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42例宫颈癌(鳞癌36例,腺癌6例;临床分期:Ⅰ、Ⅱ期34例,Ⅲ、Ⅳ期8例;病理分级:Ⅰ、Ⅱ级22例,Ⅲ级20例;有淋巴结转移12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组织,另取8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0,CIN为53.84%,宫颈癌组织中为95.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率为12.50%,与CIN(46.15%)和宫颈癌(85.71%)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与HPV16、18感染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宫颈细胞的恶变和进展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及HPV16、18感染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 806名女性总hr-HPV感染率为35.5%(641/1806);正常女性感染率仅为23.2%(301/1299),明显低于宫颈病变病例(P=0.000)。在高病毒负荷量中,只有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1之间的差异显著(P=0.049),危险比值比为8.5,95%可信区间为1.0~71.4。在中、低度病毒负荷量中,C IN2、C IN3和宫颈癌对比C IN1均无显著性差异。C IN1、C IN2、C IN3和宫颈癌各组的相对光单位比值(RLU/PC)行对数值转换,中位数差异不显著(P=0.712)。结论检测高危型HPV能很好地区分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能否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妇女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方法 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对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1 029例哈市妇女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得出HPV感染亚型.结果 1 029例妇女中,HPV感染患者为321例,总感染率31.20% (321/1 029),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及HPV复合感染率分别为25.66% (264/1 029)、5.54% (57/1 029)、7.09% (73/1 029);HPV感染的亚型中,HPV16(9.72%,100/1029)最常见,其次为HPV53 (4.08%,42/1 029).结论 调查人群中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有一定的区域性,HPV16、HPV53可能是哈尔滨市妇女较易感染的亚型,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山西省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Shen YH Chen F Huang MN Liu B Wang XX Zhao FH Li SM Li N Wu LY Rong SD Zhang WH Ren SD Huang RD Qiao Y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4):381-385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浓缩子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为子宫颈癌的免疫和化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人群基础.方法选取30~50岁的已婚妇女为对象.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妇女自己取样检查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受检妇女在医师的指导下自己采集阴道分泌物,然后调查其人口学基本信息;第二阶段由医师进行直接取样.将收集到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放入装有固定液的试管保存,应用第2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 2)试验进行HPV DNA检测.标本中检出的HPV DNA≥2.0 pg/ml即为感染阳性.两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中任一项阳性即认作感染阳性.数据用VFP软件两遍录入后,进行核对纠错,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 683名妇女,人群顺从性为75.4%.该人群HPV感染率为27.5%,阳城县HPV感染率高于襄垣县(P<0.001).不同年龄组(30~,35~,40~,45~50)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4.5%、27.4%、28.2%、27.4%,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604).山区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半山区(P=0.001).教育程度为非正式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妇女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6.1%、26.6%、27.5%、30.0%,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06).结论本研究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调查,人群顺从性较高,其结果能代表这一高发区妇女HPV感染的分布状况.山西襄垣和阳城县30~50岁妇女呈HPV持续高感染状态,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个9 683人的队列已成功建立,它可同时用于子宫颈癌的病因学、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免疫和化学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另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表达;设计高危型HPV(HPV16,18,31,33,58等)通用引物,以touch-down PCR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结果(1)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survivin表达逐渐增强(P<0.05);(2)survivin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3)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高危型HPV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4)高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体内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IL-17所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取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宫颈癌组)28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HPV感染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清及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 的表达水平。 结果: ①宫颈癌组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与HPV感染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各组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周血清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表达水平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宫颈癌组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高于HPV感染组,HPV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IL-17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参与并促进了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mRNA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34例,其中CINⅠ 8例,CINⅡ 9例,CIN Ⅲ(包括宫颈原位鳞癌)17例;浸润型宫颈鳞癌(ISCC) 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对上述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剩余样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亚型,分析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0.00%(0/20)、50.00%(4/8)、77.78%(7/9)、82.35%(14/17)和9722%(35/3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扩增率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2/20)、37.50%(3/8)、66.67%(6/9)、88.24%(15/17)、9167%(33/36);HPV16型阳性、其他高危型阳性、阴性/低危型阳性组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90.38%(47/52)、66.67%(4/6)、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和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型感染可能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58、33、52型在CIN及ISCC病变中也有一定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D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整合状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28例HPV-16阳性并经组织学证实具有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及正常宫颈上皮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 DNA的整合状况;采用E2/E6的比值作为整合的替代标志物。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54例)包括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3例SCC及251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对照组(74例)包括34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40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HPV-16 DNA整合率的变化采用χ2趋势分析;病毒整合与现患HSIL及SCC风险的优势比(OlR)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V-16 DNA整合率随宫颈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从对照组中的6.8%(5/74),升高至HSIL组的29.9%(75/251)及SCC组的68.0%(70/103),3组整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吸烟状况及合并感染其他高危型HPV后,HPV-16基因组整合与现患HSIL及SCC风险的优势比为OlR=2.30(95% CI:1.62,3.18)。结论 HPV-16 DNA整合发生在病毒感染自然史的早期,病毒整合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行锥切术后影响HR-HPV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468例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HR-HPV持续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468例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5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术前HR-HPV 16型、HR-HPV高负荷量(≥500 RLU/CO)及多重感染、病变点数≥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标本厚度≤1 cm与术后HR-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HPV高负荷量(≥500 RLU/CO)、病变点数(≥3)及锥切标本厚度(≤1 cm)是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12、0.070、2.275,P<0.05)。结论SIL患者行锥切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HPV高负荷量(≥500 RLU/CO)、病变点数(≥3)及锥切标本厚度(≤1 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例中不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 60例CIN病例(HC2检测高危型HPV为阳性,宫颈活检组织学证实为CIN)的石蜡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HPV31/33,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p53蛋白的表达.以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为阳性对照,20例正常宫颈为阴性对照.结果 CIN病例中HPV16/18感染组、HPV31/33感染组及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组(HPV35、39、45、51、52、56、58、59、68)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56%、13.75%、17.14%,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亚型高危型HPV感染的CIN病例,p53表达率相近,推测不同亚型高危型HPV对宿主p53影响可能相同,与宿主p53结合的量可能相同;CIN与不同高危型HPV的相关程度和p53的突变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用核酸分子芯片快速杂交法对7 531名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基因分型检测,并对HPV感染率?亚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地区妇女宫颈部位HPV感染率为33.0%(年龄标准化率为37.3%);在2 485例HPV感染者中,≤24岁年龄组妇女感染率最高,为43.3% ,各年龄组间HP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24岁年龄组妇女多重亚型感染率最高,为40.0%,各年龄组间的多重亚型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在所检测出来的21种亚型中,HPV16?58?52是最常见的高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8.6%?7.6%?5.2%?结论:南京地区≤24岁妇女宫颈部位HPV感染率较高,应作为宫颈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HPV16?HPV58?HPV52是该地区妇女宫颈部位最常见的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对重庆市黔江区25 128例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筛查,对检查结果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病理活检结果阳性11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58例,CINⅡ26例,CINⅢ及原位癌19例,浸润癌9例。土家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妇女及苗族妇女。结论宫颈癌普查是发现宫颈癌早期病变、防治宫颈癌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460例行液基细胞学及HPV分型检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细胞学结果≥ASCUS的患者行宫颈病理学活检.结果 257例HPV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5.87%),其中分型检测感染频度前6位分别为16、58、52、18、68、53型.20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确诊宫颈高度病变62例,其中高危型HPV+与HPV-者分别为58例和4例(P <0.01);145例ASCUS,活检确诊宫颈高度病变39例,其中高危型HPV+与HPV -者分别为37例和2例(P <0.01 );45例LSIL,确诊宫颈高度病变12例,其中高危型HPV+与HPV -者分别为11例和1例(P <0.05); 18例HSIL,确诊宫颈高度病变11例,其中高危型HPV+与HPV-者分别为10例和1例(P <0.01).结论 随着宫颈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病变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中国北方延边地区与韩国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韩国高丽大学医疗中心病理科存档宫颈癌前病变和鳞癌、腺癌的蜡块标本339例,同时选取延边大学医院以及延边妇婴医院病理科存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癌、腺癌的蜡块标本296例。常规HE染色观察标本,并选取适当蜡块进行DNA提取,利用HPV寡核苷酸cDNA基因芯片技术对提取到的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中国延边地区和韩国宫颈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其中CIN-1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32.6%和34.6%;CIN-2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52.6%和54.1%;CIN-3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59.7%和63.2%;宫颈鳞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94.0%和95.3%;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患者中HPV感染率均为66.7%;宫颈腺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85.2%和87.1%。HPV感染类
型也有共同特点,鳞癌组织中HPV感染的主要类型是16型,其次是18型;而在宫颈腺癌中HPV16和18型均为主要感染类型,但HPV18阳性率略高于HPV16型。韩国的宫颈癌标本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可见HPV16,18,31,33,52,58和66等多种类型的感染,而且可以检测到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CIN-2 9.1%,CIN-3 16.7%,鳞癌14.9%,腺癌14.8%)。结论:在韩国和中国北方延边地区,HPV16型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中最常见的类型,而HPV18型和HPV16型均是宫颈腺癌的主要感染类型,其中HPV18型的感染率在宫颈腺癌中略高于HPV16型。与中国延边地区相比,韩国的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而且存在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型也有共同特点,鳞癌组织中HPV感染的主要类型是16型,其次是18型;而在宫颈腺癌中HPV16和18型均为主要感染类型,但HPV18阳性率略高于HPV16型。韩国的宫颈癌标本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可见HPV16,18,31,33,52,58和66等多种类型的感染,而且可以检测到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CIN-2 9.1%,CIN-3 16.7%,鳞癌14.9%,腺癌14.8%)。结论:在韩国和中国北方延边地区,HPV16型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中最常见的类型,而HPV18型和HPV16型均是宫颈腺癌的主要感染类型,其中HPV18型的感染率在宫颈腺癌中略高于HPV16型。与中国延边地区相比,韩国的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而且存在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及宫颈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宫颈病变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炎症组(3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组(58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180例)、宫颈浸润癌组(15例)。比较4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HPV单一感染情况与多重感染情况、HR-HPV感染亚型分布情况,统计HSIL组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复发率,并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不同复发情况患者基线资料、HPV感染亚型,分析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4组总HRV感染率、HR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RV 52、58、16、1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术后复发与未复发者术后切缘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R-HPV持续感染亚型、宫颈转化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缘阳性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PV 52感染、HPV 58感染、宫颈转化区分型Ⅲ型是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52、5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评估宫颈锥切术后疗效、预后,为防治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寻找更合理临床诊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及宫颈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 199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宫颈疾病“三阶梯程序”诊断。结果7199例患者HPV感染2 443例,感染率33.94%(2443/7199),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感染高峰年龄为21~30岁;农民、自由职业者、低文化水平者为高危人群。确诊慢性宫颈炎6 944例,占96.46%(6944/719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6例,占2.86%(206/7199);宫颈癌49例,占0.68%(49/7 199)。慢性宫颈炎与CIN之间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级别CIN的HPV感染率及HPV-16亚型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N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1-50岁,以31-40岁为最高峰;性生活年限≥16年者,CINⅢ发病率高于CIN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本院就诊患者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随着宫颈疾病的加重,HPV感染率提高,以HPV-16亚型致病力最强;从HPV感染至CIN病变的潜伏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型别分布及其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核酸分子芯片快速杂交法检测宫颈细胞HPV,并对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其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7 016例标本,HPV阳性率为33.6%,高危型阳性1 558例(66.1%),型别以HPV 16、58、52、33、18、31、68亚型为主;高危型合并其他型阳性447例(19.0%),型别以HPV 16、52、58亚型为主;低危型合并其他型阳性23例(1.0%),以HPV 6、52亚型为主;低危型159例(6.7%),以HPV 11、6亚型为主;其他型170例(7.2%),以HPV CP8304和53亚型为主。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重庆地区妇女HPV感染率相对较高,HPV-DNA检测对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接受HR-HPV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符合纳入标准的2 305例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 II,HC-II)进行HR-HPV检测。结果 1)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HR-HPV感染率为34.84%,年轻女性(20~24岁)感染率最高(50.0%),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下降,45~49岁女性感染率最低(24.18%),≥55岁者感染率升高(47.02%),感染率呈双高现象。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异常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与HR-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一致。2)TCT结果为正常或者炎性反应、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of cervical carcinoma,SCC)中,HR-HPV的感染率分别是23.98%、66.47%、87.21%、98.04%、100%。宫颈组织活检病理为正常或炎性反应、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Ⅰ,CIN-Ⅰ)、CIN-Ⅱ、CIN-Ⅲ、SCC患者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67.44%、86.96%、88.24%、94.57%、90.48%。3)在ASCUS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发生率31.73%,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36.93%,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21.43%,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42)。4)在LSIL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34.40%,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37.37%,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14.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16)。结论不同年龄,HR-HPV感染率及TCT异常率不同,<24岁和≥55岁为HR-HPV感染及异常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高峰年龄。HRHPV感染率和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HR-HPV检测不能作为ASCUS和LSIL患者分流管理的唯一手段,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不能排除≥CIN-Ⅱ级病变,仍然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