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肌声学造影——一种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伊丽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76-78
心肌声学造影——一种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新技术刘伊丽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发现完全闭塞的冠脉,其所属心肌由于得到充分的侧支循环供应而能长期存活;相反,急性心肌梗塞经溶栓或经皮球囊冠脉扩张术(PTCA)使相关冠状动脉完全再通后,所属... 相似文献
2.
冀瑞平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25(2):94-97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和功能,方法简便易行,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新近推出的第二谐波成象可明显增强心腔及心肌血管超声造影剂的显影效果,两者联合作用,在评价冠脉解剖、生理功能及心肌灌注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 ,经外周静脉持续滴注微泡造影剂 ,通过计算A·β值测定心肌相对血流量。以放射性微球法测定的心肌血流量 (MBF)为标准 ,了解A·β值测定MBF的准确性。通过A·β值估测心肌存活与否 ,病理检查验证其可靠性。结果 放射性微球法所测的正常区、缺血区、坏死区的MBF分别为 ( 1 5± 0 3)、( 0 7± 0 3)、( 0 3± 0 2 )ml·min-1·g-1;MCE测得的A·β值分别为 5 2 46± 15 0 9、2 4 36±3 89、3 74± 3 80 ;正常区、缺血区、坏死区的MBF和A·β值“标化”后分别为 1 0± 0 0、0 44± 0 17、0 17± 0 11和 1 0± 0 0、0 48± 0 0 9、0 0 7± 0 0 8,二者的相关性良好 (r=0 81,P =0 0 0 1)。MCE对坏死心肌的判定结果与病理结果吻合。结论 心肌声学造影可用于活体状态下评价存活心肌 ,“标化”后的A·β值 <0 2 3提示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显像等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在心肌缺血和存活诊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这些手段仍有一定缺陷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但仅能观察直径 >10 0 μm的血管且为有创检查 ,有一定风险。核素检查费用昂贵且有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5.
心肌声学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声学造影(MCE)是指注射含有微气泡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近年来,随着MCE基础理论、超声造影剂与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MCE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有望成为临床上实时、安全、准确评价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本文就MCE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缺血心肌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的价值。方法 3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别予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血运重建,在术前、术后早期(〈1个月)、及术后晚期(6~12)个月分别行实时MCE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将其结果与相应阶段造影(CAG)和(或)冠脉增强CT成像(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按16段心肌节段法进行分段分析测量。36例患者576个节段中,运动异常节段247个,MCE结果与治疗前冠脉造影吻合率为89.89%。冠脉血管再通术后早期共有172个节段有改善,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靶血管供血支配区吻合率为78.00%。术后晚期,MCE与冠脉影像结果吻合率为80.56%。结论实时MCE可随访观察冠状动脉再通血运重建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改善的情况,可尝试用于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7.
9.
10.
心肌声学造影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声学造影 (Myocardial 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是通过注射声学造影剂的方法使之灌注到冠脉微血管结构中 ,从而使含血心肌的超声心动图显像增强 ,近年来 ,心肌声学造影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一代声学造影剂的发现及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使经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导致心肌显像成为可能。心肌声学造影不仅能直接反映冠脉微循环状况、确定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区、评价心肌存活性及冠脉血流储备 ,而且还可以用于标靶特定组织及局部药物或基因的转导。1 心肌声学造影剂196 8年 Gramiak和 Shah[1] 首次报道了经心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超声… 相似文献
11.
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对2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急性右室梗塞(RVMI)16例,无RVMI5例。16例中15例(93.8%)为右冠状动脉(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1例(6.2%)为左回旋支阻塞,无冠脉远段的阻塞。同时发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较重[平均右房压(MRAP)/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0.8]和较轻(MRAP/PCWP0.65~<0.8)两亚组右冠脉近、中段阻塞分别为10例中的4例、5例、6例中的3例和3例。结果表明,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可导致RVMI,并且RVMI时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与冠脉阻塞部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5岁及以上的男性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血脂代谢情况,观察其中差别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75岁的住院男性冠心病病人,分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三组,比较各组病人的基础资料,TC、TG、LDL-C、HDL-C、ApoA1、ApoB100、LP(a)的浓度,以及TC/HDL-C、LDL-C/HDL-C和ApoB100/ApoA1。进一步将UA和AMI病例合并再与SA组比较。结果三组病人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AMI和UA两组的TC、LDL-C、ApoB100浓度及TC/HDL-C、LDL-C/HDL-C、ApoB100/ApoA1比例均高于SA组,而HDL-C浓度均低于SA组,进一步将AMI和UA病人合并再与SA组比较,结果相同(P<0.05)。结论通过对75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进行分组分析,我们发现血清TC、LDL-C和HDL-C浓度及TC(LDL-C)/HDL-C,在老年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预测急性冠脉事件有重要意义,而ApoB100和ApoA1浓度及其比值亦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00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00例~(99m)Tc-甲氧异丁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的结果。~(99m)Tc-MIBI心肌SPECT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83%,如排除心肌梗塞病例,对单纯心绞痛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为88%,对左前降支的诊断阳性串为86%,左回旋支为69%,右冠状动脉86%,总的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84%。此外,对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分析了核素显像特点。总之,~(99m)Tc-MIBI心肌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疾病(CAD)心绞痛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以分析和判断其相关的冠脉病变。方法 入选临床诊断或可疑CAD患者38例,静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未见RWMA,CAG为单支冠脉病变,并于CAG前1周内进行DSE试验。结果 缺血相关冠脉为左前降支(LAD)时累及前间隔中段,前壁基段、中段和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缺血相关冠脉为左旋支(LCx)时累及侧壁基段、中段和后壁基段、中段例数居多;缺血相关冠脉为右冠状动脉(RCA)时累及下壁基段和中段例数居多。DSE检测出单支病变中LAD、LCx和RCA的敏感性依次为:78.9%,33.3%和70.0%。在LCx和RCA病变时后壁基段、中段RWMA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SE试验对于判断心肌缺血的相关冠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水平平板等电聚焦(电压2000V,时间2.5h、pH 4~6)、银染和凝胶光密度扫描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研究去甲肾上腺素性心肌损伤兔心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P-MLC/MLC×100%)的改变及α、β受体阻滞剂对该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E,2mg/kg)显著降低心肌的P-MLC/MLC(P-MLC/MLC为35.40±5.37%;对照组为61.07±6.97%,P<0.01),酚妥拉明(10mg/只)可保护心肌P-MLC 66.43±8.43%,而普萘洛尔则无此作用(P-MLC/MLC为36.54±4.05%)。 相似文献
18.
使用心外膜和胸壁心电图同时标测的方法观察19只犬结扎冠状动脉后ΣQ,ΣR、ΣST在二种标测图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只犬的ΣQ、13只犬的ΣR及19只犬的ΣST变化在二种标测图上表现良好相关。提示体表心电图对反映心外膜面的Q波和R波变化尚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76例心肌再梗塞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128例心肌梗塞尸检结合临床作了对比分析,其中心肌再梗塞组76例(59.4%),其他52例作为对照组。心肌再梗塞病理形态的相对特点是冠状动脉各大主支粥样硬化(AS)均较对照组重,冠脉血栓形成也较对照组多。心肌再梗塞后的并发症除心脏破裂外,均较对照组检出率为高。 相似文献
20.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测定其血浆Fib和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1支、2支和3支病变组,观察其Fib及TC、TG、LDL-C、HDL-C的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血浆Fib水平与血脂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Fib及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Fib、TC和LDL-C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Fib、TC和LDL-C冠状动脉狭窄分数相关(r=0.666、0.378和0.429P<0.001)。Fib和LDL-C相关(r=0.534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的升高及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并且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血浆Fib水平和LDL-C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