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确诊为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3例,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判断,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85.0%,各个部位检查结果 CT明显高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直径>11 mm其转移阳性率为54.1%高于直径≤11 mm的转移阳性率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当成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3年09月收治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方法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78.99%、67.94%;患者的身体各个解剖部位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髂外组86.74%、60.00%;髂内组61.02%、51.52%;髂总组80.00%、93.51%;腹主动脉旁组80.00%、94.68%;闭孔组87.18%、40.00%。结论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具有无创的优点,不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通过该方法诊断的结果对患者淋巴结大小、密度、数目进行分析比较,对该病的临床诊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吕晓娟  陈鲁  俞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89-1492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术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IBI-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2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两组,A组120例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予以肠系膜下动脉(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B组为进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若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加做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盆腔、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及盆腔感染率高于B组(P〈0.01),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组(8.3%VS2.5%,P〈0.05)。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发现较多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疾病,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异度为93.57%,敏感度为76.92%,准确率为93.57%.结论:可将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06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仅行宫颈癌根治术5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辅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5.7%(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4/51)比30.9%(17/55)]、术中出血量[(326.1±59.1)ml比(316.1±51.2)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9%(29/51)比58.2%(3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6%(9/5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同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降低其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才用呢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经过手术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7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总结其诊断率。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90.4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余慧敏  易村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70-3072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B~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以及转移途径,了解盆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0月的子宫颈癌ⅠB~ⅡB期291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1例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64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2.0%。转移部位以闭孔最多,占18.2%(53/291),其余依次为髂内4.8%(14/291)、髂总3.4%(10/291)、髂外3.1%(9/291)、腹股沟深淋巴结1.7%(5/291),宫旁淋巴结0.7%(2/291)。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相关,而患者组织学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闭孔淋巴结是子宫颈癌最常见转移部位,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IA2-IIB期)84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腹腔腔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及清扫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最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中均为阳性者60例,均为阴性者15例,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性为83.33%,漏诊率为9.1%;误诊率为16.67%;Youden指数为0.7423。且检测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4.93%,特异度为81.18%,均低于检测髂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灵敏度94.11%及特异度1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淋巴结,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髂总动脉旁和/或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更具灵敏度及特异度,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目的:分析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2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盆腔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早期宫颈癌有3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3.9% (34/142),其中30例(21.1%)闭孔组淋巴结阳性,8例(5.6%)髂内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外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总组淋巴结阳性.24例孤立性淋巴结转移,10例多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5年生存率为51.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侵犯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21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中,4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6%。其中,31例(14.5%)闭孔淋巴结转移,23例(10.7%)髂内淋巴结转移,12例(5.6%)髂外淋巴结转移,7例(3.3%)髂总淋巴结转移,6例(2.8%)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6例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患者中,ⅠB1期、ⅠB2期及ⅡA2期各2例,5例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伴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1例为孤立性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及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如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应系统清扫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末端淋巴结。如果ⅠA期患者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未转移,可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Ι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5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12例,远处转移ll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多层螺旋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对60例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显示率为91.7%,多平面重建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破口的位置及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髂总动脉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率高,并可显示破口的位置、大小及与各大分支血管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急症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胸、腹IAH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 22例胸、腹IAH中A型1例,B型21例.局限在胸主动脉5例,累及胸、腹主动脉15例,仅限于腹主动脉2例.血肿范围(上下径)6.0~21.0 cm,最大厚度0.5~1.1 cm.受累部位主动脉最大径3.1~7.0 cm.结论 胸、腹IAH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胸、腹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内膜片.  相似文献   

15.
陈福全 《中国保健》2007,15(10):22-2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新途径.方法采取腹膜外入路显露髂组血管后,直视下清扫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及髂内动脉外侧相其他淋巴结.结果10例患者侧方淋巴结得到彻底清扫,髂总动脉下段、髂内、外血管及闭孔神经完全"骨骼化",闭孔显露完整、清晰.结论低位直肠癌按TME原则手术进入腹腔之前,先经腹膜外清扫侧方淋巴结,盆腔植物神经得以很好保护,清扫彻底,省时、出血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扫描对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8例食管癌患者行增强螺旋CT扫描与乎扫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1)一般平扫对食管周围明显浸润能够作出诊断,准确率52%.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72%。(2)增强螺旋CT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范围。诊断管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70.83%、77.08%、100%。(3)可利用软件对病变食管进行多平面(MPR)重建。在不同的方位,以最佳的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结论:增强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能较全面、准确地反应肿瘤食管的病变特征,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诊断食管癌纵隔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其复发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b1-Ⅱa期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复发率38.3%(46/120),复发位置明确共38例,盆腔内复发有25例明显高于盆腔外复发的13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髂总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无髂总淋巴结转移共102例)和B组(有髂总淋巴结转移共18例)A组发生盆腔内复发共22例发生率21.6%,B组共4例,发生率为22.2%两组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A组发生盆腔外复发共7例,发生率为6.86%,B组共8例,发生率为44.4%两组对比(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以腔内复发为主,但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以盆腔外复发为主,对于宫颈癌患者有无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复发情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湘雅附二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手术治疗3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55例,转移率为17.9%,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33例,髂内淋巴结转移31例,髂外淋巴结转移15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0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及术前予以新辅助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受临床与病理多种因素的影响,闭孔淋巴结是子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可以认为前哨淋巴结,是否能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宫底联合宫颈组(20例)和宫腔镜组(20例)。术中分别将纳米碳于宫底联合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周围子宫内膜多点注射,开腹或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位置及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SLN检出率为82.5%,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18.6%。SLN最常位于髂外区(35.7%),然后依次为髂内(32.2%)、髂总(17.5%)、闭孔(9.1%)、腹主动脉旁(4.2%)和宫旁(1.4%)。宫底联合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9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8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示踪对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率为90%。结论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与宫腔镜子宫内膜肿瘤注射法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敏感度好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前景。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SLN示踪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开选  何英  孙亮  万宇  杨帆  黄芹  李倩  姚先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73-2375
[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盆腹腔淋巴结的腺体变化,讨论有关的鉴别诊断,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观察1603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盆腹腔淋巴结,了解腺体包涵体在盆腹腔淋巴结中的分布、数量及形态变化的特点。[结果]受累淋巴结的发生率依次为闭孔、髂内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多数病例受累淋巴结为1个,多位于被膜下窦及被膜,病灶数多为1个,每一病灶中的腺体数多为单个,可呈不规则圆形、椭圆形、葫芦形、花瓣形、囊形或簇状排列;腺上皮可为任一型苗勒氏上皮,以输卵管样上皮为多;大多数腺体上皮为单层,无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结论]淋巴结腺体包涵体病变极易误诊为高分化转移性腺癌,一定要准确、充分认识此病变,防止过高或过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