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PI)的关系.方法 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对照组30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浆tHcy水平;借助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测定两侧颈动脉血流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利用公式求得PI,PI=(Vmax-Vmin)/Vmean.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tHcy自然对数值(lntHcy)与颈动脉搏动指数自然对数值(lnPI)呈正相关(r=0.326,P=0.002),与Vmax、Vmin、Vmean、Qmean均呈负相关(相应r=-0.283,P=0.007;r=-0.417,P=0.000;r=-0.389,P=0.000;r=-0.261,P=0.013),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水平是PI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tHcy水平和颈动脉P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浆tHcy可能诱导脑部小动脉血管的循环障碍,从而促进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方法纳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61例和再发组78例,选取同期住院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Hcy水平。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与初发组血清Hcy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又根据发作情况分为首发组(40例)和复发组(44例)。体检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组间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含量为(29.35±3.39)μmol/L,对照组为(12.15±1.6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5,P〈0.05);首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5)。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四个水平患者的百分率,复发组与首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增高者(81.9%)明显高于首发组(45.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且水平越高,复发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140例脑梗死(CI)患者的Hcy,并与40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28.24±6.62)μmol/L,对照组(9.16±2.34)μmol/L,有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高HCY血症发生率67.14%,对照组11.1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60例门诊无临床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为(19.09±9.03)μmol/L,对照组为(11.41±2.6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水平升高在≥70岁患者中危险因素更明显。结论 Hcy水平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 rie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24 h内)血浆Hcy及NO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904,P〈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浆NO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急性脑梗死前后的高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在临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3组病人入院时血Hcy水平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后血Hcy有降低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例因病情加重出院患者,第1周血Hcy有明显增高。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经有效治疗后血清Hcy有降低趋势,提示血清Hcy水平变化可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秀丽 《大家健康》2016,(12):172-17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从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从同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同种方式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脂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以及比较观察组内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HD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当中,发病年龄越年轻的患者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越高则脑梗死的发生几率越大,因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4例,另选56例体检中心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结果脑梗死组 Hcy含量为(17.58±8.99)μmol/L,较对照组(9.23±4.16)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提供指导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青年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CI)患者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以放免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检测Hcy的代谢因子维生素B,:(Vit.B12)、叶酸(Fa)含量。结果和健康对照组比较CI患者组血清SF、Hey明显增高,P〈0.01,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和Vit.B12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而同型半胱氨酸主要与叶酸和Vit.B12营养性缺乏有关,SF、Hcy、Vit.B12、Fa参与了CI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注意监测Hcy并予相应治疗,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曾枝柳  梁海冰  石春玉 《广西医学》2010,32(10):1178-1180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超声诊断在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同时做头部MR I检查的患者97例,以超声表现为依据,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两组;以MRI表现为依据,确定脑梗死,比较两组病例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斑块质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的发生率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脑梗死发生率相关(P〈0.05),而与高脂血症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及斑块质地的评估对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李卫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以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无斑块,狭窄,同时用直径法计算狭窄率。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平均水平(17.69±10.0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29±3.29)μmol/L(P=0.00)。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HCY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检验显示A、B、C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血清HCY水平不同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升高,血管狭窄分为正常、A、B、C组,做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3(P=0.00),呈显著正相关。表明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迟林  胡晓蕾  齐旭  刚宝芝  魏成群  赵庆杰 《医学综述》2014,20(19):3630-363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43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叶酸、VitB12、Hcy水平,并根据叶酸水平将Hcy分为低于正常组(A组)、正常偏低组(B组)和偏高组(C组),比较叶酸与Hcy的相关性;同样,根据VitB12水平再将Hcy分为A、B、C三组,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叶酸A、B、C三组之间Hcy水平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VitB12三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叶酸和VitB12相关系数rs分别为-0.560,P=0.00和-0.302,P=0.00。149例高Hcy(>16 mmol/L)患者中,叶酸和VitB12水平都在A组和B组的占73%(108例),都在C组的占4%(6例)。叶酸水平在A组和B组,而VitB12在C组的占11%(17例);VitB12水平在A组和B组,而叶酸在C组的占12%(18例)。结论叶酸或VitB12的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是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叶酸和VitB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且与叶酸的相关性强于VitB12,但在部分人群中其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邓斌  杜小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77-78,8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设立为梗死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病灶及不同程度的Hcy、hs—CRP、DD的含量。其中Hcy、hs—CRP采用日本东芝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的110例患者血清中Hcv、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大梗死病灶患者的Hcy、hs—CRP、DD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病灶的含量(P〈0.05)。③重度梗死病灶患者的Hcv、hs-CRP、DD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梗死病灶的含量(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Hcy、hs-CRP、D-二聚体关系密切,上述各指标将逐渐成为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测指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述各指标的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CA)、股动脉(FA)解剖及结构变化、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目、回声,以探讨脑梗死与CA、FA硬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CA、FA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颈、股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结果:脑梗死组CAIMT为(0.70±0.13)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6±0.11)mm,(P<0.05);FAIMT(0.72±0.14)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9±0.09)mm,(P<0.05);脑梗死组CA、FA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早期动脉硬化(AS)的简便有效方法,应用外周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变化可间接评价全身动脉硬化程度。为临床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