,发现《伤寒论》蕴含着丰富的温阳法角药配伍应用规律,其中独立成方角药有4组,作为方剂核心配伍者有5组,其配伍精妙,用药灵活,对启迪后学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风气,是一本阐发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书中介绍有关清热的方法较为全面仔细,涉及到解表清热、逐瘀清热等许多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著作中的清热方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热病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书中介绍有关清热的方法较为全面仔细,涉及到解表清热、逐瘀清热等许多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著作中的清热方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热病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庆 《现代中医药》2012,32(3):71-73
《伤寒论》众多内容反映了体质与疾病的密切关系,笔者结合其相关条文。着重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伤寒论》对于现代体质学理论的影响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伤寒论》理论深奥、实践性强、年代久远的特点,探索并实施了课堂教学-网络自学-课后导学-实践促学-考核科学的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以《伤寒论》内容与辨证思维为中心,以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与西医学相关知识技能为两翼,共同组成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9.
窦迎春 《中医药学刊》2010,(8):1729-1731
清代的《伤寒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对其理、法、方、药的阐发,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对《伤寒论》证候、治法、方药的补充较前代更加丰富,临床各科的系统化、完善化,使《伤寒论》方剂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温病学家对《伤寒论》方剂的化裁应用,充分证明了《伤寒论》确为百病立法,而方亦为百病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