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抚触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蓝光光疗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泵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黄疸指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变化,观察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治疗前TBIL、黄疸指数、HCT、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均P0. 001),观察组TBIL、黄疸指数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 001),HCT、R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 50%、15.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在蓝光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可以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郭淑枝 《现代保健》2009,(24):31-31
目的观察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3例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溶血反应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0±50.43)ummol/L VS(202.50±60.51)ummol/L,P〈0.05],光疗时间[(29.25±15.43)h VS(41.46±17.54)h, P〈0.05]及黄疸消退时间[(4.52±1.41)h VS (6.15±1.67)h,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中的常规方案上加静滴丙种球蛋白,观察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22例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46%.对照组24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9.1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对ABO溶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瞻性、随机及双盲丙种球蛋白不同剂量方案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5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使用丙种球蛋白的不同剂量,分为A、B两组。两组患儿入组后即予以常规治疗,A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为1 g/kg×1 d, B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为1 g/kg×2 d治疗。治疗前和治疗5 d后,对所有患儿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b)行组间比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3 d及5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后1 d、3 d及5 d,血清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患儿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RBC、HCT及Hb均较治疗前下降,但B组患儿下降程度低于A组患儿(P<0.05);...  相似文献   

6.
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龚瑾  曹蓓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94-394,391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 g/kg.d。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诊至生后10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在ABO溶血病的治疗中能快速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降低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进行对照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加光疗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式对患儿的治疗过程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网织红细胞。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中,满意33例,非常满意10例,总满意率(86%),治疗后72h,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降至(205.41±44.23)μmlo/L,血红蛋白达到(149.54±24.24)g/L,网织红细胞为(0.017±0.002)%,而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其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家属中,满意25例,非常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58%),治疗后72h,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为(235.84±56.03)μmlo/L,血红蛋白(134.78±17.51)g/L,网织红细胞(0.034±0.003)%,由此来看,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治疗的方式效果更好,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能够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适宜在我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两种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挑选淮南朝阳医院22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且具有换血指征的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1例,以O型浓缩RBC+AB型血浆治疗的为对照组,O型洗涤RBC+AB血浆治疗的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换血前后TBi L、IBiL、RBC、Hb水平变化。结果:两组TBiL、IBiL均较换血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换血后RBC、Hb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换血后较换血前RBC、Hb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换血后HCT、H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一次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常规剂量多次应用IVIG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采用大剂量一次应用IVIG 1 g/kg;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剂量应用IVIG 400 mg/(kg·天),连续应用3次,在给予相同蓝光基础治疗,对比不同方式输注IVIG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及72 h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243.86±72.75)μmol/L、(150.52±40.62)μmol/L、(128.66±32.34)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282.55±60.46)μmol/L、(195.24±30.56)μmol/L、(178.42±28.86)μmol/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一次性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ABO溶血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网织红细胞低于护理前,血红蛋白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网织红细胞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ABO溶血提供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2种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的疗效。方法:将ABO HDN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IVIG 0.5 g/(kg.d),单次静滴;B组为治疗组,IVIG 1.0 g/(kg.d),单次静滴。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24 h、48 h血清胆红素值(BT)及血红蛋白值(Hb)。结果:B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组缩短(t=2.27,P<0.05),24 h血清胆红素较A组低(t=4.81,P<0.05),48 h血清胆红素与A组有显著差异(t=2.21,P<0.05),24 h Hb(t=4.24,P<0.05)、48 h Hb(t=3.46,P<0.05)较A组高。结论: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应用大剂量IVIG〔1 g/(kg.d)〕获取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建霞 《职业与健康》2014,(13):1883-188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59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各53例。其中研究1组采用1g/kg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研究2组采用0.5g/kg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人工按摩等。测量患儿治疗1和3d后总胆红素含量,并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同时采血观察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入院治疗前,3组总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P=0.914〉0.05)。治疗1d后,对照组含量上升,研究1、2组大幅度下降,1组较于2组下降更加明显;治疗3d,研究1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182±14)μmol/L,研究2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213±16)μmol/L,对照组开始下降至(254±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9,P=0.000〈0.05)。3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研究1组红细胞数量为(3.95±0.64)×10^12/L,研究2组红细胞数量为(3.74±0.42)×10^12/L,对照组红细胞数量为(3.49±0.52)×10^12/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1,P=0.001〈0.05)。研究1组血红蛋白含量(122.82±7.90)g/L,研究2组血红蛋白含量(110.43±10.01)g/L,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101.82±7.9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2,P=0.000〈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剖宫产80例新生儿的断脐位置与血红蛋白(Hb)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方法: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实验组在靠近胎盘位置处断脐,保留脐带长度〉50cm,并将脐带高于胎儿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将脐静脉内的血液挤入胎儿体内;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断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h和24h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72h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相近(P〉0.05)。结论:剖宫产时断脐位置靠近胎盘,并将脐静脉内的血液挤入胎儿体内,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体内Hb和HCT水平,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患儿,其中采用单次高剂量丙球蛋白治疗的59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仅采用常规的蓝光照射治疗49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蓝光治疗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贫血及采用换血治疗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24 h、48 h和72 h的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和72h的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和72 h的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治疗手段相关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发生贫血的比例以及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单次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能显著促进新生儿ABO溶血症胆红素及黄疸的消退,减少贫血及换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ABO溶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IVIG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基本相同。观察记录患儿接受IVIG治疗后24、48、72 h胆红素水平、出生后第3~5天的Hb、RBC水平以及患儿接受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胆红素变化水平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生后第3~5天Hb及RBC水平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黄疸的消退时间及光疗次数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指标早期治疗组均优于晚期治疗组。结论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应用IVIG治疗ABO溶血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ABO溶血病164例,其中并发败血症32例,统计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者培养出的菌株,比较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并发贫血例数、血清胆红素峰值。结果: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者血培养以葡萄球菌为多,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贫血例数及血清直接胆红素峰值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均高于无并发败血症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O溶血病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为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胆红素对红细胞C3b受体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认为凡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有常规做血培养检查的必要,对ABO溶血病存在贫血和或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 O型血孕妇孕后期 Ig G抗 A(B)血型抗体效价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 ,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 :O型血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 ,有 6 8.3%发生 ABO溶血病 ,母亲的 Ig G抗 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母亲血型抗体效价是发生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重要指标 ,但不是绝对指标。重要的是监测 O- A、O- B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特异性血型抗体的情况 ,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主要是血清高未结合胆红素对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ABO溶血病新生儿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同时采用郭峰的酵母多糖花环实验法测定血清红细胞C3b补体受体花环(RBC-C3b 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RBC-ICR),并与10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 (1)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RBC-C3b R低于正常新生儿,其RBC-ICR则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的新生儿间比较,RBC-C3b RR无统计学差异,P﹥0.05。RBC-ICR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分析表明,ABO溶血病患儿的RBC-ICR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P﹤0.05;RBC-C3b RR与光疗的时间存在明显相关,呈正相关,P﹤0.05。结论 ABO溶血病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光疗加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加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各类效果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133.51±21.61)μmol/L,对照组为(176.72±24.29)μmol/L(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有助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溶血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72h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给予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