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树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3):40-40
<正>腺样体肥大是小儿的多发病,可引起耳部、鼻部、咽喉及下呼吸道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听力损害,并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1]。我院以住多采用保守治疗,疗效不太理想。从20102013年,我院在鼻内镜下开展腺样体切除术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56例均为20102013年,我院在鼻内镜下开展腺样体切除术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56例均为20102013年我院的门诊病人,全部患者均长期出现鼻塞、张口呼吸、夜鼾及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小儿纤维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顶后壁有增生软组织团块,触诊不易出血,年龄42013年我院的门诊病人,全部患者均长期出现鼻塞、张口呼吸、夜鼾及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小儿纤维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顶后壁有增生软组织团块,触诊不易出血,年龄410岁,符合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标准。按 相似文献
2.
3.
4.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明视下对肥大的腺样体采用多点插入式微波热凝治疗。结果:术后观察3个月~1年,全部病例耳、鼻、咽部及全身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消失,均一次手术治愈,未见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肥人,具有视野清晰、切除彻底、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术中损伤轻、出血少创面愈合快,手术简便、时间短、费用低的特点,不失为,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5)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重要的解剖因素[1],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storz70°鼻内镜、美敦力弯头电动负压切割器经口电视监视下行切除腺样体切除术7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芳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3(6):8-8
目的探讨全麻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利与弊。方法1999年5月~2004年1月,因腺样体肥大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其中全麻下施行手术46例,表麻下施行手术30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通气效果。打鼾及中耳炎较术前明显改善,个别患儿术后仍有睡时打鼾症状。结论全麻鼻内镜下施行增殖体切除术能够使术者更加从容的施行手术,减轻患儿心理及身体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217例,应用鼻咽侧位X线片和鼻内镜检查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结果 21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堵塞鼻后孔≤25%者5例;26%~50%者58例;51%~75%者132例;≥76%者22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小儿肥大的腺样体,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19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结论 鼻咽侧位X线片结合鼻内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腺样体肥大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由于能引起耳、鼻、咽、喉等诸多器官组织的并发症 ,治疗上尤应重视 ;目前 ,临床上采用的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为探求更为先进的手术方法 ,于 1996年7月~ 2 0 0 1年 6月间 ,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 ,共治疗 82例 ,效果令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腺样体肥大患者 82人 ,其中 ,男 4 6人 ,女 36人 ,平均年龄 2 3.5岁 ,最小 3.5岁 ,最大 4 2岁。根据李学佩等腺样体肥大分度 ,Ⅰ度 2 7例 ,Ⅱ度 31例 ,Ⅲ度 2 4例 ;合并分泌型中耳炎 4 7人 ,化脓型中耳炎 13人 ,并发鼻窦… 相似文献
9.
10.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一次治愈,2例经二次治疗痊愈,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新冠疫情对驰援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影响,探究各个心理状态间是否存在联系。
方法:受访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助武汉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广泛焦虑量表、病人健康问卷-9、创伤应激后障碍量表进行评估。数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重线性回归。结果采取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
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在睡眠质量上,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1500)。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发现不同教育程度对PCL-5得分存在影响(H=7.901,p=0.048);对不同教育程度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创伤应激后障碍量表得分在专科组与学士组中存在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焦虑对抑郁存在影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斜率为0.072,广泛焦虑量表斜率为0.778,截距为-0.016。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65.467, p=0.000, 调整R2=0.481。
结论:本研究显示医务工作者心理状态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受疫情影响并不显著。可能与他们并未受到疫情爆发时的直接冲击,有较长准备时间;医务人员受到社
会各界广泛支持;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无暇顾及心理状态以及党员在其中起到带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于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3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康复的希望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8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进行评定,并与104例卒中无失语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失语组各因子均分大多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得分最高。前部失语总症状指数(GSI)(1.76±0.37),抑郁因子分(2.19±0.61);后部失语GSI为(1.82±0.49),焦虑因子分(1.90±0.39),皮层性失语GSI>皮层下失语,双侧病变GSI>单侧病变。结论失语症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为63.89%,明显大于卒中无失语组,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变部位、侧位、失语类型及失语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合并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合并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45例合并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息者(便秘组)及34例非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标准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且便秘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标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标准总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便秘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标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且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情绪明显,护理人员应重视合并便秘的老年心脏病息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S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压力源,并针对性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2例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属(82.7%)、照顾者自身经济状况(75.0%)及身体素质(71.2%)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例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 对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的社区老年抑郁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再随访3个月,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第2版调查患者6个月时生活质量,以了解心理干预对患者的长期影响。结果 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社会功能(SF)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8个维度分数均显著提高,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不大,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维度分数显著提高,与3个月时比较各维度分数差异较小。结论 心理干预具有提高老年抑郁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生活质量的长期效果;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针对性强,形式合理,并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可适用于社区的老年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