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髓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区别。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的下肢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病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钠和硝冰散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钠和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为对照组,统计血栓出现率和肿胀消除时间。结果: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而肿胀消除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6-2010年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1例术后6天出现患肢肿胀,1例股骨髁上牵引2周后出现患肢肿胀,均彩超证实腹股沟区深静脉血栓.讨论及早合理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凤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43-3544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在围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接受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密切观察,积极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高龄粗隆间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凝血系列检查、肿胀指数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等指标结果,以观察两组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DVT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参苍白术散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在预防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部骨折越来越常见。手术疗法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危险性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肢的功能障碍或缺失,严重者血栓脱落会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干预DVT非常重要。2008年6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相似文献   

6.
蔡斌  张亮  张文捷 《吉林医学》2010,31(36):6665-6667
目的:讨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采用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髋内翻、下肢短缩,无钢板螺钉滑脱、折断,无加压钉穿出股骨头、位置不良等并发症,患肢功能优良率为94.4%。结论: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36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病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锻炼。结果:术后无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行近端锁定异型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避免许多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用桃红四物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等),同时给予西药溶栓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用西药溶栓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83.33%,2组比较,P<0.05;治疗组D dimer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PT)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药溶栓药物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手术治疗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应用锁定钢板(LPFP)48例(治疗组),DHS治疗37例(对照组).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8~23个月,平均12.5个月,两组Ha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抗旋转、抗塌陷的特性,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运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结果: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4.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6.7%。股骨粗隆间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无下肢短缩和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手术简便快捷,创伤少,固定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可以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分析68例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进行镇痛、褥疮、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一系列预防性指导训练,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为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8例病人中60例顺利通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伤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人,有其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手术风险大,术后易发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Harri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26例闭合复位,6例中转切开复位。随访时间8~2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髋内翻、下肢短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未出现股骨干骨折患者。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局部骨量,适应证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刘守友  齐建明  董浩军 《吉林医学》2011,32(14):2810-2811
目的:探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39例患者经10~35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全部骨性愈合,出现轻度髋内翻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按黄公怡评价标准:优28例,良11例。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具有抗拉力、抗滑动、抗旋转三重功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田志刚  蒋富贵 《吉林医学》2014,(6):1241-1242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患者,末次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退钉现象,无髋内翻畸形。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10例,中5例。结论:PFNA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固定可靠的特点,是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的骨科内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尤其老年人多见。虽然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而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及结石、脑血管意外、肺梗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动力髋螺钉(DHS)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男3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肢的护理和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对近十年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整体护理,使95%的病人康复出院,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翟江华  闫开文  胡柏 《安徽医学》2011,32(6):768-77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复位固定小粗隆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肢髋关节功能按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复位固定小粗隆重建股骨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动力髋螺钉组选择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有优势,P<0.05.但隐性失血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更多,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其显性失血少,但隐性失血多,需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冰硝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惠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7-127,150
目的观察冰硝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疗效。方法采用冰硝散外敷(芒硝4000g、大黄100g、冰片10g)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8%。结论本方治疗本症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