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有关数据和掌皮支血供的解剖学资料。方法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0侧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和掌皮支的营养血管。观察返支营养血管的来源、长度、外径和进入神经干的方式;观察掌皮支营养血管的来源和进入神经的方式。结果返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掌浅弓凹侧筋膜支(称之来源动脉)。来源动脉起点至“零点”距离(11.62±2.30)mm,外径(0.95±0.10)mm,长度(10.12±1.30)mm。营养动脉主干长度(2.84±0.10)mm,外径(0.42±0.15)mm。营养动脉从返支主干近侧1/3段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86.5%;从返支中、远侧段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14.5%;掌皮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尺动脉(占52.5%)和桡动脉(占37.5%),以直式、伴入式和肌支式进入神经。结论返支营养动脉可作为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受体血管。  相似文献   

2.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28.4±6.2)mm2,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4.1±0.8)mm.(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3)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16.5±4.4)mm,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13.3±2.5)mm,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间距为(17.9±1.6)mm.(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82.4%,之前者占14.3%,侧方者占5.9%.(5)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7.8±2.1)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5.0±2.0)mm,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21.9±2.3)mm.结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手术中,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罗滨  吴东保 《解剖与临床》2006,11(5):313-314
目的:为肘内侧入路手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教学用的固定尸体标本24具(男18女6)48侧,按手术入路层次,对肘内侧入路的相关血管神经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1)臂内侧皮神经于臂中部的内侧面浅出,直径为(1.05±0.35)mm;前臂内侧皮神经于臂内侧中下1/3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贵要静脉浅出,直径为(1.50±0.55)mm。(2)尺神经干在肘部发出1~3肘关节支、1~4尺侧腕屈肌支和1~4指深屈肌支。(3)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从肱动脉的起点处至尺神经垂直距离分别为(1.65±0.35)cm、(2.43±0.54)cm、(1.86±0.41)cm;与尺神经伴行至内上髁的距离分别为(14.38±1.82)cm、(4.51±1.16)cm、(5.91±0.67)cm。肘部附近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与尺侧上副动脉在尺神经外膜相吻合。结论:(1)肘内侧入路浅层必须寻找和保护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2)肘内侧入路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是临床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走行及规律,为该部位的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和颅面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颞下入路解剖28具成人尸头,观测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和毗邻关系。结果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有颞深前动脉、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走行变异常见。上颌动脉第2段走行于翼外肌浅面的有52侧(92.86%),走行于深面的有4侧(7.14%),外径为(2.46±0.42)mm;颞深前动脉共干外径为(1.47±0.42)mm,长度为(7.67±2.62)mm,单干外径为(1.16±0.34)mm,颞深前-上牙槽后动脉起始处间距为(7.01±2.65)mm;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外径为(1.93±0.32)mm,长度为(4.81±2.44)mm,单干外径为(1.75±0.42)mm,长度为(8.40±3.29)mm;眶下动脉外径为(1.52±0.30)mm,长度为(8.46±2.29)mm,眶下-上牙槽后动脉起始处间距为(7.20±3.88)mm。结论熟悉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资料对指导该部位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斜肌的动脉和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了成人眶腔40个.上斜肌动脉1-3支不等,以一支为多见.主支直接发自眼动脉三段的占61.54±7.79%.主支自上斜肌后1/3份的外侧面进入者较多.主支长度均值右为8.23±0.57mm,左为6.60±0.51mm.主支外径均值右为0.60±0.03mm,左为0.66±0.04mm.滑车神经前支自上斜肌前2/3、后1/3交界处的内侧面进入者为多.其入肌前主干的外径均值左、右均为1.23±0.05mm.筛后动脉横跨滑车神经上方的占61.54±7.79%,动脉在神经下方的占35.90±7.68%.  相似文献   

6.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 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 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 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 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 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远外侧经枕髁手术入路防止椎动脉损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保护椎动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20具(40侧)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寰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肩胛提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头外侧直肌为确认第2、3段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寰、枢椎横突孔间距左侧为(15.3±1.6)mm,右侧(15.8±2.2)mm;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距椎动脉入硬脑膜口处左侧(21.6±2.0)mm,右侧(21.5±2.0)mm;椎动脉于寰椎后弓上方向后呈弓形弯曲,其外侧跨度左侧(17.9±3.2)mm,右侧(17.7±3.2)mm;内侧跨度左侧(9.8±2.5)mm,右侧(9.8±2.2)mm;向后距椎板高左侧(7.4±2.3)mm,右侧(6.3±3.3)mm。结论:熟悉椎动脉第2、3、4段的毗邻关系及解剖标志,对保护椎动脉、安全地施行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视觉假体微电极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经4%甲醛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湿性标本30例,观测眶内眼动脉及相关分支的起始、数量和外径与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起始、外径和穿入部位、视神经外径等参数。结果泪腺动脉1~2支,经外直肌上缘上方(3.83±1.43)mm前行。外直肌-视神经间隙的深度为(8.14±0.90)mm,内有睫状短神经5~10条,颞侧睫状后动脉1~2支。穿入视神经鞘膜动脉的方位,内侧20%,上方29.3%,外侧6.7%,下方44%。视网膜中央动脉主要经下方穿入视神经,穿入处距球后(0.85±0.28)cm,该处动脉外径为(0.40±0.09)mm。眼动脉斜跨视神经处远侧端距球后(1.44±0.22)cm。在球后与总腱环中点处,视神经左右径(3.96±0.35)mm,上下径(4.18±0.33)mm。结论宜经眶外侧壁入路植入视神经视觉假体微电极,植入微电极的部位以视神经球后4~8mm处的外侧较好,植入深度应小于1.5mm。  相似文献   

9.
经蝶海绵窦手术相关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经蝶海绵窦手术中相关动脉结构的解剖学数据和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动脉灌注的固定尸头标本10例20侧(6男4女),通过经蝶手术暴露鞍旁段颈内动脉(PSICA)后,小心分离各动脉分支,对其进行解剖学描述,并和经颅手术中海绵窦内血管结构进行对比;结果:经蝶入路颈内动脉可分为PSICA和斜坡旁段颈内动脉(PCICA),打开海绵窦下壁即暴露PSICA,根据其形态可分为上、下水平部和垂直部,脑膜垂体干源于PSICA下水平部末段内壁占45%(9侧)、顶壁占20%(4侧)、外壁占25%(5侧)、上水平部中段内壁占10%(2侧);海绵窦下动脉源于PSICA垂直部中段外壁占80%(16侧),下水平部中段占5%(1侧);另15%(3侧)源于脑膜垂体干;仅在25%标本(5侧)中发现McConnell’s背囊动脉,其源于垂直部上段的内壁上,口径细小(0.85±0.21)mm;结论:经蝶入路中,向内侧走行的动脉分支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了解相关动脉结构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外科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神经海绵窦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为海绵窦手术避免脑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年头部标本的海绵窦内脑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动眼神经入窦点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 2 .1mm ,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5 .0± 2 .0mm处。滑车神经窦内段长度为 10 .1± 3 .9mm ,其走行可分为窦内直行、中份凸向眼神经、“S”型双弯曲、前 1/2段凸向眼神经 4种类型。眼神经在窦内的长度为 15 .8±6.2mm。展神经在窦内为单干者占 5 2 .9% ( 18侧 ) ;2干者占 2 9.4% ( 10侧 ) ;3干者占 17.7% ( 6侧 )。结论 :滑车神经的走行变化较大 ,经Pakinson三角行海绵窦手术时 ,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切开海绵窦上壁分离窦腔时 ,应注意保护经上壁入窦的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