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该研究旨在基于miRNA差异性探讨化毒三阴方对气虚质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及利用生信分析方法,预测气虚质与平和质患者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与TNBC靶基因取交集,并将交集靶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分析其差异表达miRNA调控TNBC关键通路及靶基因。纳入完成西医标准治疗后气虚质TNBC患者,予化毒三阴方干预3年,收集服药前后患者外周血,检测其服药前后关键通路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气虚质与平和质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49个,上调16个,下调33个,调控TNBC共1 445个靶基因,PPI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关键基因主要有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通路有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RAS信号通路等。共纳入11例气虚质TNBC患者,与服药前相比,服药后患者PI3K/Akt信号通路上NF-κB1,Akt1表达下调,编码PI3K基因(PIK3CA),B细胞淋巴瘤-xL(Bcl-xL)表达上调。其中治疗前后NF-κB1,Akt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毒三阴方可调控气虚质TNBC患者的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上的基因表达,使NF-κB1,Akt1表达下调,PIK3CA,Bcl-xL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神经痛(DNP)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难度大、迁延难愈的特点,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疼痛阈值降低、肢体末端神经性疼痛、异常性疼痛。既往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为最经典细胞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的释放和活性、调控炎症介导因素[如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NF-κB抑制蛋白(IκB)]、抑制神经源性炎症、破坏周围神经持续病损状态、修复病损的周围神经达到治疗DNP的效果。通过查阅大量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发现,无论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治疗DNP均与所述信号通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分子表达,达到控制神经源性炎症,保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损伤,治疗DNP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治疗DN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中医药保护病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治疗DNP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病理过程,如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心肌顺应性下降和心功能受损,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目前治疗主要以抑制纤维化进展为主,疗效欠佳。MF的发病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在MF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MF信号通路调控方面的应用,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MF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自噬、增殖与凋亡、减少心肌氧化应激与损伤、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等生理作用,具有减轻甚至逆转MF的潜力。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复方如益心附葶饮、鹿红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抗纤益心方等,可通过多成分调控多条细胞通路,有效改善MF,提升心功能;中药成分如金雀异黄素、黄芪甲苷等可抑制TGF-β1的表达,阻断Smad信号通路;甘草素、大蒜素等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连翘苷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紫杉醇/卡铂(TC)化疗方案为主,但5年生存率在36%~46%。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以其独有的药物及用药特点,可以针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环节和涉及的不同分子靶点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淫羊藿、黄芩、姜黄、银杏叶、柴胡、金银花等中的黄酮类中药单体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其具备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已被广泛应用在不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回顾文献,通过对多个数据库检索黄酮类中药单体的研究,发现黄酮类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卵巢癌的多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自噬,逆转铂耐药性等作用,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基于黄酮类中药单体调控信号通路以发挥抗卵巢癌作用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黄酮类中药单体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肿瘤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的常规疗法不良反应大,且易产生耐药性,新型疗法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中医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中药内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许多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来源于中药。中药多糖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当中,易于提取制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天然活性。研究表明,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显著,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的特点,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肿瘤新药。其抗肿瘤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增殖、促肿瘤凋亡、诱导自噬、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肿瘤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及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Toll样受体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血管老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GFR/ERK)、p53以及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病理改变为左心室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甚者可能发生猝死,是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仍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但因其无法规避的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常难以达到满意预后,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副作用、提高疗效。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κB(NF-κ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Toll样受体(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等信号通路在DCM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且中医方药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起到改善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减轻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作用改善DCM,并且因其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GeneCards、DisGeNET、Herb数据库结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临床数据筛选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关键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LPS诱导建立小鼠ALI模型,验证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效果及相关靶点,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析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原癌基因(JUN)等10个核心靶点相关,涉及TNF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减轻肺部损伤,改善ALI小鼠的病理状态,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提高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肺组织中JUN、TLR4、NF-κB 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炎症和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我国癌症首位,其病情复杂多变,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常不佳。目前,肺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经典疗法,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及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肺癌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肺癌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防御机制之间平衡的紊乱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干预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其中包括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药物干预治疗病理生理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氧化应激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水平及干预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或延缓肺癌的发生发展。基于此,该文主要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调控氧化应激干预肺癌的相关信号通路,同时对中药单体、中药复方调控氧化应激治疗肺癌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肺癌在药物治疗研究以及临床新药研发上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后续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炎症参与了机体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展,持续的炎症反应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寻找抗炎药物对于防治各类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寻找毒不良反应小的天然药物,金银花和山银花作为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功效,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药用价值显著。随着金银花和山银花研究的不断推进,其在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极具开发潜力。目前,有关研究多集中在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抗炎作用机制上,而对其抗炎活性成分的系统总结鲜有报道。因此,该文重点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抗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差异分析,并综述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提取物及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炎症因子释放、调节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炎症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防御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等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二者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黄芩-黄连防治神经炎症的配伍优势,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阐明黄芩-黄连配伍优势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 选取体外具有代表性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将BV2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黄连组、吡拉西坦组、黄芩组、黄连组;利用细菌脂多糖(LPS)建立BV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荧光法测定药物对BV2细胞促炎因子产生及释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核转位情况;通过TLR4信号转导抑制剂CLI-095、NF-κB阻断剂PDTC进行黄芩-黄连抗神经炎症作用靶点的确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PS诱导的模型组细胞大多处于激活状态,培养液及细胞内的IL-6、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F-κB p65的入核现象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吡拉西坦组预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大部分恢复,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大多存在于细胞质中;黄芩组、黄连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形态略有恢复,促炎因子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50、NF-κB p65 mRNA表达量有所降低;与黄芩-黄连组比较,黄芩组、黄连组的促炎因子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低于药对组;与模型组比较,应用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黄芩-黄连+CLI-095”组、“黄芩-黄连+PDTC”组,能够明显降低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P<0.05,P<0.01),并明显抑制NF-κB p65转入细胞核内。结论 黄芩与黄连相须配伍后的抗神经炎症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黄芩或黄连;该药对的抗神经炎症优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中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通过验证说明TLR4、MyD88、NF-κB为黄芩-黄连发挥药对配伍优势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白癜风是一种皮肤基底层黑素细胞损害缺失引起的皮肤着色障碍性皮肤病,表现为头面部、毛发、乳晕、生殖器、黏膜和创伤部位边界分明的象牙白色、乳白色色素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及身心健康。该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年攀升的损美性疑难皮肤病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已提出的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噬、氧化应激、自体细胞毒性、神经体液、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发病假说仍存在研究盲点。西医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小分子拮抗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生物制剂、维生素D衍生物、光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缺陷。中医药调控白癜风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简验廉效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给广大医患带来福音,多项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调控该病多条信号通路促进黑素细胞自噬,保护黑素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进而促使白斑复色。但目前中医药调控白癜风相关信号通路的系统总结较少,故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白癜风的主要信号通路[即分子氢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转导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盲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是由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损伤,是以眼底出血、硬性渗出、微血管瘤、棉絮斑、新生血管生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眼底病变,中医将其归于“消渴内障”等病证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阻止该病进展的方法,因此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防治DR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DR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利用其多生物活性成分、多靶标、多路径等优势,对DR的发展过程进行多方位干预。笔者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干预DR进展相关文献进行查阅,重点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Hippo、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DR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DR提供更多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丹参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OMIM、GeneCards、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哮喘靶点,利用R语言获得丹参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依据STRING 11.0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etascape平台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丹参治疗哮喘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OE 2019软件对重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治疗哮喘的59个化学成分、108个靶点及20条关键通路。其中,隐丹参酮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4(TLR4)等蛋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减轻哮喘气道炎症;丹参酮ⅡA主要通过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α(NFKBIA)等减弱TNF-α和NF-κB表达,抑制NF-κB通路,减轻炎症损伤;木犀草素主要通过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通过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塑和免疫调节治疗哮喘。分子对接显示,三者与疾病靶点生物亲和力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一种在消化道中常见的肿瘤,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在肝癌的治疗方面,虽然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疗法等方式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治疗手段也伴随着相当数量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近年来,中药在肝癌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中药的功效。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来应对疾病,然而肝癌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且尚未完全解析,这也意味着中药在防治肝癌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为人了解。为此,可以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以更深入地挖掘中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中药可以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刺猬(Hedgehog)信号通路、Wnt/β-连接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Smad信号通路等途径,从而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等方面展现其抗肝癌效果。然而,对其系统性认知尚不充分。该研究旨在全面研究中药对肝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揭示中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新的视角和新的疗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是由内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位居全球皮肤疾病负担首位。由于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高成本问题,天然产物的开发备受关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抗炎和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故基于NF-κB信号通路系统,总结了黄酮类、生物碱、酚类、萜类、香豆素类、糖苷类、蒽醌类等天然产物的药理学作用与分子机制,以期为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一定指导。目前众多基础研究显示出天然产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口服或外用的给药方式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等信号通路相互串扰的复杂药理学网络途径,发挥抗炎、抗过敏、抗氧化应激等作用,最终逆转特应性皮炎的病理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天然产物的临床应用转化尚相对不足,仍需更多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现有的基础试验及临床证据证明天然产物可能基于NF-κB信号通路发挥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这对评价天然活性物质的潜在机制提供依据,也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更多潜在候选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探讨三黄泻心汤(SHXXT)保护大鼠应激性胃溃疡(SGU)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搜集和筛选SHXXT中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从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TTD)、GeneCards数据库及PharmGKB数据库中筛选SGU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H-C-T)网络;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平台(STRING)数据库对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Vina 1.2.2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验证,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结果 筛选获得55种活性成分,预测得到SHXXT保护SGU的潜在靶基因255个,PPI分析表明蛋白激酶B(Akt)、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PTE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为SHXXT保护SGU的核心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SHXXT可能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炎症进程等多种生物过程影响SGU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指数(UI)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PI3K、核转录因子-κB(NF-κB)、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UI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PI3K、Akt、NF-κ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分子对接模拟及动物实验验证等方法证实SHXXT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节大鼠炎症反应,进而保护SGU大鼠胃黏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三仁汤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8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20.70,10.35 g·kg-1·d-1)组,每组6只,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给予加味三仁汤相应溶液灌胃,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分别灌胃5 d后,采血制取含药血清。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50 μmol·L-1),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釆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显著(P<0.01),ColⅣ分泌显著增多(P<0.01),磷酸化(p)-Akt,p-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三仁汤高剂量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和ColⅣ分泌(P<0.01),降低Akt磷酸化水平(P<0.01),降低NF-κB p65阳性表达(P<0.01)。结论 加味三仁汤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降低ColⅣ蛋白含量,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背部构建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构建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黄芪甲苷+ LY294002[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和黄芪甲苷+EX527[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抑制剂)]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造模后第2、4、6、8天的伤口面积占比;免疫荧光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α1(COL1A1)和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病理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创面炎症因子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创面SIRT1/核转录因子(NF)-κB和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术后伤口面积占比均随时间逐渐降低,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疗效更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组织COL1A1荧光强度降低而α-SMA表达升高;上皮组织破损严重,厚度增加,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升高;NF-κB p65、磷酸化(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升高,而SIRT1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治疗后COL1A1和α-SMA荧光强度增高;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厚度降低,炎性细胞减少,胶原数量增多;TNF-α、IL-1β、IL-6和iNOS的mRNA表达降低;NF-κB p65、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SIRT1升高,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佳(P<0.05)。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比较,LY294002和EX527抑制PI3K/Akt和SIRT1通路可阻止黄芪甲苷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力。结论 黄芪甲苷外用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和SIRT1/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补肾化痰方对双侧卵巢切除术(OVX)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脂多糖(LPS)及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6月龄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使用双侧OVX造模,造模后1周,每组中挑选8只,戊酸雌二醇组按0.184 mg·kg-1,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7,9.4,18.8 g·kg-1灌胃,假手术与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4 mL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取材。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LP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TLR4,MyD88,磷酸化(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 mRNA水平及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LPS水平,骨组织中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TLR4,MyD88,NF-κB p65,IL-1β,IL-6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和补肾化痰方高剂量组血清LPS水平,骨组织中TLR4,MyD88,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TLR4,MyD88,NF-κB p65 mRNA水平,以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6 mRNA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 补肾化痰方可以降低血清LPS含量,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中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降低骨组织中IL-1β,IL-6 mRNA水平,改善骨微结构,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BSHXR)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建立EM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SHXR高、中、低剂量组、LY294002(PI3K抑制剂)组,每组10只。给药28 d后,测定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EMS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体积显著增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CD31阳性细胞数量增加,VEGF、MMP-9 mRNA水平升高,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被活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BSHXR可缩小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体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CD31阳性细胞数量,降低VEGF、MMP-9 mRNA表达水平,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活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BSHXR对大鼠EMS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