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肾脏大小及肾实质的超声特征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测量、观察妊娠高血压孕妇100例的肾脏大小及肾实质回声,并与正常孕妇108例做对照分析.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孕妇双肾大小、形态、皮质回声均有改变,其双肾大小小于对照组(P<0.05);双肾形态改变与皮质回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彩超测量、观察孕妇双肾大小、形态及皮质回声有助于临床上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双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判定,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震肾患者肾脏结构变化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震肾以后有肾脏结构变化(彩超描述:右肾大小68mm*37mm,左肾大小76mm*31mm,双肾体积偏小,实质回声增强,肾内结构欠清晰,肾盂、肾盏无扩展。CDFI:血流信号减少。彩超诊断:双肾慢性损伤样改变)的患者Ⅰ例,用蒙医震肾术治疗震肾患者主要对比治疗前后肾脏结构上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肾脏有明显的结构变化,治疗前:彩超描述:右肾大小68mm*37mm,左肾大小76mm*31mm,双肾体积偏小,实质回声增强,肾内结构欠清晰,肾盂、肾盏无扩展。CDFI:血流信号减少。彩超诊断:双肾慢性损伤样改变。治疗后:彩超描述:右肾大小95mm*52mm,左肾大小90mm*42mm,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强,肾内结构清晰,肾盂、肾盏无扩展,集合系回声增强。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彩超诊断:双肾情况请结合临床。图像看附图。结论:蒙医震肾术治疗肾脏结构有变化的震肾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合超声检查肾脏大小与实质厚度判断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方法:分析我院11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根据超声检查确定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结果:110例患者中肾脏大小在正常范围的占63.6%。结论:以肾实质厚度为标准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判断价值优于以肾脏大小为标准,如果将肾实质厚度与肾脏大小结合判断,比单用肾脏大小或肾实质厚度判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颈部异位胸腺误诊为甲状旁腺腺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12岁。6年前因肉眼血尿就诊后被发现患有双侧肾脏多发性结石,因年龄小肾脏结石未治,其后血尿反复间断性发作。此次因肾脏功能损害(肌酐293μmol/L,尿素21.4mmol/L)入院,尿液常规检验提示红细胞形态正常;腹部超声常规检查发现双侧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厚度12mm,皮质回声略增强,双肾各锥体均表现为致密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肾盂未见分离,肾盂内亦未见结石等,超声诊断为“双肾钙质沉积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绵肾在超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过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海绵肾的患者同时结合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海绵肾声像图表现概括为:肾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其主要病变表现在肾实质内,声像图表现为肾实质普遍增厚,回声呈不均匀蜂窝状改变,如果肾髓质出现钙质沉积时,于肾髓质乳头部可探及呈放射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而且肾窦区回声结构模糊,海绵肾发病多累及双肾。结论:超声对海绵肾诊断既无创又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白羽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98-99,102
目的讨论超声在海绵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海绵肾1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双。肾回声信号强度、肾皮质厚度、肾实质厚度及肾内血流情况,总结超声成像特点。结果肾锥体显示放射状增强回声影像,患者肾皮质变薄,肾脏大小形态正常,其中两组在右肾皮质厚度(t=-6.67,P=0.003)、左肾皮质厚度(t=-6.98,P=0.002)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是海绵肾患者检查或长期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以在临床中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超声监测肾脏的大小、肾实质的厚度、皮质的回声强度、肾的血流灌注程度、肾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85例患者中,74例双肾径线缩小,大小为8.2 cm×3.4 cm×3.1 cm~6.1 cm×2.5 cm×2.2 cm,81例肾的实质厚度变薄0.5~0.9 cm,79例肾皮质回声增强,83例患者血流灌注明显减少,85例肾动脉血流速度减低,主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62.4 cm/s,主肾动脉阻力指数增加,RI≥0.75。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53岁,来我站行健康体检,无特殊家族史,无自觉症状.查体: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及肾区无叩痛.超声所见:肝左叶厚6.8cm,肝右斜径13.2cm,肝区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胆囊形态正常,大小显示为6.2cm×2.3cm,胆囊壁光滑,暗区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大小形态回声正常;右肾大小为11.0cm×4.5cm,左肾大小为10.8cm×4.4cm,双肾被膜光滑,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脾区探查不到脾脏回声,于左肾下极腹侧探及脾脏回声,且脾门朝向腹侧,脾不大,长度6.1cm,厚度3.7cm,脾脏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  相似文献   

9.
周亚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88-3489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自感右侧腰背部疼痛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隐血(+)。超声检查示: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见图1),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盂未见分离,左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右肾区未探及正常肾脏声像图,仅见一似肾脏回声异常回声区(见图2),范围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6岁。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为求明确诊治遂入我院。体格检查:无腰腹部疼痛,无血尿,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后于2012年5月25日在我院行超声检查(仪器为GE vivid E9):右侧肾脏中部见一圆形中等实液混合性回声肿块,大小约为35 mm ×30 mm ×30 mm,边缘清晰、规整,肿块内见一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5 mm ×10 mm的无回声区(图1)。 CDFI:肿块周边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环形包绕,肿块内部也可见点状、短棒状血流分布,但其间无回声区未见血流信号进入(图2)。超声造影(仪器为百胜 Mylab90):于左上肢静脉行造影剂注入,8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同时增强,但其增强形式以肿块周边环状增强为明显,强度稍高于肾正常实质组织回声;约15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回声强度相等;约30 s后肾正常实质组织及肿块实性部分的造影剂开始缓慢消退。原肿块内其余的无回声区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图3)。超声提示:右侧肾脏恶性肿瘤并内部囊性变可能性大。于2012年6月6日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肾中极透明细胞癌,Ⅰ级(图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烧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病例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的双侧肾脏,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情况,了解肾周及腹腔有无积液,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探查肾脏血供情况。结果烧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为双肾体积增大,形态饱满,锥体增大,肾皮质增厚,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CDFI显示肾内血流信号稀疏,肾主动脉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R I)升高。结论超声检查在提示烧伤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9岁。患2型糖尿病19年,曾多次因糖尿病、肺结核、前列腺增生而住院治疗。本次因外院超声诊断为右肾结石、膀胱内占位病变待排而住院。我院B超检查示:左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异常;右肾大小约9.6 cm×4.5 cm,包膜光整,实质回声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病例]患者,女,32岁。平日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时超声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双肾实质内出现与肾锥体分布一致并呈放射状排列的团状强回声,边缘毛糙,后方伴有浅声影。肾脏皮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分离(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示肾内血流分布正常,肾血管血流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B型超声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超声波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意义和疗效评价。方法: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记录肾脏的超声影像变化。结果:在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随着病程改变,肾脏的大小逐渐减小,肾皮质回声强度逐渐恢复,肾皮质厚度值逐渐变小。结论:B型超声检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B型超声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意义和疗效评价。方法 :2 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进行 B型超声检查 ,并记录肾脏的超声影像变化。结果 :在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随着病程改变 ,肾脏的大小逐渐减小 ,肾皮质回声强度逐渐恢复 ,肾皮质厚度值逐渐变小。结论 :B型超声检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锦茹  张秉亨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68-1069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 IBS)与肾实质回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临床确诊并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脏弥漫性疾病患者分为尿毒症期 ( I)、氮质血症期 ( )和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三组 ,以正常人为对照组 ( )。测量肾实质及肾窦区 IBS值 ,以二者之比为肾实质标化 IBS值 ( IBS% )。结果 :肾实质回声增强则 IBS%值升高。结论 :背向散射积分为无创判定肾脏组织的微细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23岁.因发现左肾积水行左肾导管置入术后半年就诊,无癫痫发作史.查体:智力正常,双侧颊部及颏部散在红褐色丘疹,呈蝶形分布.超声检查:双肾形态不规则,左肾实质区可见数个偏强回声团,其中一个大小为1.0 cm × 1.0 cm;右肾实质区可见多个偏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杂乱并可见散在分布的团状强回声,最大一个大小为3.4 cm × 3.1 cm,异常区内血流较丰富;双肾实质内另可见数个无回声区.左肾肾盂肾盏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及大小为0.6 cm × 0.4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右肾肾盂肾盏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膀胱壁增厚不光滑,其内可见一个大小为1.9 cm × 1.2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左肾肾盂、左输尿管及膀胱内可见管道样强回声.超声诊断: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囊肿(结节性硬化症),左肾结石并积水,膀胱结石.  相似文献   

18.
谭开彬  高云华  刘平  黄嘉 《重庆医学》2003,32(8):F003-F003
患者 ,女 ,35岁 ,因“双侧腰部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 2d”就诊。门诊尿常规示 :WBC ++。B超检查 :双肾形态失常 ,多切面探查各由 2个肾脏融合而成。右肾上肾部大小约 4 .1 8cm× 3.6 0cm ,下肾部大小约 8.5 4cm× 4 .38cm ,上肾部实质明显变薄 ,回声增粗增强 ,其内见一囊性暗区 ,直径约 1 .6 0cm ,肾窦回声明显分离 ,间距约 2 .2 6cm ,下肾部肾窦回声轻度分离 ,间距 1 .4 4cm(见图 1 ) ;左肾上肾部大小约 4 .37cm× 2 .83cm ,下肾部大小约 8.74cm× 3.79cm ,上肾部肾窦回声轻度分离 ,间距1 .2 8cm ,肾窦内并可见 2枚点状强回声 ,大小约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