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多伴随有大、中动脉的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等病理变化。在研究进展中发现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噬是真核细胞自我调节机制,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中医的“正邪理论”阐述了疾病发展到转归的整个过程,笔者发现细胞自噬对上述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正邪理论”似乎有着相似性,以此为启示,简要探讨基于此理论下的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是治疗心衰的新靶点,中医药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干预自噬途径实现。本文重点讨论心肌细胞自噬在心衰中的作用,自噬的调控机制,中医药干预心肌自噬的机制和应用前景,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欧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20,40(6):960-963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即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用下发生改变。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参与心室重构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通过调节自噬功能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治疗心力衰竭、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益气类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衰竭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现阶段研究对象多为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或中药复方,而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不足,因此,该类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药效物质基础、配伍、用量等方面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既病防变的宏观治病思路深入剖析,探讨其与自噬可能存在微观联系。认为自噬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细胞死亡,对维持细胞及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自噬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包含了早期治疗及防止传变两层含义,抓住宫颈癌前病变这一黄金期进行调控的思路,与中医"既病防变"理论不谋而合,从中医微观辨证角度探讨,自噬机制与人之"正气"相类,自噬维持的稳态即"阴平阳秘"状态,既病防变理论原则下需要早期扶正制邪及平衡阴阳,防止疾病传变,当下中医药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已有一定的实验论证,但证据不够充分,其中的调控机制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噬作为临床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一直存在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中适度自噬具有维持心肌细胞形态、抑制心肌重构,进而延缓心衰发生的作用;而自噬不足或自噬过度则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发自噬性死亡,进而加速心衰形成和发展。由于中医药防治心衰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干预优势,那么中医药就有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来保护心肌细胞,从而防治心衰。所以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简述其近期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分解代谢的过程,也是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的重要机制。自噬对DCM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正常水平的自噬可促进受损心肌细胞及代谢产物的正常分解,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害,同时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在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抑制会引起受损细胞和代谢产物的不断蓄积,而受损细胞及代谢产物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最终加剧DCM患者的心功能障碍。而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激活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自噬性死亡,引发心肌病理性重构和心功能障碍,从而导致DCM进展加重。因此,恢复正常自噬水平是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DCM预后的关键手段。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自噬来发挥治疗DCM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可概括为促进细胞自噬(补其不足)和抑制细胞自噬(损其有余)2个方面,最终使自噬微环境恢复平衡,自噬强度调整到最佳水平,DCM渐趋缓解。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噬即为细胞组分之间的自我吞噬反应,该反应是细胞自身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的过程,此过程在细胞存在、风化、发育、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细胞的自噬作用参与神经、心、脑、血管、肝、肺等组织病变过程中,对机体内自噬细胞进行合理调控,不仅可降低重大疾病发生率,还可维持机体内环境。近年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理论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细胞自噬中有一定价值,故本次对中药复方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良铎  焦扬  张喆 《陕西中医》2006,27(8):970-971
目的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生物生态规律诠释中医正邪理论。结论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最具相通之处的是中医学的正邪理论。他们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具有“自净”机制,这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内容;微生态失衡时微生物的一些作用由生理转变为病理性,形成微生物致病机制,微生态系统由“正气”向“邪气”转化。此项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丰富和发展中医临床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展旺  张昕  王羚郦 《中成药》2023,(12):4042-4048
心肌肥厚是一种代偿性机制,当压力刺激或疾病发生时(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和神经激素),心肌总量增加、收缩力加强和心肌耗氧量上升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然而,持续的病理性肥大反应最终会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自噬是一种严格调控的溶酶体降解机制,对细胞存活、体内平衡和功能很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在调节心脏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噬可能是治疗心肌肥厚强有力的靶点。最近,很多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已被证明可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本文重点介绍自噬在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整理通过调节自噬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在心肌肥厚中的药理基础和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61-63
目的:研究扶正法、祛邪法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按实验分组干预,计算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Caspase-3 m RNA、Survivin m RNA表达情况。结果:芪贞固本方、芩莲正积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18.42%、29.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方均可促进Caspase-3 m RNA的表达,抑制BCL-2、Survivin m 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不及DDP组。结论:芪贞固本方和芩莲正积方确有抗肿瘤作用,芩莲正积方作用略强,其机制可能为促进Caspase-3m RNA的表达,抑制BCL-2、Survivin 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气机升降理论和肺肠相合理论均源自《黄帝内经》,都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经久不衰。肺与大肠作为脏腑相表里理论中一对代表性的脏腑,其气机的升降运动的有其独有的特点,肺与肠相合是相表里的内在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相合的生命体现,而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又是肺肠相合的内在机制[1]。本文从肺之气机升降、大肠之气机升降、肺与大肠之间气机升降三方面的论述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和自我更新机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利自噬可以减缓肺癌进展,而不利自噬能够促进肺癌进展,故调节自噬水平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正虚邪滞”是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理论的延伸,是指因肺脾肾气亏虚,引发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瘀阻滞的病理过程,以肺脾肾气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是肺癌的关键病机。肺癌的自噬机制与“正虚邪滞”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肺脾肾气亏虚是肺癌有利自噬减弱的关键因素,进而抑制了肿瘤细胞凋亡,并导致有害物质蓄积;痰瘀阻滞是肺癌不利自噬增强的直接因素,进而促进了正常细胞自噬性死亡,削弱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正虚与邪滞相合,致使自噬状态向着不利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肺癌持续进展。因此,中医干预肺癌自噬机制需以扶正抗邪为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祛痰化瘀以治其标,增强有利自噬的同时抑制不利自噬,将自噬水平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肺癌的缓解。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可知,目前通过自噬途径治疗肺癌的中医药以中药单体为主,中医药干预肺癌自噬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促进自噬激活层面,这可能是因为藉由肺脾肾气亏虚引发的有利自噬减弱是肺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气与元气     
从气之原始意义、气与自然的关系、气与机体的联系、气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演化等方面就气的涵义及与万物的化生关系阐述,从元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元气理论在传统医学中的运用2方面就元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气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价值。方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挖掘运气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内在关系。结果:运气理论是天人相应理论的核心内容,对学习传统中医与中医现代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结论:运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为高深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气、阴阳平衡学说、五行学说等角度为切入点,从整体观方面揭示乙肝病毒变异后的发病本质,挖掘温补正气法指导乙肝病毒变异后的补救治疗意义,指出本病以变异且活跃的乙肝病毒被再次诱发,且无力透邪外出之正气相对亢进,以致邪正持续激烈交争为特点,提出以温补因势利导为重,以驱邪直挫邪势为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齐元富教授认为,脾气亏虚、痰瘀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注重:①扶正固本,健脾和胃。药用黄芪、陈皮、半夏、薏苡仁、白术、炒莱菔子、炒神曲、炒麦芽等。②化瘀祛痰,辨证论治。阴虚痰热用玄参、麦冬、沙参、热邪郁肺用黄芩、桑白皮,气虚血瘀用黄芪、莪术等。③阴阳并补,整体调和。药用女贞子、菟丝子等。④中西并重,古今结合。喜用白英、蛇毒抗肺癌。文献引用:刘歆,李慧杰,张康乐,等.齐元富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J].中医学报,2014,29(11):1559-1560.  相似文献   

18.
顾知恩  王磊  陈悦  翟嘉威  洪专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2023,(19):2781-2785+2789
正邪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型之一,其中蕴含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相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分子层面上的行为可以作为一种症状纳入正邪理论体系中。分析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正邪关系,有利于将现代医学的研究结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相联系,从而扩充正邪理论的内涵,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禄颖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925-1927
主要从营卫昼夜节律运行是睡眠活动的机枢入手,阐述了营卫运行失调是失眠发生的总病机,而在营卫失调这一总病机之下的关键点则在于阴阳节律、阳明、少阴。因此,通调营卫作为辨治失眠的总则和治疗大法,在临床运用时当侧重恢复阴阳节律、调和脾胃和交通心肾。与此同时,还对相应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马永剑 《河南中医》2016,(11):1868-1870
丁象宸教授认为《灵枢·营卫生会》围绕营卫二气之生成运行及相关生理病理而论述,二气生成于胃,而出于三焦,继而发挥其功用,文中之三焦乃指三焦所出之气。上焦所出之气与营气及心肺之气相合而成宗气,宗气行血脉,司呼吸;中焦所出之气——营气,营运周身,内注五脏六腑;下焦所出之气——卫气,外行四末分肉皮肤肌腠之间,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周于五脏,三气互用,使人体之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