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从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角度,探讨Balb/C-nu小鼠游泳力竭法建立气虚模型的复制情况。方法 将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气虚组,其中气虚组采用连续15 d尾部固定5%体质量金属游泳至力竭(鼻尖浸水时间>5 s)的方法建立气虚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流动相选择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 min,5%~8%A;1~4 min,8%~8.5%A;4~5 min,8.5%~12%A;5~10 min,12%~40%A;10~12 min,40%~100%A;12~15 min,100%A),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0 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为m/z 50~1 000。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MSE采集的高碰撞能量离子碎片信息,以及串联质谱法(MS/MS)碎片离子信息等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与MetaboAnalyst 5.0分析生物标志物的相应代谢通路及通路富集。结果 正常组和气虚组小鼠尿液内源性物质明显分离,并有24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等。其中,与能量相关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 通过尿液代谢组学考察,结合体征外观,成功评价了Balb/C-nu小鼠游泳力竭法建立的气虚模型,同时验证了气虚与能量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该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色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8 min,1%~20%A;8~10 min,20%~30%A;10~12 min,30%~35%A;12~14 min,35%~40%A,14~23 min,40%~55%A,23~27 min,55%~99%A;27~28 min,99%A;28~28.5 min,99%~1%A;28.5~30 min,1%A),柱温40 ℃,进样量2 μL,流速0.3 mL·min-1。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的质谱数据,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范围m/z 50~1 200,碰撞能量10~30 eV。利用UNIFI 1.8和Progenesis QI 2.0软件解析,结合对照品和文献信息比对,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 一共表征出123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33个、苷类26个、有机酸类18个、萜类11个、苯丙素类7个、姜辣素类4个、生物碱类3个、氨基酸类3个、酰胺类2个、其他类16个。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表征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中的化学成分,可为该经典名方的质量评价指标筛选提供依据,并为其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乳香醋炙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注射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乙醇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2周。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观察结肠组织并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做结肠组织学观察及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的DAI、CMDI、HS评分、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DAI、CMDI、HS评分以及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显示乳香和醋乳香对UC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而醋乳香较乳香作用更强,且以2倍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结论 乳香和醋乳香均对UC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醋炙后作用增强,且2倍剂量优于等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选制何首乌的β-环糊精(β-CD)辅助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β-CD用量、料液比、提取次数及时间对制首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5 min,15%~25%A;5~12 min,25%~30%A;12~15 min,30%~60%A;15~20 min,60%A;20~25 min,60%~75%A;25~31 min,75%~77%A),检测波长320(二苯乙烯苷),254 nm(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加入量10%,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转移率分别为90.19%,8.39%,0.76%。 结论: 与传统水提法相比,β-CD辅助提取法能显著提高活性成分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改良的Ellman''s法筛选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4%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 ℃。二氯甲烷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3 min,5%A;3~7 min,5%~20%A;7~11.5 min,20%~33%A;11.5~15.5 min,33%~50%A;15.5~20.5 min,50%~80%A;20.5~23 min,80%~85%A;23~25 min,85%~95%A。正丁醇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2 min,5%A;2~8 min,5%~20%A;8~11 min,20%~33%A;11~15 min,33%~95%A。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500。结果 甘青乌头醇提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4±4.4),(85.7±3.8) mg·L-1。经UPLC-Q-TOF-MS/MS分析,从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共推测出21个生物碱类成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共推测出11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部位均含有的关附壬素为首次在甘青乌头中发现。结论 二萜生物碱是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6%A;3~4 min,6%~10%A;4~7 min,10%~12%A;7~8 min,12%~14%A;8~13 min,14%~15%A;13~15 min,15%~20%A;15~18 min,20%~30%A;18~21 min,30%~49%A;21~25 min,49%~51%A;25~27 min,51%~73%A;27~30 min,73%~80%A;30~31 min,80%~100%A;31~32 min,100%A),流速0.4 mL·min-1,柱温35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200。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参考文献数据及对照品确认,对吴茱萸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结果 从吴茱萸70%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39个、黄酮类19个、柠檬苦素类12个、酚酸类20个和有机酸类2个;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准确归属了26个化合物。结论 吴茱萸药材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极性差异大,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药材样品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解析,为该药材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进一步阐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谱效相关性分析探究贞芪扶正颗粒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物质成分,为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6个厂家18批贞芪扶正颗粒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其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A;15~23 min,5%~8%A;23~30 min,8%~11%A;30~45 min,11%~18%A;45~60 min,18%~21%A;60~67 min,21%~23%A;67~90 min,23%~37%A),检测波长220 nm,通过相似度分析及层次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产品的质量差异性,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考察不同厂家产品的免疫增强药效,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进行指纹图谱与免疫增强功能的谱效学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n)对谱效相关色谱峰进行鉴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 500。结果 建立了贞芪扶正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质量分析及药效考察结果显示,不同厂家产品共有峰峰面积及药效作用差异明显;谱效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指纹谱图中的12个色谱峰与该制剂具有免疫增强功能呈明显正相关,鉴定了其中8个色谱峰,分别为2号峰(红景天苷)、5号峰(松果菊苷)、6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号峰(特女贞苷异构体)、9号峰(异女贞苷)、11号峰(毛蕊异黄酮)、14号峰(女贞苷G13或oleonuezhenide)和18号峰(刺芒柄花素)。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贞芪扶正颗粒产品质量及药效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谱效相关性分析阐明了该制剂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可为其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对小承气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6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3%~21%A;5~20 min,21%~36%A;20~32 min,36%~50%A;32~42 min,50%~62%A;42~50 min,62%~85%A;50~60 min,85%~95%A),流速0.2 mL·min-1,柱温30 ℃;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模式为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100~1 200,碰撞能量20,40 eV。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结合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库信息等对化合物进行鉴别。结果 从小承气汤中共鉴别了123个成分,包括33个黄酮类成分,25个蒽醌及蒽酮类成分,23个苯丙素类成分,15个鞣质类成分,10个含氮类成分及其他类化合物17个。其中,有32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结论 利用UPLC-Q-Orbitrap-MS技术系统地阐明了小承气汤的物质基础,明确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蒽醌及蒽酮类、苯丙素类成分分别来源于枳实、大黄和厚朴,可为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全面阐释和质量标准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艾叶及四制艾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8种酚酸及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四制艾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UPLC,Shim-pack XR-ODS C18色谱柱(2.0 mm×75 mm,2.2 μm),流动相乙腈(A)-0.2 %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 min,10%A;1~2 min,10%~15%A;2~17 min,15%~18%A;17~24 min,18%~28%A;24~36 min,28%~38%A;36~41 min,38%~60%A;41~45 min,60%~100%A),检测波长330 nm,流速0.2 mL·min-1,建立艾叶、四制艾叶的U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艾叶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和异绿原酸A~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艾叶及四制艾叶的指纹图谱,艾叶及四制艾叶UPLC指纹图谱一致性较好,相似度均>0.94。与艾叶比较,四制后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含量下降;而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含量显著升高(P<0.01),平均升高率分别达到32.50%,66.83%和29.39%;异绿原酸A含量显著降低(P<0.01),平均降低率达51.25%。结论 艾叶与四制艾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改变,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可作为艾叶四制前后质量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可为艾叶和四制艾叶质量的深入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知母盐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以及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知母盐制后降糖作用增强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测定生知母、盐知母中7种知母皂苷及芒果苷的含量,色谱条件设定为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90%~80%A;1~2 min,80%~78%A;2~5.5 min,78%~70%A;5.5~10.5 min,70%~40%A;10.5~12 min,40%~20%A;12~12.1 min,20%~90%A;12.1~13 min,90%A),流速0.3 mL·min-1;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采集模式,采集范围m/z 100~1 200。建立2型糖尿病KKAy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知母组、盐知母组,另设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9只。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7.2 g·kg-1·d-1),空白组、模型组给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1 d。每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于最后1次给药3 h后眼球取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E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计算胰岛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和脂肪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mRNA的表达。结果 知母经盐制后,所测的8种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升高,其中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Ⅰa和芒果苷的含量升高显著,其含量依次增加了43.78%,38.77%,25.84%,28.21%,22.51%,24.04%。生知母、盐知母均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FBG,FINS,HOMA-IR,HbA1c,LEP和GA水平(P<0.05,P<0.01),均能明显升高ISI和GLP-1水平(P<0.05,P<0.01),均能明显上调肝组织及脂肪组织中PI3K,PGC1 mRNA的表达(P<0.05),且盐知母作用优于生知母。结论 生知母、盐知母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且知母盐制后能够促进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降血糖作用增强,推测知母盐制后多种知母皂苷及芒果苷含量的增加是盐知母降血糖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大鼠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与心肌组织代谢产物变化规律。方法 对大鼠进行TAC术,术后分为TAC-30 d组与TAC-60 d组,另设立同时段的假手术组作对照。对各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病理染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观察心肌组织代谢产物与关联通路的变化特征,流动相水(A,含25 mmol·L-1乙酸铵和25 mmol·L-1氨水)-乙腈(B)梯度洗脱(0~0.5 min,95%B;0.5~7 min,95%~65%B;7~8 min,65%~40%B;8~9 min,40%B;9~9.1 min,40%~95%B;9.1~12 min,95%B),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检测模式,采集范围m/z 70~1 050。结果 与假手术30 d组比较,TAC-30 d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显著上升(P<0.01);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水肿,胶原纤维增生;NT-proBNP含量显著上升、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15种代谢产物表达异常,涉及嘧啶代谢通路、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通路。与假手术60 d组比较,TAC-60 d组的LVEF、FS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LVIDs、LVPWd明显上升(P<0.05,P<0.01);心肌细胞水肿明显增大,肌纤维变性,出现凝固性坏死,大量胶原纤维沉积;NT-proBNP含量显著上升、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21种代谢产物表达异常,涉及嘧啶代谢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结论 TAC术后30 d为心肌肥厚阶段,脂代谢障碍,嘧啶代谢紊乱,能量失衡;TAC术后60 d为心力衰竭阶段,脂代谢障碍加重,糖代谢过度激活,嘧啶代谢持续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肠道产丁酸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微生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组(SPS)和理中汤汤剂治疗组(LPT),灌胃盐酸克林霉素(315 mg·kg-1·d-1)建立菌群紊乱模型,灌胃致病菌艰难梭菌构建AAD模型,分别予以参苓白术散汤剂(5.5 g·kg-1·d-1)和理中汤汤剂(5.5 g·kg-1·d-1)进行治疗,收集不同阶段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总DNA,利用丁酰辅酶A-辅酶A转移酶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再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产丁酸菌群多样性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大鼠饮食逐渐增加,粪便成形,被毛光泽和顺滑度增加,活动量增加,灵敏度提高。以丁酰辅酶A-辅酶A转移酶基因为分子标记的扩增分别获得SPS 297条序列,LPT 300条序列确定为产丁酸菌群多样性结果,SPS正常阶段、造模阶段、治疗阶段分别获得98,100,99条产丁酸菌序列,分别属于8,3,6个运算分类单位(OTU),相似性范围分别为78%~97%,86%~99%,81%~97%,治疗后OTU数量恢复至正常阶段的75%;LPT正常阶段、造模阶段、治疗阶段均获得100条产丁酸菌序列,分别属于6,2,4个OTU,相似性范围为83%~97%,92%~99%,85%~99%,治疗后OTU数量恢复至正常阶段的80%。产丁酸菌均存在于两组大鼠的所有阶段,都以厚壁菌门产丁酸菌为主,占总数量98%以上。SPS在属水平对产丁酸菌菌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Clostridium属丰度显著降低,Eubacterium属丰度显著升高。LPT主要集中在Roseburia属,并且增加了Eubacterium属,Lacrimispora属和Clostridium属的丰度。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SPS治疗后,产丁酸菌菌群的分布由造模后的5个cluster增加到治疗后的7个cluster;LPT分布由造模后的3个Cluster增加到治疗后的9个Cluster。结论 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治疗AAD病过程中,能够调节肠道产丁酸菌的结构和丰度,恢复产丁酸菌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失稳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桑姜感冒注射液治疗普通感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Orbitrap HRMS鉴定桑姜感冒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4%~15%A;10~35 min,15%~30%A;35~45 min,30%~33%A;45~55 min,33%~60%A;55~58 min,60%A),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500。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 5.0数据库筛选并预测桑姜感冒注射液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使用Metascape 3.5,Reactome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材-成分-核心靶点”网络。结果 分析鉴定了桑姜感冒注射液中54种成分,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80个桑姜感冒注射液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靶点。桑姜感冒注射液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10等靶点,以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桑姜感冒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系统等相关的靶点及通路,干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整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建立同时测定其5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该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CSH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5%~7%A;7~11 min,7%~8%A;11~22 min,8%~14%A;22~30 min,14%~15%A;30~35 min,15%~25%A;35~42 min,25%~40%A;42~45 min,40%~50%A;45~50 min,50%~60%A),流速0.35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78 nm和248 nm。建立15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的UPLC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利用UPLC指纹图谱方法测定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方法学验证均良好,15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97,共标定了23个共有峰,指认出了11个色谱峰。CA,PCA及OPLS-DA可将15批物质基准分为两类。盐酸黄柏碱、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铵5种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47%~101.16%,在各物质基准中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87~2.00,1.53~5.95,18.45~33.97,3.87~6.29,1.02~4.12 mg·g-1结论 建立的枇杷清肺饮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除人参药味以外均有表征,可为该方剂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型少弱精子症异病同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昆明种(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6)、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n=7)、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n=7)和非布司他组(n=6)。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连续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悬液(600 mg·kg-1)7 d。造模完成后,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20.14、10.07 g·kg-1灌胃,非布司他组给予非布司他0.25 g·kg-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后取材。生化法检测血清尿酸(UA),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生精功能评分;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密度和活动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睾丸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睾丸组织Keap1、Nrf2、HO-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UA显著升高(P<0.01),睾丸生精功能、精子密度和活动率均显著下降(P<0.01),精子拖尾率、睾丸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 P<0.01),且睾丸组织Keap1、Bax、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Nrf2、HO-1、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 P<0.01),Keap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 P<0.01),Nrf2、HO-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改善HUA型少弱精子症,其机制可能与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层面探究脾胃湿热证候本质。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200 g·L-1蜂蜜水自由饮用,猪油与白酒隔日交替灌服,共喂养17 d,第10天起每日相同时间将大鼠置于温度30~34 ℃、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2 h,共7 d,建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并通过观察一般体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胃动素(MTL)、胃泌素(GT)含量及胃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1%~18%B;3~8 min,18%~40%B;8~10 min,40%~100%B),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m/z 50~1 000。利用单变量与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组间差异离子,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其元素组成,将碎片离子信息与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等数据库匹配以鉴定生物标志物。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物的生物信息,采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肛温显著上升(P<0.01),血浆MTL和G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胃及结肠组织出现充血、出血及炎性浸润等病理性变化;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发现L-组氨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25个差异代谢物可作为脾胃湿热证的生物标志物,其中13个代谢物为内源性物质的Ⅱ相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硫酸结合物和乙酰基结合物),涉及组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脾胃湿热证主要引起组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3条代谢通路的紊乱,以及内源性代谢物的活性/失活状态失衡,可能涉及机体免疫应答、物质及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等方面,可为脾胃湿热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鉴定,筛选优势菌种并对胆南星复合菌种发酵进行探索,以解决胆南星杂菌发酵工艺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不易控制的问题。方法 取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深层培养物进行菌种分离与纯化,运用细菌、真菌多相鉴定检测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比对DNA序列,鉴定微生物,将分离鉴定出的菌种分别进行纯种发酵并筛选优势菌种,将筛选出的优势菌种进行复合菌种发酵探索,比较复合菌种发酵胆南星与传统发酵胆南星的指标成分含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对传统发酵胆南星和复合菌种发酵胆南星中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0.1%甲酸乙腈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35%~45%A;2~10 min,45%~48%A;10~12 min,48%~100%A;12~12.01 min,100%~35%A;12.01~15 min,35%~65%A),流速0.3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采集模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范围m/z 50~1 000。结果 从胆南星深层培养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种微生物,筛选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厌氧)和铅黄肠球菌E. casseliflavus是胆南星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以二者作为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的胆南星与传统发酵法样品比较,游离型胆酸中的鹅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猪胆酸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76、0.06、0.19 mg·g-1,结合型胆酸中的甘氨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猪去氧胆酸、牛磺猪去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含量较传统发酵胆南星分别降低0.63、0.23、0.26、0.16、0.03、0.04 mg·g-1结论 复合菌种(肠球菌属和铅黄肠球菌)发酵能够使胆南星发酵更加完全,缩短发酵周期,并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藿香干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降脂作用,分析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内源性物质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途径。方法 SD大鼠,雄性,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分别喂以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组按体重和血清TG含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藿香给药组。给药4周后,测量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利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经分析主成分,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应用MetPA数据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造模4周大鼠体重、Lee s指数、TG、CHOL、HDL-C、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成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藿香给药干预4周,与模型组相比,藿香给药组血清中TG含量明显下降(P < 0.01);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发现10种内源性差异化合物,主要通过氨酰基-tRNA、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4种途径发挥作用。结论 藿香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TG含量,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藿香可能是通过干预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调节氨基酸和脂质代谢来发挥降脂 “化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连理汤各拆方药组及其配伍对UC大鼠外周血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等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连理汤拆分成补脾益肠药(A因素)、清热燥湿药(B因素)、温中散寒药(C因素),以含和不含该因素为1,2水平,采用正交设计表L8(27)设试验1~7组和UC组,增设柳氮磺吡啶组(SASP)与正常对照组。采用Sprague Dawley大鼠,前9组按TNBS乙醇灌肠法塑造UC模型,试验1~7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拆方浸膏混悬液,剂量依次为1.02,1.47,0.98,1.24,0.29,0.145,0.087 g·kg-1,SASP组灌服柳氮磺吡啶(0.4 g·kg-1),以UC大鼠外周血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等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观察灌服连理汤拆方14 d后各组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UC组大鼠结肠炎症环氧合酶-2(Cox-2)、白介素-1α(IL-1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表达也有明显增强。补脾益肠药(A)在抑制结肠Cox-2方面影响显著(P<0.05);各因素对结肠中IL-1α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全方效果显著(P<0.01);补脾益肠药和清热燥湿药配伍(即A×B交互作用)对降低结肠TNF-α含量影响显著(P<0.05);温中散寒药(C)以及补脾益肠药和温中散寒药配伍(即A×C交互作用)对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中TIMP-1 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清热燥湿药(B)以及清热燥湿药和温中散寒药配伍(即B×C交互作用)对该指标也有显著影响(P<0.05)。UC大鼠血清中IL-1α,TNF-α明显下降,拆方各因素均无显著作用;UC大鼠血清TIMP-1明显升高,温中散寒药(C)对抑制UC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IMP 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补脾益肠药在连理汤的整体疗效中起主导作用,温中散寒药及其与温补药配伍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同时分析佛耳草中1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完善佛耳草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15批不同产地佛耳草中的1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8%A;1.0~4.0 min,8%~26%A;4.0~9.0 min,26%A;9.0~14.0 min,26%~34%A;14.0~14.5 min,34%~45%A;14.5~15.0 min,45%~60%A;15.0~18.0 min,60%~90%A;18.0~19.0 min,90%A;19.0~19.01 min,90%~8%A;19.01~20.0 min,8%A),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运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000。结果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良好,能够用于17种成分的同时定量。15批佛耳草样品中奎宁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大波斯菊苷、紫云英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高车前素的质量范围依次为39.60~179.12、0.17~0.84、2.41~8.38、4.33~31.50、13.63~180.38、2.43~14.75、1.16~19.68、0.49~5.63、55.77~445.16、0.23~10.26、62.04~530.10、1.11~18.01、11.36~90.61、12.22~65.98、7.22~69.84、3.37~45.65、0.30~2.59 μg·g-1,其中有机酸类成分在佛耳草中含量比黄酮类成分更高,以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奎宁酸、绿原酸含量较高,同时,贵州产地佛耳草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江苏产地样品,江苏产地佛耳草样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则高于贵州产地样品。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佛耳草中17种成分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明确了佛耳草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佛耳草质量控制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