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间窦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间窦(intercavernous sinuses,ICS)是围绕在垂体周围,连接两侧海绵窦的静脉通道。ICS位置特殊、解剖变异大、毗邻结构复杂,是颅底病变常侵犯和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多见的部位。熟悉ICS解剖及其毗邻结构,对蝶鞍区肿瘤的准确诊断、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术前进行ICS造影,可提高垂体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  结果 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且与显微解剖比较大致相同;②以显微解剖作为参照标准,CE-MRV可以观察到37%的前海绵间窦、48%的下海绵间窦、30%的后海绵间窦、30%的鞍背窦和100%的基底窦。③根据前、下海绵间窦的出现与否,显微解剖和CE-MRV均可将海绵间窦分为仅前海绵间窦出现型、仅下海绵间窦出现型、前下海绵间窦同时出现型以及前下海绵间窦均未出现型。  结论 术前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形态、判定其分型,有助于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蝶鞍区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 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冻包埋后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由下往上铣削层厚为0.1mm的薄层标本,其中蝶鞍区层厚为0.05mm.从标本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蝶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 结果 共获得MRI图像T1加权40幅和41幅,T2加权40幅和41幅,薄层断层图像304张和310张.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I图像对照,总结其规律.在垂体层面能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颈内动脉弯曲走行于海绵窦内,且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几个间隙;2.第Ⅲ、Ⅳ、Ⅵ脑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上颌神经支在海绵窦外侧壁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视交叉层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垂体柄穿过鞍膈与垂体相连.结论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得的超薄断面与MRI图像对照能精确显示蝶鞍区的微细解剖结构,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用的亚毫米断层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解剖学报》1998,29(4):337-341,I001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董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进行三方位对照观察,以了解垂体的形态变化。展神经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存在,说明展神经并不走行于外侧壁中,而是位海绵窦内。紧贴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由海绵窦段的前升冲突芊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内侧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的解剖学机制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对成人尸头海绵窦周壁进行显微解剖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海绵窦内侧壁明显较外侧壁和上壁薄弱,且有3例存在自然缺损。结论:海绵窦内侧壁薄弱甚至缺损是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的解剖学基础,经海绵窦内侧壁途经可以较安全切除甚至全切除窦内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6.
垂体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发起后向内、向上斜行 ,直至垂体柄 ,行程中可分支至视神经、视交叉 ,起始部直径为 (0 .2± 0 .1)mm。垂体下动脉起自脑膜垂体干 (94.1% )或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5 .9% ) ,发起后沿颈内动脉内侧前行 ,再穿出海绵窦内侧壁自鞍底至垂体 ,起始部直径为 (0 .8± 0 .2 )mm。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应注意垂体上、下动脉的走行特点 ,并保护好这些动脉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垂体冠状断层的巨微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垂体的影像诊断和垂体疾病的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火棉胶包埋后作脑垂体冠状薄层切片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垂体大多呈椭圆形。正常垂体的高度为(4.5±2.0)mm,宽度为(13.9±3.8)mm。垂体的上缘以凹陷型居多,平坦型次之。两侧海绵窦的大小、形态变化较大。鞍底以凹陷型和隆起型为多。(2)断面情况:垂体常出现在交叉前沟后一个层面,消失于鞍背层面,上以鞍膈与鞍上池和视交叉相邻,下邻蝶窦,两侧为海绵窦。在垂体前叶层面可见垂体柄长(8.8±1.7)mm,在视交叉处其横径为(3.1±0.6)mm,插入垂体处的横径为(2.0±0.2)mm。结论:垂体巨微断面可清晰显示垂体周围的重要结构,为影像检查和垂体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异位垂体腺瘤是指发生在蝶鞍外的垂体腺瘤 ,多发生在鼻腔、蝶窦及鼻咽部等处〔1〕,临床常考虑为恶性肿瘤。最近遇到 1例蝶窦异位垂体腺瘤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2 9岁 ,涕中带血 9个月伴间断性鼻阻于 2 0 0 0年 5月入院。鼻咽部检查 :双后鼻孔见新生物。CT示蝶窦内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影 ,密度均匀 ,侵犯筛窦、海绵窦及视神经孔并破坏鞍底骨质进入蝶鞍。初诊为 :蝶窦占位性病变 ,恶性可能性大。病理活检诊断 :内分泌细胞肿瘤 ,垂体腺瘤可能性大。血泌乳素增高 (315 2 6u/ml)。行肿瘤摘除术。术中见 :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和扩大经蝶手术避免损伤海绵间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男12、女8)具成年尸头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观察及分型。结果:根据前海绵间窦与垂体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3型,Ⅰ型占55%(11具)、Ⅱ型占30%(6具)、Ⅲ型占15%(3具);根据下海绵间窦的矢径分3型,Ⅰ型占15%(3具)、Ⅱ型占80%(16具)、Ⅲ型占5%(1具)。结论:经蝶窦蝶鞍区手术时,熟悉海绵间窦的形态、分型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经蝶进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有关解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建春 《解剖与临床》2005,10(3):171-172
经蝶窦入路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该手术对垂体功能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影响轻微,不仅能切除垂体微腺瘤而且也可以切除垂体大腺瘤(直径≥1cm)及巨腺瘤(直径≥3cm)。与经蝶窦入路相关的蝶窦与鞍区的解剖对手术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根据本院从1982年~2002年间开展的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1047例临床资料,对影响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5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鼻根部疼痛和视力障碍入院,垂体增强扫描示:蝶鞍明显扩大,蝶鞍及斜坡骨质破坏,鞍内及鞍上区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块形成,呈等T1略高混杂T2信号,肿块上部及后部见斑片状、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较大截面的体积为4.6 cm×4.5 cm×5.4 cm(图1),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侵犯蝶窦、筛窦后部,向上突向鞍上池,向下突破鞍底,呈结节状突向鼻咽腔及后鼻孔区,部分包绕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垂体信号  相似文献   

12.
正常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平均 13.8± 4.1m m ,5 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 ;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 (43% )、平坦型次之 (36 % ) ,隆起型较少 (2 1% ) ;2 6 %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 ;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 ,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 ;鞍底有 5 1%呈凹陷型 ,45 %呈平坦型 ,4%呈隆起型 ,有 5 0例 (30 % )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 结论 冠状面薄层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 ,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 ,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海绵间窦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30例成人头颅标本的海绵间窦。前间窦出现率93.3%,多呈三角形,主要位于鞍隔前缘与鞍前壁的硬脑膜转折处,与腺垂体周缘紧密相邻。下间窦出现率93.3%,多呈裂隙状,主要位于鞍底硬脑膜内,与腺垂体下面相贴。上述两窦特别宽大者各2例,为经蝶窦入路垂体切除术的禁忌症之一。后间窦最小,出现率53.3%,位于鞍隔后缘与鞍背的硬脑膜转折处,下邻垂体后叶上端。与垂体中间部相对处,垂体硬膜囊内层内凸成嵴,嵴内有垂体下动脉穿行。此嵴可作为垂体前、后叶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0具成人尸体头颅,按经蝶入路、经额入路、经翼点入路三种手术入路方式逐层解剖入路的邻近血管、神经并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内口间距(21.73±3.72)mm、视神经管内口间距(11.77±3.34)mm、海绵窦间距(20.92±4.58)mm、鞍底横径(13.57±4.21)mm、鞍底纵径(13.61±3.18)mm、蝶窦前壁至鼻孔的深度(92.91±17.81)mm、眉弓上缘中点到鞍结节的距离(62.24±14.17)mm、眉上缘中点到同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53.45±16.91)mm、眉上缘中点到对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62.24±20.80)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69.81±21.9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78.40±27.4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56.43±15.31)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64.53±17.01)mm、翼点到垂体柄末端距离(59.24±17.17)mm、翼点到前床突的距离(45.51±10.55)mm、翼点到海绵窦的距离(43.72±9.48)mm。结论应用这些解剖学测量结果可指导与鞍区相关的手术,安全显露鞍区解剖结构,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15.
梁强  李强  丁永忠  谢民  周旺宁  段磊 《解剖学报》2014,45(2):263-266
目的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海绵窦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海绵窦内神经血管关系,为海绵窦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8具成人尸头(共16侧海绵窦)上应用0度和30度柱状硬性内窥镜,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进行海绵窦区解剖研究。结果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可清楚的显露海绵窦内结构;相关解剖标志有利于解剖定位。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是海绵窦区解剖及手术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6.
海绵窦内侧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海绵窦(CS)内侧壁的形态学特点,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观察20例成人尸头CS内侧壁的结构特点,测量并拍照记录;成人及小儿蝶鞍区标本(各2例)做组织切片行HE及Mason染色进一步观察海绵窦内侧壁;运用MRI技术检查4例蝶鞍区无异常的头颅标本,观察CS内侧壁的表现。结果:垂体与颈内动脉之间未见矢状方向走行的硬膜及骨性结构,两者平均间隔2.2mm,距离两侧明显不等(〉2mm)有6例。中央鞍膈孔由环形排列胶原纤维组成,外侧缘稍高于内侧缘,未见硬膜折叠向下构成CS内侧壁。HE及Mason染色显示CS内侧壁为垂体包膜及疏松纤维组织、脂肪,紧邻蝶骨的骨膜向下延续为CS内侧壁下半部分。头颅标本MRI检查未见有效显示CS内侧壁。结论:CS内侧壁薄弱且缺乏完整性是垂体腺瘤易向CS内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掌握此特点有助于扩大经蝶窦入路经CS内侧壁途径处理累及CS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鞍区手术避免损伤动眼神经及其血供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0个尸颅的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毗邻结构及血供。结果:动眼神经海绵窦段下方与展神经,内侧与颈动脉水平段、垂体、垂体柄、外下方与滑车神经、眼神经,外上方与颞中毗邻。动眼神经海绵窦段30%即接受脑膜垂体干又接受海绵窦下动脉血供,30%单独接受脑膜垂体干血供,40%单独接受海绵窦下动脉血供。结论: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在鞍区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首府和保护动眼神经及其滋养血管。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分布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海绵窦的直接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 48侧成人新鲜海绵窦标本 ,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 (ABS) ,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结果 :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10 0 % ,脑膜垂体干可分为两型 ,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5 8.3 % ,非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又分为单干型和非单干型 ,前者出现率为 3 1.3 % ,后者为 10 .4%。海绵窦下动脉出现率为 95 .8% ,垂体被囊动脉为 3 1.3 %。另外眼动脉的出现率为 10 .4%。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之间的吻合 ,提供了重要的侧支循环血液供应。结论 :本文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的显微解剖结果 ,对临床显微外科、血管介入、影像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扩大经蝶窦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方有筛后神经血管丛.鞍结节隐窝邻近蝶鞍前壁其下为前海绵间窦.斜坡拓展的下限距鞍底中点距离为(43.6±4.5)mm,咽鼓管圆枕及硬腭阻碍向下扩展;骨性后鼻孔下界为腭骨水平板后缘,外界为翼突内侧板,两者间距(25.9±1.76)mm,颈内动脉鞍底问距(13.8±0.67)mm,向内移动颈内动脉必须松解床突段的远近硬膜环及破裂孔的纤维环,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了从前方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鞍区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蝶鞍区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内窥镜下经鼻蝶至蝶鞍的解剖观察。结果 :鞍膈高度(5 .5± 0 .6)mm ,鞍膈孔前后径 (6.2± 1.3 )mm ,鞍膈孔左右径 (6.5± 1.5 )mm ,鞍膈孔前缘到鞍结节 (3 .4± 1.3 )mm ,鞍膈孔前缘到垂体柄 (2 .5± 1.1)mm ;视神经出视神经颅口宽 (5 .0± 0 .4)mm ,两侧内缘间距 (13 .7±2 .3 )mm ,视交叉前缘距视神经间沟中点 (6.8± 1.3 )mm ,视交叉宽 (11.5± 1.4)mm。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应熟悉蝶鞍底及窦内的解剖标志 ,并充分利用鞍膈等解剖结构有序地做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