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原则。结果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手术时间平均为 15min ,双侧手术增加 5min ,无术后并发症 ,住院天数 2~4d ,近期随访无术后复发 ,切口疤痕小且隐蔽。结论 :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单孔腹腔镜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术中均发现未闭合鞘状突。手术瘢痕小且隐蔽,复发率低。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技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本院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52例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min,隐性内环口未闭22例,无并发症,120例接受随访3~24个月,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7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71例,非交通性101例。结果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患儿症状消失,无瘢痕,无复发。结论术前诊断为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病儿术中证实均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带线针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21例鞘膜积液患儿采用腹腔镜治疗资料,年龄中位数2岁(1岁-6岁),术前诊断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4例。腹腔镜直视下用5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射于内环口后壁腹膜外,水压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间隙,2-0不吸收带线针穿刺入腹腔,缝合环扎鞘状突,打结于腹膜外皮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5min(15~60min),无腹内脏器损伤、阴囊血肿、伤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碳酸氢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28.6%)术前诊断为单侧者在术中确诊对侧存在开放鞘状突,同法处理。术后住院时间1d-5d(平均2d)。随访1个月~10个月,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结论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腹膜外缝合环扎可行、微创、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及鞘膜翻转术是公认的行之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近年,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已成为趋势,我院自2009年行腹腔镜小儿疝及鞘膜积液手术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进传统手术方式,用睾丸鞘膜部分切除,鞘膜开窗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5年6月应用睾丸鞘膜部分切除、鞘膜开窗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82例的手术方式,术后3、6、12个月B超复查随访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8.5天,无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睾丸鞘膜部分切除,鞘膜开窗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局部创伤小,符合生理要求,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成用。  相似文献   

9.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3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3例,年龄1岁-9岁。结果 手术时间5分钟-8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住院时间(4-5)天。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月、6月、1年,除2例1月内复发(1.9%),余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2例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2例行开放手术(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优于传统组(P<0.01),住院费用较传统手术组高(P<0.01)。两组单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更短(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应用微型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68例应用微型腹腔镜(腹腔镜手术组)及76例应用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同时治疗双侧鞘膜积液时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314例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314例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手术治疗情况。着重对病因,手术时机,手术特点进行讨论,认为鞘状突畸形手术有提早倾向,小儿鞘膜积液有必要常规探查整个鞘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共120例。结果手术一般在8~20 min内完成,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2~4 d。术后随访7个月~4年,120例无复发、无腹股沟疝发生。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细注射针头套线法行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小儿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在脐部正中、脐水平腹直肌旁置入5、3mm trocar各一个,在腹腔镜直视下应用10号细注射针头套线经皮穿刺到腹膜与腹横肌间隙,完全于腹膜外高位环绕结扎内环口。随访1~10月,平均6月,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单侧7~10min,平均8.0min;双侧12~15min,平均13.0min。患儿术后无明显疼痛,无阴囊水肿或血肿,无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d出院。随访1~10月,180例鞘膜积液全部治愈,无复发。腹壁、脐部切口未见明显疤痕。结论腹腔镜下细注射针头套线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治愈率高的特点,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附74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3月用微型腹腔镜下操作钳配合自制带线雪橇针作腹膜外潜行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747例,共898侧。结果:手术切口创伤小,疝囊高位结扎确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0.9%),康复快,术后不留疤痕。结论:此手术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12年1月于气管插管全麻下为1 182例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其中男1 128例,女54例;单侧957例,双侧225例;交通性鞘膜积液554例,精索鞘膜积液223例,睾丸鞘膜积液405例。其中隐性鞘膜积液383例,复发性鞘膜积液38例。结果:1 18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手术时间8~12 min,平均10 min。术中出血少于1 ml,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脏器损伤及中转开腹,治愈率99.58%,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复发5例,切口大网膜疝出3例,阴囊水肿血肿29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睾丸萎缩。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麻醉安全、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安全、美观、有效等优点,可达到治愈目的;适于任何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57例,单侧50例,双侧7例。均在单孔腹腔镜下行改良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单侧手术时间平均15(12~18)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25(22~28)min,术中发现隐匿性疝5例,均在直视下一并进行高位结扎术,找到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并避开。术中无明显出血及血肿,无阴囊积气及其他副损伤,术后平均住院2 d,切口以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及皮下1针。术后平均随访12(6~24)个月,无复发,无切口及阴囊感染,无睾丸扭转、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方法 以内环与阴茎根部连线为切口线,根据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选择切口的位置和长短,高位结扎,悬吊未闭合的鞘状突,远端鞘膜开窗式部分切除,排尽鞘膜积液后旷置。结果 本组415例,术后403例切口Ⅰ类愈合,1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术后有39例阴囊轻度水肿。随访0.5~2年,平均1.2年,随访率82%,未发现复发、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情况。结论 本组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容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均能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间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患儿共25例,平均年龄5岁,左侧8例,右侧17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2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单侧手术时间15~20min,术中无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损伤,随访无复发、睾丸萎缩、切口瘢痕等。结论: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未闭鞘状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精索近侧入路疝囊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274例斜疝、鞘膜积液采用精索近侧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本组274例一次性治愈,131例鞘膜积液手术时间6~10 min,平均8 min,143例斜疝手术时间7~13 min,平均10 min.15例术后阴囊水肿;随访3个月~6.5年,平均3.5年,无并发症.结论精索近侧入路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